•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梦女孩

Dreamgirls,梦幻女郎,追梦女郎,寻梦女郎,梦女郎,Dream Girls

主演:杰米·福克斯,碧昂丝,艾迪·墨菲,丹尼·格洛弗,詹妮弗·哈德森,阿尼卡·诺尼·罗斯,基斯·罗宾逊,莎朗·莉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梦女孩》剧照

梦女孩 剧照 NO.1梦女孩 剧照 NO.2梦女孩 剧照 NO.3梦女孩 剧照 NO.4梦女孩 剧照 NO.5梦女孩 剧照 NO.6梦女孩 剧照 NO.13梦女孩 剧照 NO.14梦女孩 剧照 NO.15梦女孩 剧照 NO.16梦女孩 剧照 NO.17梦女孩 剧照 NO.18梦女孩 剧照 NO.19梦女孩 剧照 NO.20

《梦女孩》剧情介绍

梦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60年代的底特律,3个黑人女孩蒂娜(碧昂丝•诺尔斯 Beyonce Knowles 饰)、埃菲 (詹妮弗•哈德森Jennifer Hudson 饰)和劳莱尔(阿尼卡•诺尼•罗斯Anika Noni Rose 饰)组成了“梦想”组合,一心要在选秀赛中开拓歌唱生涯。然而,比赛结果却令她们大失所望,柳暗花明的是,她们被经纪人柯蒂斯(杰米·福克斯 Jamie Foxx 饰)看中,雄心壮志的要把她们打造成受市场欢迎的流行歌手。 于是,三个女孩的开始踏上充满未知的星途。柯蒂斯为他们设计了一整套方案,跟大牌歌手的舞台上表演和声,然后把重新定位组合中三个人的角色,让她们独立演出——歌喉最好但外形不足的埃菲被撤掉主唱的位置,而相貌出众的蒂娜则担当主唱。这使得组合内部掀起了风暴。三个歌手之间的关系开始在成名路上变得不再单纯, 埃菲和柯蒂斯之间的恩怨也在纠缠交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虾球传刘洋卖厂记消失的夜晚我的美丽人生盛世仁杰摩玉玄奇第二季斯特拉顿奇门遁甲2烈马争锋上海滩夜与日聪明女孩卿何薄命之羔羊少女拉德利斯一家密使2之江都谍影说服大洪水为你不高兴偷跑青春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沐羽录邪恶礼物动物狂想曲第一季大药坊快活四侠:真正的约鲁巴恶魔高考1977麻醉风暴2无忧渡寻踪者第二季变蚊人罪恶装备奋战:两位裁决者

《梦女孩》长篇影评

 1 ) 老老的音乐,我看见好多浓浓的假发

对于开头接二连三的音乐联唱,老实说我有点接受不了,因为太密集了,属于一段接着一段,主角说话以及表现情节的地方少了些,但那种老式音乐却表现得很到位,对于编曲、镜头切换以及舞蹈都很有那个年代的感觉,除了Jennifer Hudson和另一个女的确实跳得不如Beyonce之外。

在情节上,电影进行得还是快了些,一下子就涉及到很多东西,包括黑人音乐不被大众接受甚至直接被白人剽窃到马丁•路德•金争取黑人自由再到社会动乱再到Dreamgirls迅速被大众接受一举成名全世界到处飞来飞去甚至还去了中国在Billboard上超过了The Beatles等等,都稍有点不那么合常理,前三分一的地方把矛盾最集中处表现得太过激,而后三分二又分散了些,再到爱菲回到这个集体,显得稍淡些,但说来说去还是一部以音乐为主的片子,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表现得太过细致,所以从全片情节上来看是进行得很正当。

想说一点,里边的发型我是实在没看明白,到底哪个才是她们真正的头发,经常性地出现假发,出现各种发型,唉,那个年代的女人啊……完全看不出是真是假。

《追梦女郎》影片最出彩的一部分在于爱菲从医院回来准备回到除夕夜彩排中发现自己被别人取代时开始时的那一段音乐,从说话用唱白的方式过渡到类似于即兴说话的唱歌对答形式,怎么听都觉得黑人的声音真是没话说的好!

接下来的那段《And I’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是最显Jennifer Hudson声音的一段独白式歌曲,其中的No no no no way还被选来当一次MTV颁奖的开头搞笑部分,哈哈。

Jennifer Hudson增肥来演这部电影确实很棒,不光是形象上胖乎乎的很合爱菲自负的感觉,声音上更是不得不夸一下的拽!

早期的黑人音乐特别适合她来唱!

