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看到一系列评论说剧情冗长老套,但作为一个女生,觉得挺好看的。
无可否认全片描写情感的部分比较多,拳击过程也算是拳拳到肉吧,剧情走向看开头知结局系列,但并没有让我有昏昏欲睡的感觉(除了坐太前望屏幕实在太辛苦),细腻的情感刻画让这个拳王更有血有肉。
女主好看有特色,从最近电影的选角来看,从星际特工的日日到黑豹他妹再到本次女主比安卡,长得日婆风格的黑人女演员真的越来越吃香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欧美音乐爱好者,看完电影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去找原声了。
里面的个基本都是rap,但内容基本励志奋斗,而不是惯有的黑人三件宝:跑车、美女、金链条。
歌曲节奏动感上耳,歌词有意义,比g***i gang什么的rapper强多了。
victor父子也算是悲催的反派类,为了复仇把儿子训练成无情感的拳击手,其实内心十分想要离开他们的生母的认同
虽然在此之前已有过类似的题材,可看的时候,依然能看的人聚精会神;影片没有酷炫的特效,可依然能够抓住人的神经;电影中奎迪的内心描写很是丰富,有过好几次的转变,一开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应战,去孤军奋战,到最后找到了自己值得奋斗的事物,变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处地狱还不够,变成地狱,才能赢像地狱一样的选手,这样才能赢得比赛,而不是为了赢去赢;而影片中的每个演员举手投足间都是戏,都是演技,微妙的面部表情变化,将该表达的诠释的淋漓尽致;那个俄罗斯对手,是危险的,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人,才害怕,最后俄罗斯选手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重新和教练一起开始,因为他从底层爬上来,便不害怕聪底层再开始;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唯有千锤百炼方能成器。
《CREED II》的剧情硬伤是——首场战斗失利的结果过于服务于戏剧性而犯下基本战术错误。
面对DRAGO这名俄罗斯巨汉或任何较自己更高量级选手(身高、臂展、抗打击程度),应采取更灵活的牵制策略,消耗其体力和意志力,伺机反击。
这点奎迪自己没有察觉,就连代替教练也没有给与任何相关指示,显然素人以下。
取而代之、剧情上用较弱的家族仇恨和前期挑衅这类老套的手段分散用户注意力,瑕不掩瑜。
莎士比亚元素调色,让主角从“走上正轨的野良犬”转变成了“戴皇冠的悲伤小王子”,不敢说这种煽情的作用是正是负,至少满足角色的基本成长线性,弱这样雕刻出来的奎迪,只能说明是个一捧就胀的毛孩,缺乏真实且当然不会被观众共情、喜欢。
事实上、相较第一部小奎迪的人格没有表现出任何长进,易怒、冲动、偏解劝言、对“ROCKY爸爸”过分依赖...除了身份从一匹狼到父亲的转变外,个人感觉其决策和突如其来的迷茫、甚至还没第一季那会儿成熟,看来ROCKY曾托福的“独立祈愿”还要花上一些篇幅才能实现,在这个意义上ROCKY的接力棒哪天完全交替给CREED,或许也意味着这系列也差不多可以毕业了吧。
没了第一部的长镜头,全靠剪辑的“拳术”观赏性削弱很明显,加上焦躁的煽情和阴郁,缺少前作的干爽畅快,始终还是没有打破好莱坞历代“第2部会差一些”的魔咒吧,但愿第3部能回归原生水准。
P.S.沙场以及几个练习场景还是很鸡血的,这个系列的演员都是干货卖血,太拼了。
与所有体育系电影的套路区别不大,主角先失败受到挫折,然后再经过卧薪尝胆战胜自己,战胜了对手。
而在这部电影中“反派”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因父亲失败,母亲将二人抛弃,而自己即将失败时,母亲同样也无一丝留恋,在拳击比赛中先将自己的心理防线击馈,最终败北!
虽然体育系电影一如既往的套路,但也同样始终如一的给人以激励,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那样的挫折和低谷,有人可以轻松的走出来,有人却要徘徊很久,甚至终生无法走出来!
一直觉得,乐观、悲观以及抗压能力这都是先天的,后天学不来的!
