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电影结束,我发现这其实是一部挺正能量的电影。
并非是懒惰者冠冕堂皇的理由,看天花板经过一番成长也是不一样的视角。
但想了一想,也挺难过,也挺可惜的。
整个观感下来就像给一位体重过百的胖子推销廉价的健康套餐。
以床开始,以床结束。
整部电影下来,结构是具有文学气息的,包括台词。
即使是拍一位男性的日常,但也不会感到沉闷。
如影名,观感确实轻松自由,它还有另外一个中文译名《免费入睡》,更加直入主题。
当然也少不了符号与剧本的扶持。
塞巴斯蒂安与他的鳄梨一样,即使什么都不做,也需要必须的养料来生存,救济金与水一样重要。
鳄梨的成长即塞巴斯蒂安的历程映照,在影片结尾鳄梨树的高度,如不经意俯视他与当年对着屏幕自慰的女人,已为妻子惬意的卧床休息。
我以为电影会局限在塞巴斯蒂安的住房公寓里,在像《法外之徒》的三人空间中类比展开。
但全片下来仿佛他所在空间的人物关系里,他始终是自我中心的,他人即为辅助。
安娜的角色弧光也如最后那张照片一样,藏在塞巴斯蒂安的身后。
屏幕很柔软,现实很残酷。
衣食无忧还有低保,这样的轻松自由也只能在屏幕上慢慢欣赏,如果说你非要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但赛巴斯蒂安看天花板是轻松自由,我们看天花板满是压迫。
看看这次疫情大家都躺着看天花板,但想的是该如何生存。
如电影不断指责塞巴斯蒂安的过路者,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但免费的呼吸空气,享受太阳与无事可干拿着救济金是不同的。
如果说最后他想倡导一种所谓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电影也很明显的指出:以往穿过白领的人群转向追随着他,父亲的同事坠落在了他的车上于是不再工作狂……以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一笔带过,看的是治愈,想了想又不对劲。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一部轻轻松松的喜剧片,想太多了,但电影又给我一种非常矛盾的观感,他确实在探讨,但却是在一种乌托邦空间中探讨的感觉,这是一部给资产阶级的人生指南。
片子分数很高,看完的确能让观影为生的豆友们找到共鸣。
时间不早,简单结合最近看的书,抓几个点发散一下感受吧:1. 正好前段时间看了《枪炮细菌钢铁》,讲到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养闲人了,社会就会出现分化,才会孕育文化、科技等等。
2.《八次危机》讲到发达国家重要的价值观变化,原本为了对抗资本主义剥削,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宣扬劳动最光荣来进行斗争,不过由于发达国家人力成本提升,实体产业普遍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于是把道德制高点也拱手让人,所以需要寻找新的立足点来支撑自洽性。
自由、民主变成了新的旗帜。
3.初中时学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就是其生产力基础是奴隶。
就像MA里,再怎么大肆破坏,最后都有矮人一夜之间善后处理复原,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八次危机》里归纳,欧洲的剥削势力范围在非洲。
4.疫情期间,发国天女散花般全民散财,网友纷纷吐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血真厚。
作为一部喜剧定位的作品,带着上面这些背景观影,想到这片背后的问题远比看上去深刻而沉重,即使时刻敲打自己:苛责里面不现实的发展和过高的福利待遇未免有些不识趣,何况科技进步很可能最终催生以高度自动化取代绝大部分劳动的《蠢蛋进化论》里描述的未来。
但是,还是想说不劳而获是人性中怠惰的终极目标,不需要大肆宣扬也会有人穷尽一生去追寻这种财务自由。
尤其是既然处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就要稍微实际点的思考问题。
血厚的,自然可以迷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安慰自己人生可以有另一种展开方式。
但是还是要留意到即使是在充满希望,昂扬向上的国度,也有三和大神,无奈的找不到如何重启人生的快捷键。
好在谈了一大堆,最后结尾在了三十而立,落回到成长与勇气这些普世价值观,完美晃点了我上面说的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争议,只可惜俊男靓女,轻松愉快的构成,并没有预期的有趣,多少让人有些失望吧。