听她出的两张专辑,虽然有飙高音,但R&B还是不太能体现她声音的特色。

至于Beyonce,她最近这张专辑《4》和以前就不能相比,没有几首歌好听的,虽然标榜有自己的方向,但和以前比缺少感觉,《Run The World (Girls)》现场很强悍,但MV里雷点重重,从男人胯下钻过,竖中指,穿Lady GaGa式的高跟鞋,拉着老虎还是豹子,个性全无了……还有之前出的《Video Phone》什么的单曲,难听我不说你了,造型上是因为和Lady GaGa合唱了一首歌就也疯了吗?

说她是Whitney Huston的接班我不太同意,Jennifer Hudson才有感觉些,Beyonce应该抓住自己的优点!

 2 ) 谨以此篇电影推荐文献给Mary Wilson(1944-2021)

2021年2月8日,the Supremes女团创始成员之一Mary Wilson于家中去世,享年76岁。

2021年2月8日,the Supremes女团创始成员之一Mary Wilson于家中去世,享年76岁。

谨以此篇电影推荐文献给Mary Wilson。

1962年,底特律正在进行一场选秀大会,这是一场只有黑人参加和观看的盛宴。

EffieWhite(Jennifer Hudson饰)、Deena Jones(Beyonce饰)和Lorrell Robinson组成的Dreamgirls三人最后出场,虽赢得满场喝彩,但冠军早已内定,而不知情的Curtis Taylor Jr.(Jamie Foxx饰)还特意花了5美元贿赂工作人员不要选她们为冠军。

Taylor经营着一家二手车行,同时担任歌手经理人。

他其实很业余,既没有label,也没有歌手,更像是名星探,到选秀会上选人欲推荐给大明星Jimmy “Thunder” Early(Eddie Murphy饰)担任和声。

电影剧照虽有些小插曲,但一切进展顺利,然而再成功,歌曲也只能在黑人电台播放,也无法进入白人主导的流行音乐排行榜。

白人与黑人音乐不但泾渭分明,而且黑人认为白人“抢走了”他们的福音音乐、灵魂乐、蓝调、R&B和爵士。

(可以说,黑人音乐滋养了美国流行音乐。

)为了进入主流(即白人)电台和排行榜,Taylor建议录制一首人人在开车时都会禁不住唱的歌曲——《凯迪拉克》。

歌曲大获成功,却遭到白人翻(抄)唱(袭)。

这在当时是常态,甚至猫王也笼罩在“Elvis偷了黑人音乐”的指责下。

电影剧照Taylor意识到即使音乐圈的黑人也不可依靠,如果要实现梦想,必须靠自己。

他开始筹集资金,将所有车降价卖给黑人,与白人赌博“众筹”,成立厂牌Rainbow Records,贿赂有权力的白人,让Dreamgirls独立出道,征服全美。

就像所有乐队一样,成功后的她们也将面临内部矛盾、内心挣扎……

电影剧照这是一个关于Dreamgirls的故事,同时,它又是一个黑人音乐进入主流音乐界的奋斗历史。

在电影中,没有Taylor&Rainbow,就没有Dreamgirls;在现实中,没有Motown,就没有Stevie Wonder、The Jackson Five & Michael Jackson,Diana Ross & The Supremes、Lionel Richie、Boys II Men等等。

Motown明星美国60年代掀起一股女团风,彻底改变了美国流行音乐史。

团体成员通常来自高中合唱团(glee clubs),拥有教堂唱诗班背景,每个团体3-5人,一位主唱,其她人担任和声,风格以灵魂、R&B、流行、doo-wop(嘟·喔普)为主。

The Supremes是当时最成功的女子团体之一,在1988年进入摇滚名人堂。

1981年百老汇上演了以她们为原型的音乐剧Dreamgirls,该剧在次年托尼奖上获得13项提名,最终夺得6个奖项。

本片改编自音乐剧,并添加了四首为电影创作的新歌,三首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其中Beyonce饰演的Deena Jones在内心觉醒时演唱的Listen荡气回肠,成为该片最经典曲目。

电影剧照《梦女孩》情节虽然大部分为虚构,却是很多音乐人(无论肤色)和当时黑人音乐真实情况的缩影。

MUSIC IS NOT JUST MUSIC。

 3 ) 讲故事的时候再从容点

宛如天籁的音乐,绚若繁花的表演,《梦幻女郎》就是这样一部能在第一眼就将观众轻易俘获的电影。

上世纪的美国流行音乐界,三个从小热爱唱歌的女孩组成了“梦幻女郎”组合,她们从名不见经传的伴唱女孩,一路不懈努力,最终成为流行乐坛叱诧风云的头号组合。

然而,成名的道路总是布满了诱惑和陷阱,在赢得万众瞩目的时候,亲密无间的三个女孩之间也出现了不和,故事也就围绕着成员之间,成员与经纪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展开了。