第一次写这种东西。
不知道怎么开始原谅我对这部电影之前的作品毫不了解。
仅仅只说这部电影。
电影剧情中规中矩,就是那种看了开头就基本知道结尾的套路。
影片开场,主角登场,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
之后反派登场,击败主角,至此结局就已经确定,主角肯定要击败对手拿回荣誉,我之所以写不是写给主角的,而是写给那个反派的,或许也不能说是反派。
维克托,一个被父亲从小用仇恨培养长大的拳手,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爱的孩子。
年幼的时候,父亲打拳输的彻彻底底,母亲抛弃他和父亲。
而父亲想依靠他来拿回属于自己的荣誉。
他对维克托的训练是地狱式的,是没有父爱的,是不计后果的。
维克托都默默的忍受着,他从来不怪自己的父亲,而是坚持着,也努力着。
他想要为父亲拿那份荣耀。
想要给抛弃他们的那个女人证明,他的父亲没有错。
看到最后那场大战,我真的觉得这对维克托不公平,他不应该输,奈何他不是主角,会有大神专家分析维克托输是必然的,但是我认为他不应该输,也不可能输。
但是他输了,为他不值。
影片最后,维克托输了,那个抛弃过他们一次的女人再一次抛弃了他们。
但是他的父亲却醒悟了。
维克托是他的儿子,一直在为他努力,所以老德拉戈才会认输,他不想他儿子为了名誉丢掉性命。
故事的结尾一个镜头闪过,维克托和父亲一起跑在路上。
全部影片有三段父子情。
第一段,奎迪父子的感情,老奎迪的死是小奎迪的阴影也是障碍。
这段感情是全片故事的主线。
第二段,洛奇父子的感情,老洛奇敲响儿子的家门的时候,就是他走出自己的牢笼的时候,这段感情是完善洛奇人物故事的。
第三段,就是德拉戈父子。
从无到有,从老德拉戈只会要求自己的儿子击倒对手,到最后心疼儿子而认输。
是故事最感人的地方。
不要停下脚步,想要让对手痛苦,自己就要先痛苦。
说实话奎迪两部曲整体看下来的感受还是在看史泰龙,壮士暮年,英气更胜,洛奇1-6到奎迪1-2越发觉得这个系列始于史泰龙更应该终于史泰龙。
洛奇就是史泰龙的人生,这个疯狂的世界,洛奇这个“疯狂”的人,给要放弃的人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让活着的人更有勇气。
纵观这八部电影,永不放弃是核心精神,不论对手强弱,永远不要轻视挑战。
感谢史泰龙!!!
《奎迪:英雄再起》已经是“洛奇”系列电影的第八部作品,也是这个系列的收尾之作。
同之前的“洛奇”系列一样,这部电影依然朴素、平实,却饱蘸情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果你是一个洛奇的影迷,你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洛奇系列电影的烙印:那些有着丰富前史的人物,那些人物间的恩怨纠葛,那些致敬前作的细节,那些熟悉的桥段场景,都让人备感亲切,尤其是奎迪备战拳赛时的刻苦训练,已经是洛奇系列电影标志性的桥段,当经典的配乐响起,每个观众都会深受感染而热血沸腾。
与“洛奇”系列电影的叙事风格相同,电影并没有用太多的篇幅表现拳台上的打斗,而是将大部分笔墨放在拳台之下,耐心地讲述拳手在拳台下的生活处境和情感纠葛。
这场拳赛注定不是一场普通的拳赛,在背后有很多恩怨和故事。
奎迪和对手之间有世仇,自己的父亲曾经在拳台上死于对手父亲拳下,恩怨传递到下一代,对奎迪来说,这是一场复仇之战,他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并且告慰父亲。
而作为奎迪的对手,俄罗斯拳手德拉戈并没有被塑造成令人痛恨的反面人物,相反,电影对于他的情感生活同样给予关注和体恤。
这一场拳赛对于他也意味着太多的东西。
因为父亲曾经的失败,他失去了母亲,遭受了家庭的破碎,遭受了众人的白眼,他和父亲忍辱负重很多年,太需要通过一场拳赛来一雪前耻。
当然,在拳赛之外,还有很多更为艰难的较量等待着他们。
奎迪不仅要证明自己,还要处理背在身上的历史包袱,而且,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就在前方,他的刚出生的女儿,可能面临先天失聪,这些都需要他去勇敢面对。
而对于洛奇来说,虽然早已退出拳台,但他也有着自己的战争,他需要打开心结,去勇敢地敲响儿子的家门,去和儿子握手言和。
电影之所以用如此多的笔墨去铺垫一场拳赛,正是为了说明:每一场拳赛,都不仅仅是拳赛本身,而是牵扯了很多情感、心结在其中。
人生种种不如意最后都聚焦于一场拳赛,而拳赛正是生活中那些矛盾的极致化和白热化,是生活中冲突和斗争的象征和表象。
在生活的拳台上,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那个对手都一直存在。
如果这是一场战争,这场战争非关他人,而是与自我的战争,说到底,我们的对手永远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就像第一部《洛奇》中的故事,洛奇被拳王选中完成一个秀,输赢几乎是在赛前就注定的,但是洛奇仍然拼尽全力打满了15回合,最终在终场铃声敲响时,他伤痕累累地像一个英雄一样站在拳台上。
洛奇虽败犹荣。
对于洛奇来说,他之所以如此拼尽全力去打一场注定失败的比赛,是因为他想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蹩脚货”。
洛奇系列电影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就是永不言败,不被打倒的拼搏精神。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拳手,我们都会遇到让我们畏惧的对手,我们常常会被生活揍得鼻青脸肿,这个时候,我们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只有勇敢地迎上去,用自己的双拳去解决掉问题和麻烦,像一个男人一样去战斗。
奎迪:英雄再起,对于这种剧情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片子,为什么会让你有共鸣,甚至对几个场景的泪目,当然不排除因为洛奇系列的影响,但是该片对于情感的把握很有“度”,给你感受的空间和时间,代入感就特别强。
对比起来,大部分国产片对于情感表达的太过于“明显”和“夸张”,是怕国内观众看不明白吗?