《轻松自由》是一个小众电影,在柏邦妮的微博里看到介绍,眼馋,就看了。
故事讲的是一个29岁的男生塞巴斯蒂安,有多个学位,博士,硕士,学士,但是毕业之后,却什么也不想干,就想无聊,就想睡觉。
他领着低保,和一个投简历被拒绝八十多次经常被开除的男生,和一个做着编辑工作却喜欢环游世界的女生住在一起,他每天睡觉,出去散步,看书,过的理直气壮,自由,轻松,他喜欢这样的状态。
他知道怎么玩,怎么让自己快乐,他说自己就喜欢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超级自信的样子让我眼羡,他并不羡慕别人的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他的这种自信和淡定,让我觉得他干什么都能干好。
但是呢,他的这种生活是一种没有经历的自以为,没有尝试的自以为,是一种幻像的自以为,而不是兵荒马乱之后的坚定肯定以及确定。
1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合适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让自己最舒展的状态。
他的社保接待人员理查德,是个有点呆板,有点无趣的人,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知道怎么快乐,奶奶做的小卷饼给他留下无可磨灭的记忆,他超级喜欢,他想做卷饼,但是却不敢踏出那一步。
但他在男主的带领下,学会了玩乐,学会了快乐的姿态,最后他去做他的卷饼了。
和他住在一起的男生布鲁诺,求职多次无果,做着自己并不喜欢但能勉强糊口的工作,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职或者被离职,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单身公寓,做体育记者,后来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喜好找到了一份职业,并且做的很快乐。
和他住在一起的女生安娜,是他的同学,做着一份编辑的工作,但是她想游历世界,她喜欢他,一度我以为,他们两个要在一起了,女生工作,男生在家带孩子,但他结婚了,在家当家庭带孩子,孩子的妈妈却不是她。
我本以为男生会这样无所事事的快乐下去,但是有一天,女生对男生说:“她喜欢他,一直在等,等他做点什么。
但是他一直一来都在骗自己,以为不生,就可以不死,不试,就可以不比必失去。
”男生被震动,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寻找答案,开始尝试。
他喜欢睡觉,知道在怎样的床上睡觉舒服,他做了买床的推销员,并且做得很好,最后甚至负责一个门店。
在这期间他找到了他的女神,并且和女神结了婚,有了孩子,最后他终于确定,他想当一个家庭主夫,在家带孩子,然后他就快乐的做了。
既然每一种职业都能养活人,为什么人们不去干他喜欢的在,让自己开心高兴的职业呢,这样不是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吗?
就像那颗牛油果树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都有自己的注定,有自己的天赋,去做自己注定的事情,才能成长,才能结出果实,丑小鸭的命运是成为白天鹅,所以它在鸡群中并不快乐,以至于纠结抑郁。
所以,去兵荒马乱,去尝试,去寻找,找到自己的坚定肯定以及确定,在舒展的状态下,才会潜力无穷,生命本身才会快乐无比,理直气壮,不卑不亢,自由轻松。
2电影的节奏舒缓,欢快,画面干净,觉得最适合在下雨天,窝在被窝里,沙发上,吃着爆米花,鱿鱼丝,辣条看了,看完,心情舒展又惆怅。
然后在躺在床上呈大字形,望着天花板,想着自己。
或者在电影院,心情愉悦的看完片,在退场的时候,心情顺畅,在低头的一刹那,心里有了坚定。
在片中有这样的镜头,刚开始的时候,男生一个人打着橘黄色的伞逆行在一群打着黑色的伞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与众不同。
但是在片尾,男生拉着他老婆,打着橘色的伞走在逆行的人群中,突然人群倒转方向,和他们一起走去。
这个寓意真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命运。
3《轻松自由》 这个故事讲的真好。
很少有探讨这种生活方式的电影,用什么都不做来对抗忙碌的人生,仔细想想,令人神往。
并不是向往真的什么都不干,而是向往这种行为带来的真正的轻松自由,但大多数人都一样吧,不敢承认。