这个故事根据上世纪60年代风靡美国的女子组合super me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但影片的最大卖点却是风靡当今美国的R&B天后碧昂丝,以及凭“美国偶像”一举成名的实力唱将Jennifer Hudson。

二人的出演赋予了影片无与伦比的视听魅力。

片中出现了35首风格各异的歌曲,这些曲子的风格涵盖了蓝调、R&B、pop、灵魂乐、rap等等,光是闭着眼睛欣赏这部电影的原声大碟,就相当于对美国的流行音乐文化进行一次令人心旷神怡的巡礼。

何况,影片让人愉悦的远不止音乐,还有同音乐一样变幻莫测的舞台表演。

片中出现得最多的场景莫过于“梦幻女孩”的三位歌手身着各式各样的礼服,在聚光灯下合着音乐的节拍,且歌且舞,此刻,音乐和舞台仿佛都只为她们而生。

此时,即使身材有些臃肿的Jennifer Hudson,都可以用艳光四射来形容。

除了舞台上的公演,影片中还有几场用歌唱来叙事和抒情,推进剧情发展的戏,十分引人入胜。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Jennifer Hudson扮演的爱非退出组合这场戏了。

爱非一直是乐队的主唱,可为了整个组合的商业前途,她不得不将主唱的位置让给唱功平平,但相貌出众的蒂娜,骄傲而自尊的爱非根本忍受不了这种身份的转变,她开始忌妒、猜疑乃至刁难她的朋友们。

一次彩排中她公然拂袖而去,将彼此的矛盾彻底激化了。

组合的其他成员以及经纪人决定,为了组合更好的发展,另外找人代替爱非的位置。

而爱非却完全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她终于发现自己众叛亲离,一场让人震撼的双方对峙就此上演。

毫无疑问,Jennifer Hudson成功的用歌声塑造了一个内心骄傲、争强好胜、极为情绪化的爱非,一定是凭借这场戏,她征服了奥斯卡的评委们,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相比精彩绝伦的音乐和舞美设计,影片讲故事的功夫可就显得有些弱了。

也许这个观点会引起碧昂斯和Jennifer的粉丝们的抗议:本来这部电影就是歌舞片嘛,碧昂斯和Jennifer的歌舞表演才是影片最大的卖点。

如果这样想,那可就大大的误解歌舞片了,要知道,歌舞片在好莱坞可是有着80年悠久历史的经典片种,人们对歌舞片中,故事的戏剧性与歌舞的抒情性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有着挑剔的要求。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经典歌舞剧《芝加哥》,影片中歌舞和剧情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平衡。

虽然主要人物的歌舞表演占据了影片的半壁江山,但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是那个有些黑暗的故事。

在讲述主人公犯罪的企图和过程,以及表达她们由愤怒、痛苦到失落、绝望再到反抗的精神历程方面,歌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芝加哥》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它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以及能够对故事推波助澜的歌舞。

由此反观《梦幻女郎》,影片的缺憾就很明显了,这种缺憾是故事的薄弱,以及叙事与歌舞之间的疏离。

还是以前面欣赏过的爱非与组合决裂那场戏为例,单就那场戏本身而言,歌舞的表现力是无可挑剔的,可是,从整个故事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戏,就会发现,因为缺乏足够的铺垫,这场戏其实是有些突兀的。

爱非第一次知道要将主唱让给蒂娜的时候,就十分不情愿,她的伙伴和经济人将她围住,用最温柔的声音和眼神告诉她,我们是一家人而在这场感人的表白之后,仅仅十分钟不到,就发生了那场火药味十足的大摊牌,人物的态度发生180大逆转,却没有给出足够的铺垫,于是,情节的转变也失去了足够的说服力。

真正打动人的歌舞片决不会以牺牲故事的戏剧张力和人物的内心冲突为代价。

只要电影是关乎人物经历的,叙事性始终都是最主要的,不然歌舞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可以被MTV取代了。