过犹不及。
拳王争霸,热血沸腾,让人很燃很激动。
同时,男主的经历也深深的的触动了我的心。
男主,既是拳王,更是一位坚强的父亲。
为了热爱的事业,奋不顾身,为生命挣扎反抗,即便遍体鳞伤,也丝毫不气馁,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赢得荣耀。
最感染我的是,男主抱着娃,在擂台训练室抱头痛哭,那一刻他不仅仅是失败者,更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因为得不到至亲的支持。
but i need you,both of you,有了家的男人就是不一样,他是那么迫切的需要老婆孩子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场又被打倒后,新伤旧痛无比折磨,但一想到老婆和孩子,顿时又如泰山般坚挺。
洛奇对男主的几段鼓舞,同样很是精彩。
虽然简单几句话,但是非常有力量,令人回味无穷,也充满了智慧。
最后说“this is you time“,这可以算自己内心的独白吧。
谁也无法抗拒岁月的侵蚀,英雄迟暮,真的老已。
有空一定再刷刷rock系列的那些经典。
在观影过程中,我几度差点落泪,或许年纪大了,心变得更柔软了。
2019,go for it,为了老婆和孩子!
影片讲述了拳王奎迪迎战父仇对手,遭遇惨败,后在教练洛奇和家人的帮助下,克服心理障碍、重振雄威的故事。
一个简单热血的拳击故事,非常套路化,但依然看得人心潮起伏。
我没有看过《奎迪1》,不过可以想见该类型片的叙事类型。
实力相近的较量对手,最终在赛场上拼的是心理素质。
影片对两名对手及双方教练四人的心理开掘非常到位,让人看到凶悍的表面下隐藏着的心理暗流。
洛奇也是一大加持,是史泰龙扮演这一角色的告别之作。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中老年三兄妹和难民三兄妹在桥下大声呼唤手足名字 故乡是曾经觉得永远回不去但也可能会回去的地方吧
南法海边的法兰西颂歌
7.8
海边树林,冷郁的秋色,美丽的海岸线,充满生活色彩的别墅。
小女孩真美
回到住的地方 打开反锁的门 拿出鞋柜里的鞋 煤气阀 电 水也要开一下 然后客厅的灯 紧闭的窗 拉开窗帘 餐椅 放个免费的电影 悲伤就那么漫上来了
⭐️⭐️⭐️
3.5 别拍的这么政治化就好了。这里的政治倒不是说是68遗风下日常对话中的左翼倾向话题等等,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为家庭或者人物的一部分。但在后面设置出闯入者去证明他们左翼倾向,还联系一下现实社会议题,这就有点刻意了。
健康老夫妻牵手求死,难民小兄弟牵手求生。马赛餐馆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地中海鱼腥治愈丧女失夫的伤痛。中产阶级三兄妹各自惆怅,挂着吊瓶老父亲僵如死人。一段家庭录像风华正茂,抛扔入水的年华随风消逝,中年危机就像头顶过桥的火车呼啸而至。吞药或渡海,皆为探寻世界,三兄妹却困在海湾彷徨自封。
俗套治愈片
没想到这么一般
#2018SIFF#很松散又很舒服的节奏,可以看出导演想传达的很多信息,在后半部开始有些乱了阵脚。时光是个温柔杀手,女孩们都美得不可方物,感情亦如暗潮汹涌。那段年轻时的夏日游乐如何拍的?太美好了。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3.2分。所以重点在说什么?!
关于漂泊与归根的故事 所有人物设定都不合理 但马赛的海湾值得留下来
爱的救赎
突然想起来总结下盖迪吉昂给我的感觉:大概是那种直面七零八落的现实 却又总绕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理想主义 最终化作一抹极小的温情掠过 一切照常 所有人都卑劣但不丑陋
电影还得看法国的
有逝去的,也有新来的
海边小镇还有那个难民小女孩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