其实我一直很喜欢紧急时刻,至少喜欢别人的,这种感觉就像坐火车,在接下来“紧急”的几个小时里,我不必再去考虑该做什么该去哪,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好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会显得我特别忙碌特别有用,简直太妙了。
但是我不会告诉别人我的享受,毕竟这是“紧急时刻”。
电影中的一些设定其实挺讽刺,塞巴斯蒂安虽然想什么都不干,但是领低保也得面试,跟找工作没什么两样,“领低保”更像是一项他比较喜爱的工作。
低保面试官也是个痛苦的工作,前任低保面试官被这份工作逼疯了,仇视一切,拿假植物砸人,新面试官说他混蛋他还觉得好笑,只能感叹:幽默真是便利,可以逃避一切。
应该没有人会愿意坐在那整天给无所事事的人发钱吧,真的不会羡慕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吗,电影里那位流浪汉的手里可是攒着月亮呢。
好在新的低保面试官可以说是塞巴斯蒂安的知己,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理查德,是个普通人,身高普通,体重普通,智商也是普通水平,我每天晚上睡七个小时,做普通的梦,没有巨大的蜘蛛在谈人生,我的梦想非常接近实际,我无法说清它们究竟有没有实现,在我那八层的楼房里,我住在第四层,没人说我帅或者丑,从没读完过普鲁斯特,但我也读过小王子,但我讨厌这本书,我觉得那就是垃圾,但我不敢这么说,我有个平板电视,40寸的,分了三期付款,我有辆用信用卡买的车,是个法国车,为了帮助本国经济,我会垃圾分类,也会在刷完牙后关好水龙头,我的妻子说我很无趣,这完全正确,看吧,这就是我。
“这段自我介绍的内核放在自己身上也完全合适。
现在太多作品都是要告诉我们做自己,但是正视自己的欲望好像就是挺难的,想做的和实际做的都不是一回事,可能就像安娜说的,不做那么就不会失望,不死的方法最好就是不生。
这确实是很好的逃避理由,所以很多人包括我,才会一直过着理查德那样的生活吧。
《轻松自由》用幽默引发了对生活方式的思考,但是毕竟没有经历过电影那般的人生,我转身看了看自己的房间,还是坐在窗前静静地看月亮从东边落到西边吧。
很好,幽默真是便利。
一部法式文艺小清新的电影,幽默又打动人心,不过影片的故事性不强,废柴回归正轨的故事,法式成人童话。
“你什么都不做是因为你害怕失败 不死的办法就是不要活着” 想摆脱责任,要特立独行的自由,有时不过是因为害怕受伤,不敢追求想要的生活。
“工作是为了对抗生活的无聊”,生命那么长,无聊是消耗意志的慢性鸦片。
印象很深的是同租女写日记开玩笑,在别人拍照时抢镜做鬼脸,在家跳舞玩;男主和男二在博物馆只穿短裤后遇到抢劫犯;从卖床到和买床的女生最后睡在同一张床上。
全片一直用逆人行作为一个引子,结尾时逆潮而行变为顺潮而走,结束了全片。
很轻松愉快的一部片子,我打7分。
22分 写假日记给室友看,影响他的行为30分 聊申请低保时,审查官的自我介绍,“我是个怎样的人……”43分 只穿着内裤在博物馆当保安遇到坦荡直白的小偷50分,睡在路边流浪汉手中的倒影月亮1h12分 女室友的毫无铺垫的表白,镜头始终没给男主,她一个人独白我真的很喜欢你。
当我们见面时,我立刻就被你吸引了,我觉得你很帅,很自由。
你做事都很随性,我都有些嫉妒你。
你的漠不关心很是吸引我。
我叫你来这里住,是因为我想和你住在一起。
当你到来时,我真的很开心。
我想我们其实可以有一个很美的爱的邂逅。
不过不是那种很浪漫的方式。
晚上,当我躺在床上,我希望你能一起上床,然后再发生点什么。
不好意思,这么说太直白了,但这就是我所想的,我曾梦到过你,一个什么都不想做的人,却会和我发生关系。
你可以接受给予穿透抚摸。
但你什么都没做。
你更喜欢梦想里的生活,而非实际体验生活。
而这样是不对的。
你并不快乐,塞巴斯蒂安(莫林)。
你恐惧着。
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你在恐惧着。
而你坚信你的谎言,但你却什么都没做,那是因为什么都不做的话。
你就不会失败。
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但那并不对,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的死去,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那样很可悲。
我曾嫉妒你,而现在我是同情你。
我希望你能走出这样的状况,越快越好。
马克搬进来和我一起住了。
他并不完美,他有过他的失败,但至少他在那儿好好的活着。
真遗憾,因为我们其实可以试试的,但你甚至都不想去尝试1H16 和审查员吃饼对话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长吗?