讲故事的时候再从容一些,也许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就是《梦幻女郎》了。

 4 ) 爱死歌舞片了——《dreamgirls》&《Idlewild》 2007-02-04

上午刚刚看完《dreamgirls》,由于对歌舞片的偏爱,我没办法用客观的眼光来描述,就简单说说好了。

片中的歌曲每一首都很动听,而且与情节天衣无缝,每首歌都配合情节的发展,并且推波助澜。

例如,埃菲与组合决裂的段落就很精彩,还有经纪人对妻子得的一段告白,当然还有艾迪莫菲饰演的角色的最后一场演出,到他的葬礼,以及埃菲的回归。

可以说里面的每一首歌都让我的耳朵很享受,还有女主角,真是仪态万方,漂亮的我都(¯﹃¯)。

《Idlewild》更多地讲了爱情方面,很喜欢里面的一个场景的转换,通过身上别的一朵花由白变红,使场景由葬礼过渡到酒吧的舞台,巧妙得不露痕迹。

另外,在男主角的爱人死后,镜头的机位的移动是我很少看到的,围绕着主人公躺的床垂直面360度旋转,准确的表现了男主角当时痛不欲生、天旋地转的感觉。

 5 ) 娱乐圈指南

电影很好看,歌声很动人,在一个被工作搞得精疲力尽的夜晚观赏这样一部电影不可不谓是一种放松。

虽然故事情节稍显老套,但好在演员表演出彩、场景还原真实再加上歌甜人靓,委实可算一部佳作。

而且影片也多多少少涉及到娱乐圈发展的进程,包括光鲜以及黑暗的方方面面。

dreamgirls从小小的伴唱发展到幕前的明星,再到散伙换人,最后和好共同举行告别演唱会,活脱脱一出娱乐圈的悲喜大戏。

回想那些我喜欢过的乐队或者组合,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个历程,只是有的从此沉寂人海,有的却成为乐坛标志性人物。

想要进入娱乐圈的人倒可以拿这部片子作个初级参考,这还只是表面,水深着呢。

Jennifer Hudson也是凭借此片,拿奖拿到手软,作为American Idol的落选者,倒是在电影表演上有所斩获,初试啼音便有此成绩,前途不可限量。

由此也联想到咱们的选秀节目,为什么在美国从草根选秀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者都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前有Kelly Clarkson拿到格兰美大奖,后有Jennifer Hudson拿到奥斯卡大奖,而我们的选秀明星却难登大雅之堂,处处脱不开“低俗”之形容,似乎不以此来评价他们就无法显示出自己的高人一等。

我倒希望我们的选秀明星也能出几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改变这个死气沉沉的娱乐圈。

 6 ) 追梦女郎:I am changing

  Look at me  Look at me  I am changing, tryin' every way I can  I am changing, I'll be better than I am  I'm trying-to find a way to understand  But I need you, I need you-I need a hand  I am changing, seeing everything so clear now  I am changng, I'm gonna start right now, right here  I'm hoping to work it out, and I know that I can  But I need you, I need a hand  All my life I've been a fool  Who said I could do it all alone  How many good friends have I already lost  How many dark nights have I known  Walking down that wrong road, there was nothing I could find  All those years of darkness-can make a person blind  But now I can see  I am changing, tryin every way I can  I am changing, I'll be better than I am  But I need a friend-to help me start all over again,  oh-that would be just fine  I know it's fonna work out this time  'Cause this time I am-This time I am-- 《Dreamgirls - I am changing》没想到看《Dreamgirls》的时候居然被Jennifer Hudson唱的《I am changing》打动到流泪了。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她第一次演电影就能拿下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女配角奖,并且昂首挺进奥斯卡的提名名单。

《Dreamgirls》的戏里戏外有些地方互相映射,耐人寻味。

比如从戏份和在整个故事里的重要性而言,Jennifer Hudson扮演的Effie完全应该是女主角,可是打正招牌出现在官方角色海报上的只有Eddie Murphy、Jamie Foxx和Beyoncé Knowles -- 没办法,谁叫她是新人呢?

而在戏中,Effie是“梦想”组合中唱功最好的,可是她没有靓丽的外表,于是主唱的位置就被人取代,结果大红大紫的是实力不如自己但比自己长得漂亮的队友-- Beyoncé扮演的Deena。

电影宣传里,已经功成名就的Beyoncé是大家谈论的重点,其实如果你看过了片子,就会发现,这部电影中所有“Dreamgirls”里人物性格最具爆发力和质感的是Effie --- 一个在追求梦想的过程里被命运戏弄,伤痕累累的追梦女郎,而不是因为长得漂亮,所以得到贵人扶持一帆风顺获得成功的Deena。

当换过人之后的“梦想”组合风光无限之时,被经纪人用苗条漂亮的新人取代了自己位置的Effie却在为生活挣扎,她最拿手的是唱歌,但是失去了自己的舞台。

当Effie为了获得在酒吧演唱的机会而在不情不愿的老板面前试唱的时候演唱的就是这首《I am changing》。

剧情设计Effie原本是“梦想”组合里唱功最好的一个,在之前的演唱段落主要是良好的演唱技巧让人作出的冷静又理性的判断。

而《I am changing》却让人感觉像目睹一台电唱机的机械外壳瞬间融化,看到底下是人类奔涌的血液和跳动的脉博,忽然之间,仅仅因为这种近得可以触摸的生命,因为这个生命拥有你可以理解和感知的沧桑和不屈,你被它深深吸引与征服。

Effie很不完美,生活对她也不公平,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坎坷,让从磨难中站起来的她歌声更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重新找回自己舞台的Effie的演唱和造型,让人恍惚的想起很多才华横溢但又命运多舛的黑人女歌手,她们的歌声有尖锐的真实感,那种痛楚让你闭着眼睛都能在浮华碎片中认出她们。

与Effie相对照的Deena,她是赏心悦目愉悦着感官,不是不好,只是往往这种好是非常表面化的,欠缺力度的。

这种区别,就如同《Dreamgirls》经典曲目《One Night Only》的两个版本。

《One Night Only》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简单的钢琴伴奏下Effie深情唱起,配的是Eddie Murphy扮演的黑人歌星James的葬礼画面,然后紧接着这首歌被Deena的经纪人剽窃,改头换面变成了热闹的舞曲版由Deena充满挑逗地唱出,旋律没有变,只是深沉真挚的倾诉就这样迅速在商业流水线上变成了浮浅的调情,在追逐流行和利益的过程里,它丢失了自己最初的灵魂。

没有机会看舞台剧版本,不知道舞台版是否像电影这样不动声色地将“梦想”组合三个(实际上应该是四个)追梦女郎的奋斗史与黑人音乐流行史隐陷约约编织在一起,在这个全部由黑人演员出演的电影版里服装造型上的六十年代风格倒在其次,值得关注的是穿插于其中的历史背景:追梦女郎们演唱生涯起步地是美国的底特律,底特律不但是著名的汽车城,而且也是美国黑人音乐的发源地和重镇。

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十分严重,黑人音乐和歌手想打入主流市场非常困难,Jamie Foxx扮演的经纪人Curtis为了让自己旗下歌手的唱片有广泛收听率并且冲上排行榜冠军没少耍小手段。

而当Eddie Murphy扮演的歌星James在台上激情地扭动高歌的时候,台下的白人男子马上带自己妻子退场,因为那时候在很多白人眼里黑人音乐是粗俗低级的。

“梦想”组合在伴唱的路上向未知的明星之路前进时,插进了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他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新闻片段,马丁·路德·金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梦想实现,随着他被刺身亡,种族矛盾激化,底特律爆发大型的黑人暴动。

当Effie冲出录音室,Curtis追出来,两人看到马路对面火光冲天,那正是后来载入黑人民权运动史的历史时刻,那一刻Effie和Curtis还是彼此相爱的情侣。

但多年以后,以“梦想”组合为代表的黑人流行组合跨越种族的界限,也征服了白人听众,从“梦想”组合踢掉唱功超群的Effie、起用符合白人审美趣味的Deena担任主唱算起,过去了将近十年(Effie的女儿已经九岁了)。

当Effie重新在酒吧演唱开始征服听众,镜头切换到电视台演播室,五个被介绍为“明日超级巨星”的黑人少年正在台上演唱 --- 这应该影射的就是著名的“杰克逊五人组”(Jackson Five),在这个五人组里后来的确出了一位超级巨星,他的歌曲传遍全球,几乎代表了黑人在流行音乐领域发展的一个巅峰,他的名字叫Micheal Jackson。

有得必有失,Curtis带着“梦想”组合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过程里,抛弃了反应机敏,敢和自己针锋相对的Effie而选择对自己言听计从又漂亮的Deena,他说Deena代表自己的梦想,可是这个华丽完美的梦想却说他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

如果说Effie代表的是Curtis曾经的自我,那这个自我,在他追求梦想的过程里已经被遗忘在不知名的角落中,一如“梦想”组合曾经的声音和灵魂。

影片的最后,Curtis发现了Effie和自己的女儿,他一言不发,故事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这个过于聪明的商人面对自己的过去,他的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想。

 7 ) 有梦想真好

片子不错,不是传统的励志片套路,虽然最后曲终人散,但是每个人的梦想还在。

墨菲的表演让我惊讶,碧昂斯确实是美女啊,演戏也同样精彩。

欣赏本片中歌曲同剧情紧密结合的设计,歌舞片的感染力真是不一般,不怪在好莱坞盛行一时。

杰米福克斯的变现差强人意,主角的戏被演成了配角。

 8 ) 看得晚更好看

有些出名的文艺作品我看得晚或者尚来不及看,从我之前的经验,我不着急,年纪或积累不够的时候有看没有懂,糟蹋了那些名家之作,或者有些作品根本就是涂有虚名,看得完了反而能识破它们的虚假,赚些得意。