挺长的。
那就直接跳到结尾吧。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好吧,我的故事的结局是,这正是你该开始生活的时刻了。
你的故事里难道没有火辣的裸女吗?
没有。
教导你生活的故事里你从来不会有火辣的裸女。
你说的没错,真是遗憾
看了轻松自由这部片子,引发了我对入世和出世的思考。
首先这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个镜头,第一次出现在片头是他孤身一人面对主流社会,勇敢的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第二次是在片尾,他和爱人一起在走向相反的反方向时,人群却也掉了头。
这样的对比,有很强烈的讽刺,也表达出了很深刻的暗示。
大多数人从众不过是不敢走自己真正想要的道路。
曾经我也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完全脱离社会对自身的羁绊,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得到真正的自由。
当我们初入世的时候,大部分都难免对世俗的人情世故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而当我真正经历了许多的人情世故,发现答案是人的一生都难逃许多的责任与担当,根本不可能孑然一身,即便是首富,他也不可能放下一切什么都不顾,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这里不谈他已经将自身的追求已经融入到了工作中。
因为即便是世界首富,也会有他的羁绊,比如他的团队,人际关系的维持,社会责任等等。
所以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在入世中保持出世的情怀,塞巴斯蒂安是一个学霸,他善于思考,喜欢学习,这表示他并不懒惰,他不过是在追求他的生活方式。
他虽然看起来整天无所事事,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对人生的思考。
生活中有多少人的目标就是永远不用上班,然而在天朝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工作而戴上了连自己也厌恶的面具。
在我看来,安娜对于塞巴斯蒂安的迷恋是因为她对他这种生活状态的欣赏。
塞巴斯蒂安的这种生活状态当然是不可取的,但也不应该被批判。
因为他只是因为没有找到目标,而并不是逃避,而生活又给了我们多少时间去找寻自己的目标呢,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真正让塞巴斯蒂安入世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安娜对于他的失望,让他意识到不应该这样自我。
二是主流公众对他的指责,让他感到了无法融入群众的麻烦。
三是当他在路上遇到熊是意味着当他面对死亡的时候,他开始真正思考这一生都做了什么,真正体会了什么。
而当他开始入世之后,他渐渐有了自己的事业,梦想的女神,开始生儿育女,体验有血有肉的生活。
是否这一切都太过顺风顺水,太过理想化,别忘了他是一个高材生,他之前的生活也是一种积累,他有这个能力,他在入世后并没有丢掉出世的情怀,这是一种进化。
想要出世必须要有入世的本事。
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
人在世间活一遭,如果不经历一场人情世故是不是也挺无聊的。
至于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需要我们在这一生中不断的去修炼。
愿你在入世中也能保持出世的情怀,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上一次看《轻松自由》是一年前的八月,看完后我就将这部片子列入到自己的私人影片清单中。
就是那种以后你有了心爱的女人,你会幻想跟她一起看的影片。
我不想讲影片的故事,如果有兴趣大家去看就好,只是想记录女主角的一段独白。
“我真的很喜欢你。
当我们见面时,我立刻被你吸引了。
我觉得你很帅,很自由,你做事都很随性,我都有些嫉妒你。
你的漠不关心很是吸引我。
我叫你来这里住是因为我想和你一起,当你到来时我真的很高兴,我想我们其实可以有一个很美的爱的邂逅,不过不是那种很浪漫的方式。
晚上,当我躺上床时,我希望你能一起上床,然后再发生点什么,不好意思这么说太直白了,但这就是我所想的。
我曾梦到过你,一个什么都不想做的人,却会和我发生关系,你可以接受、给予、穿透、抚摸,但你什么都没做。
你更喜欢梦想你的生活,而非实际体验生活,这样是不对的。
你并不快乐,塞巴斯蒂安,你恐惧着,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你在恐惧着,而你坚信你的谎言,你什么都没做。