《梦幻女郎》早如雷贯耳,在跟黄老师学习了一年后,并且之前对于黑人音乐历史有过些许认识后,这时看得真是恰到好处。

于是就在影评里写些心得,汇报下观影体会。

这是个白人导演的黑人音乐剧,但好莱坞的从业人员真不是吃素的,在本剧对黑人音乐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电影开场前一个小时出现的音乐都是典型的黑人音乐,爆发力强,funk、布鲁斯、骚灵元素毫无节制,艾迪墨菲演的那个厄米唱的歌粗俗不堪,但是真他妈好听啊。

还夹了一个小段子是白人剽窃那首唱凯迪拉克的一段Mv,用力的恶心了一把当时的白人流行音乐,哈哈。

接着柯蒂斯带着他们去白人的俱乐部试唱,背后的乐队隐约都是白人乐手,让一个funk黑人歌手跟普通的白人乐队玩,艾迪墨菲怎么都躁不动,就算后来不粗俗,那样的演出必定也是不堪入耳的。

梦幻女郎正式出道打入白人市场开始的音乐节奏和编曲就开始无趣了,明显的口水起来,过耳即忘,偏向舞曲风格,黑人特征也少了, 这时我突然想到之前黄老师提到的,这个电影参考MTOWN的历史做设定,恍然大悟。

于是碧昂斯在电影里的演唱变得可有可无,一直到她跟柯蒂斯翻脸,唱了那说想要做回自己的那首歌时,回归了明显的黑人骚灵,并多少显露了自己作为黑人的唱功,扳回一城,要不然这电影都被 Jennifer Hudson抢尽风头,作为一姐情何以堪。

说道Jennifer Hudson,10季的美国偶像,第一次看她唱现场,惊为天人,那种感觉只有震撼能形容,黄老师评价,她每次唱歌就是以震人为目的,听了电影里的《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真正了解了“以震人目的”的意思。

忒变态了,多数时候唱歌是情绪是从五分开始,而她演绎这首歌,一开始情绪设定就是满的,然后爆发式地越堆越高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可惜的是这样的表演方式对于歌者和听者都不能长时间的沉浸,要不谁都受不了,大概这是Jennifer Hudson冲不到一姐位置的原因。

写这个影评还有个原因,豆瓣没有详细探讨并真正理解这个音乐剧本身音乐的影评,并且黄老师没有写,若是有,我就不会费这事了。

我对这些音乐历史认识不多,凭的就是这一年来学习的内容,遗漏错误必定是有的,欢迎补充和拍砖。

 9 ) 一路一起走到哪里?

原本两个周以前就应该写的影评,等到今天写已是明日黄花,凉透了,但实在是有话说,有很多想法要写下来,只能凭借不太好的记忆回想剧情。

期待,之后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再修改和补充。

三个怀有梦想的女孩子还有一个作曲的弟弟,他们一路走来的不同经历,每向前一步就会有分歧,在关键的点上他们分道扬镳,比如艾菲的离开、作曲的弟弟的离开、James的死还有最后蒂娜的离开,是艺术上的分歧更是价值观的不一样。

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提出。

这部影片虽然是一部歌舞片,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不逊色,有几个细节,当经济人柯蒂斯要求三个女孩做Jmaes的伴唱时,以唱功见长的艾菲拒绝了,我当时很差异,但是艾菲那自我的性格凸显地很生动;当James的手第一次抚摸劳莱尔的身体时,她问,你是不是已经结过婚了,当得到确定的答案后,劳莱尔让他离她远一点,个性油然而生,其实爱恨都应该是强烈的,当他们最终走到一起,如胶似漆,当James死后,劳莱尔伤痛欲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女人的爱恨分明;我惊讶于艾菲的离开,在她怀孕后,她毅然离去,独自一人把孩子养大,我不知道什么让她如此坚决,什么支撑她一人度日,我想她的性格里的坚强和倔强让人并不那么讨厌她;当最后蒂娜最后离开柯蒂斯时的场景,让我很佩服她,女人总是希望至少是部分的自我,而不是一直做一个漂亮的偶人,柯蒂斯就是这样逐步打造自己王国的一个国王,商业化是他的长项,他总在说我会为你找到合适的歌曲风格,从一开始为蒂娜准备礼服到James的最后突破曲风,总之他一直没有改变,而蒂娜的最终离开,让我顿感快意。

其实,这一直的分离让我不得不相信一句话,“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因为不可能一直在一起,不同的看法可以将就一时,但却不能将就一直,艺术上的分歧总有一天会爆发,那样必定会走向分离,我想拥有梦想的人一定会朝着梦想一直走,过程中难免会结伴,但最终的目的地却不一定一样,分离、相遇、分离、相遇重复上演。

记得原来梭罗说过,原来的很多朋友,总在人生的旅途中,渐渐地走丢了,不知道的什么原因,或许人生有很多的岔路口,每一岔路口都是一次选择,就有可能带走我们的朋友。

我特别体味他这句话,人生的选择总会带走我们的朋友。

在片中,就是一个不断跟随柯蒂斯商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就显现出了每一个人的理想每一个人价值观、每一个人性格的不同,追求艺术还是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可能是很多相关行业的人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工作中,即便是对一个广告画面的选择都涉及到这个问题,艺术和商业,你要哪一个,也许我们想说的是都要,那这个分寸拿捏就是个考验了,一般搞艺术的都希望纯粹和彻底,而商业的人则希望自己迎合大众口味,这一个坚持一个迎合,区别就大了去了,谁能又商业又艺术,我说不好,但总有做得好的。

这最终取决于什么?

我想应该是血液里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会决定这些。

扯远了,回来说影片,虽然艾菲又胖又固执又高傲,但她还不至于招我讨厌。

试想一下,她从光芒闪耀的舞台走向一个阴暗的角落,未婚妈妈做着卑贱的工作养家糊口,若非坚强,她不会一直坚持,那么决绝,那么独立,我相信她是正确的。

她最后复出唱的一首《I am changing》中有一句足以让我动容:How many dark nights have I known独自一人面对黑暗和痛苦,这应该值得肯定。

其实在这个片子里,没有特别值得讨厌的人,他们各有性格,某一个阶段我们讨厌他,但过了那个阶段我们会发现他身上依然闪烁光芒,即便是最终以失败收场的柯蒂斯,我仍然能理解他,其实他也是沿着自己的选择向前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难一下子定义一个人的对错,凡事总要过程地看待,总要长阶段的看待,因为人生毕竟很长,谁能一直一路走下去呢?

 10 ) 梦想有多远

这是讲述一群女孩成功的故事,讲述成功背后隐藏的酸甜苦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耀眼的灯光,渴望众人羡慕的目光。

不成功的时候,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去接近成功,模仿成功的人,走成功的路,却渐渐迷失了自我。

然而在成功之后,面对各种不快乐,又开始了重新寻找自我的过程。

在成功的光环下,许多东西都变的美好,荣誉、地位、金钱、权势,一切都随之而来,唾手可得。

但是,成功并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在不平等、不公平的情况下,并不是努力了就能成功,机遇是留给那些有条件的人的。

所以为了成功,人们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不快乐便由此产生。

一切违背内心意愿而迎合别人、迎合大众的事情都会使人变的不快乐,不快乐的成功人士便又开始了回归本我的过程。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成功之后,再去寻找自我是件很容易的事,带着成功人士的标签,其他人也都会刮目相看。

而在不成功的时候,特点也不是特点,优势也不是优势,得到他人的认同是很困难的事情。

这样看来,成功之前的不快乐就是很必需的事,必须要证明自己具有成功人士共同具有的特质,这样才能成功。

而在成为成功人士之后,你的特质便是成功人士的特质,模仿便不是必需品。

为了成功,这种失去自我的模仿便是代价,然而成功带来的好处可以抵消在这个过程中不快乐所带来的压抑吗?

模仿与不模仿,迎合与不迎合,怎样的选择才会获得最大的幸福呢?

这些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无法想通,没法说破。

《梦女孩》短评

依旧是很美好的精神状态

7分钟前
  • chenchenchen3
  • 推荐

兰斯莫斯为了结尾这碟醋包了整盆饺子。

11分钟前
  • 可乐
  • 推荐

FEFFS 淡淡的幽默感,极其单薄的文本混着整体旋律像<1812 ouverture >的配乐,但最后也没有很惊喜

15分钟前
  • Un cinéphile
  • 还行

和《可怜的东西》、《某种物质》(甚至《阿诺拉》)大概是同一类电影,在B级片的色香味中端上来一盘装着反思后现代某个尖锐议题的菜,近年来似乎很受电影届青睐。本片导演简直沦陷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仿佛在遛着观众和自己玩,配乐一惊一乍得尤其让人反感。但结尾的反转个人其实很喜欢,有种自暴自弃的幽默感,拍全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各种死法也挺好玩,掐头剩尾整个短片我肯定给五星。

17分钟前
  • Marcovaldo
  • 很差

现在如果要在兰斯莫斯的电影里谈论深刻,或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估计他本人都要发笑。一个毫无创新的照搬,实在看不出翻拍的必要。恭喜他又解锁了一个前所未见但仍然怪异的石头姐版本,可以抱着一起送走了

22分钟前
  • 废话队长
  • 很差

导演风格依旧显著到让人瞠目结舌,被导演调教的石头姐也非常夺目。话题度完全是满分的,风格完全是独特出彩的。但是,一些本真的东西在这一系列里越来越缺少,作为观众来说其实是越来越需要的。如果还有下一部,希望没有。