那是因为什么都不做的话,你就不会失败。
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
但那并不对。
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地死去,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
那样很可悲。
我曾嫉妒你,而现在我是同情你。
我希望你能走出这样的状况,越快越好。
马可搬进来和我一起住了,他并不完美,他有过他的失败,但至少他在那儿好好地活着。
真遗憾,因为我们其实可以试试的,但你甚至都不想去尝试,尝试而已。
”
法国电影有它独特的审美。
什么都不做,在公园长椅上连续坐了两天就会被开罚单,理由是扰民,别人上班你坐着长凳,下班接孩子还在这坐着,因为什么都不做,打扰到了别人,完全不让别人开心。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大家一起做,创造价值,实现自由。
台词写的很棒。
时常在法国电影里感受到哲学的魅力。
没有什么引用的话,谈论了很多关于生活的哲理,想到罗翔老师的“约束的自由”。
喜欢两个角色:布鲁诺和理查德(低保顾问)。
布鲁诺的人生梦想很简单,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个女人一个公寓。
他想,所以一直在实践着,尝试很多工作,不行就换下一份工作,敢于去尝试的勇气我觉得很厉害,就意味着不会很在意得失,即使失败也很快能够找到下一份工作,这样一直尝试,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
小时候想有个烤饼屋梦想的理查德,说自己是个普通人,身上的一切都很普通,住的楼层也普通,甚至做着普通的梦,没有巨大的蜘蛛在谈人生。
他喜欢与人交谈,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也算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过着平凡的生活,有一天在办公室开始了跳舞。
这片子的魅力对我来说,就是大家想做的事情各不相同,都在努力实践着,彼此交流,互相尊重,从不去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交流。
讲述着自己的事,或者一起去参与某件事情,一起去做,不是去给予对于别人的生活的自己的观点/建议。
相互尊重,不插手别人的生活的某种自由。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交谈,然后发现某种可能,去接受这种可能性,然后改变。
拥有尝试的勇气难能可贵,也就是,对生活予以热忱。
2022年目前年度最佳,有立马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2022/9/1晚0:01于北方老家
key words:法兰大法好/橘色救一切/自由与混沌/存在与进取
我为啥要活着呢?
这个问题想多少次了,妈的到头来看到这种电影还是心有波动,那不就说明还是没想透吗。
我他妈的纸上谈兵一把好手,面对疾风退堂鼓打的比谁都快。
这真的是病。
我曾经就想,我能不能找到一个正确的学派,然后就按他们的哲学活就完了,一劳永逸。
最后发现不行,因为痛苦无法避免,活法千奇百怪的人活得都挺好的,人家也没费多大劲。
那结论不很明显吗,就是我想太多没用的了。
现成的理论要是能救人,我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不早就灵活运用到方方面面了,哪儿还那么多痛苦的游魂呢?
儒释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我一个都不选。
“引用别人的话本就很糟糕,何况伊壁鸠鲁也没好到哪里去”,找一个道貌岸然的哲学家或教派,躲在他们的话后面逃避一点也不酷。
也不是说一定要酷,只是说挑选谎言作为信条比编造motto来得更可悲。
不就是害怕生活本身吗,生活还能烂到哪儿去,有什么大不了的,该扔扔,该忘忘,吃饭睡觉不能耽误。
可不能当hoarder啊,不然到五十几岁你得背着你二十岁的痛苦往前走,这还活什么?
处理关系就参考巴普洛夫吧,让我开心的事,我就标记信号,建立正反馈,让我难过的人和事,我就建立划分领地,坚决反对,建立负反馈,让它以后尽量少来烦我。
关于责任,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唯一的诀窍就是不去想它。
当然,不想是不可能的,那就让它有趣一点。
“想想父母,他们曾为了让我快乐而我却没能体会到。
”这与所谓孝道、道德绑架、或爸妈也是为我好式的辩解一点关系都没有。
往后看,我至少还有这俩给我兜底的人,我摔倒了他们会接住我。
往前看,我还能大胆往前走。
这是人类保有希望和发展动力的源泉。
如果我的未来几十年是一片孤寂,那我为何还要向前走?