24分钟前
  • 贩卖日落
  • 还行

剧情足够飞,镜头语言挑不出任何毛病,音画传递信息的手法新颖且自然,但走出影院后最让我感慨的,是10年前我们在看绝命毒师的时候,谁能想到那个纯粹邪恶的小小配角Todd会有朝一日能和Oscar双料影后飙戏还依然不落下风、甚至要更加夺目。石头姐今年Best pic也好女主也罢拿不拿都行,但Jesse Plemons这个影帝如果能拿那真的是大器晚成、实至名归。

29分钟前
  • hansglz
  • 推荐

35mm Chineses Theater A Perfect film for Halloween!

32分钟前
  • 当年的纳努克
  • 推荐

我觉得比poorthings好看;emma姐你真走火入魔了

36分钟前
  • 没注销
  • 还行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37分钟前
  • Willyi公孫瑜
  • 推荐

完美契合最近我和我小学同学聊天的主题:人类没救了,只能重开。浓浓的地摊文学加古早科幻味以及配乐全部拍到了我的心坎上。求求外星人快来吧!

41分钟前
  • 饱肚师叔
  • 力荐

#威尼斯2025 press和industry提前点映 结局荒诞又喜剧的升华了整个电影 当人类生命停止 动物们仍然鲜活的活着 对我们现在来说重要的一切还重要吗?到底是这个世界荒谬还是相信外星人更荒谬?讽刺满级。地缘政治,阶级对立,资本剥削和被剥削。和这个世界比起来 似乎外星人也没那么荒诞 对于被剥削且无力的人来说 唯一的解法是离开地球去外星 悲剧的内核 政治社会隐喻 刺耳的音乐 令人不适的画面兰斯莫斯一贯的风格 画面音乐 政治语言 刺痛了观众。一定要在影院里看!艾玛斯通和杰西飙戏。艾玛再提奥斯卡?

45分钟前
  • Elio
  • 推荐

让我想到我小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一本什么外星人真的存在和各种阴谋论纪录片……非常幼稚的情绪化的观点以及看起来外星人才想的出来的剧情,很颠吧……

48分钟前
  • 浮白載筆
  • 还行

#82nd Venezia Competition# 4.5/10 一如既往毫无变化的兰斯莫斯,一些愚蠢可笑的阶级寓言,一些剥削角色的视觉奇观。某种程度上与《爱丁顿》相似,一件意外决定/事件后走向彻底不可控的方向。结尾倒是相当讨喜。@PalaBiennale

51分钟前
  • 莫失莫忘
  • 较差

这片子有点意思,但观影过程也有点犯困。男的真是造孽啊,甭管虐的是不是外星人,他们这变态和残暴的基因确实是改变不了。反倒是最后人类灭绝了,一片祥和的感觉😂另外俩人的对话就如同网络对线,认知不同,完全不同频率,讲多了也挺无聊的。

55分钟前
  • ceci
  • 还行

对话太多了。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我真的一刻也看不下去。到最后,她竟然真的是外星人。👽

57分钟前
  • 上官良成
  • 较差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你都必须承认emma stone的表演一直在进化。

58分钟前
  • 克莱肉
  • 还行

紧接着朴赞郁看的,真的是强烈对比出兰斯莫斯的镜头有多单调了,情节也一根直线走到底,基本全靠对话推进,聊多了疲软且乏味。过分点短片体量就够解决了。

1小时前
  • 一壹1口鸟
  • 还行

2025.10.29. M+戏院,香港上映优先场。石头姐和兰斯莫斯合作第四部长片(算上一部短片是第五次合作),是我看后觉得仅次于《宠儿》第二好的一次,也是石头姐作为绝对女主看得最舒服、我认为发挥的最好的一次。没看过韩国原版(但估计不会像兰斯莫斯这个如此癫狂),光看这个下来感觉就是个“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故事嘛,蛮有趣的。最后临近结尾有个让不少影院观众直接大喊WTF、惊掉人下巴的一个反转,在此不剧透。本片的18禁全给了兰斯莫斯血腥暴力的恶趣味,但这次已经比《善良的种类》《可怜的东西》《狗牙》等等收敛太多。摄影非常出色,原声音乐也不那么古怪了。同时剧本上还有大量的室内空间单纯正反打的两人对话戏、张力全靠演员的精湛表演来实现,石头姐与杰西·普莱蒙势均力敌的炸裂飙戏无疑是最大的看点。

1小时前
  • 威叔在香港
  • 推荐

中规中矩 没有惊喜, lanthimos I expect MORE from you!!!!!!!!!

1小时前
  • 27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