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回报的事情人类没有做过。
我愿意让孩子高兴,因为我爸妈也是这么爱我的。
爸妈想让我高兴,因为他们相信我想让他们以后也高兴。
就这么简单。
再想想自己吧。
把余下的一生都用来对抗无趣,将会是多么美丽的事业。
漠不关心并不是对痛苦的解药,不死的办法也绝不是从来不曾生活。
尽管我讨厌被评价成功或失败,因为它们并不能定义我,但我不能因此就什么也不做。
To the greatest free will and my promising virtual life:Don’t think too much. You probably assume yourself keep the openness of as many possibilities as you can, but actually you will end up being a moaning philosopher, which is against the expected versatility because it grounds you at a fix position and stops you from moving toward any directions. That is obviously not what you wan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ll the beautiful words like freedom, openness, happiness, and leisure time comes with invisible price tags. It comes easily when you claim the courage to move around, make events, accept failures, and perhaps lose everything. Sadly for now but fortunately for later cuz we will have the whole forest eventually at the expense of trivial things. We should still call ourselves “lucky ones” even if we lose significant must haves, though.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恐怖片,何时才能正视女性的困境
他悬置了这样的价值判断,而让角色真实的困境与抉择浮现出来,影片没有站在保守的宗教或事现代进步价值的任何一方
TIFF 给我带来一些大马多元文化的震撼。直到映后见面之前,一直以为导演是女性来着...
有人觉得反派选角失败,但我认为这种用力过猛的表演反而符合角色设定
结尾时候我哭死 不知道为什么…我挺喜欢的。看的很肉痛又很感动很难受,感受太复杂了……这太深了…ps呼唤一个片尾曲
(hkiff 25/4/10)3.5 可能因为映前听导演讲了一些创作背景和想法,所以能感觉出故事还是有点儿意思的。但叙述如同马来西亚的语言系统,乱到让人有点头疼。
同隔離《虎毒不》double bill效果更佳 棄嬰明明是個很好的話題但點解到後面越來越混亂 好多想講的 但什麼都沒講清楚 又是一部野心大於執行力的電影 btw 馬來西亞是禁止墮胎國家 結合《虎毒不》最後那句每個女性都有選擇生和不生的權利 好唏噓 張吉安保持一年一部的創作真大馬勞模 fish姐最後可以跟Nat美美過上二人世界嗎🥹
#SIFF27#看的第三部张吉安,喜欢《南巫》的鬼魅,不喜欢《五月雪》的空有题材。感觉这部介于了俩者之间,偶尔出现一下东南亚奇幻的部分很迷人,又在讲一个“弃婴箱”的现实题材。但结尾又有一个那样“戴胜鸟”解释的字幕,让人觉得,时常想拔高自己但又没找到合适的方式。
张吉安将魔幻融入现实,直视马来西亚社会难以启齿的禁忌,加上廖子妤细腻表现、许恩怡苦练口音演出,为凡世里受苦的女性发声。
里面很多文化符号不太了解,不过能看出导演想表达很多东西
(7/10)#HKIFF49 導演對伊斯蘭教的內容很了解 他本人好像是佛教徒 影片中用了很多宗教元素 比如蝸牛 通過他的講解可以了解很多這種宗教中的故事 以及母系宗族 完全重女輕男的部落 影片故事圍繞一個能夠幫助因為意外無法扶養小孩的母親的放置嬰兒的窗口 超過三十秒便無法反悔 來這裡的有被親戚強姦生下孩子的十四五歲女孩也有一聽說女孩懷孕就消失不見不負責任 導演說這種窗口是真實存在的社會情況 爭議很大 但有些不解女主在這裡做義工只為尋找自己曾經放在這裡的孩子 這種行為按道理來說不被允許 但院長反而會幫她尋找
还可以。就是里头塞的东西有点多。
會比《南巫》和《五月雪》更多豐富的情節,同時少了一些奇幻的急展開,看到後面有一種覺得侯在拍《誰和誰共母》的感受,但如果對比起來就覺得可能還是太碎了點,一些關於謎影的neta也有點隨意,但最後那個有點像用物理達成4:3的關鍵鏡頭一出現,床變成了框住女性的牢籠,也成為了同類撫慰彼此的搖籃,通過這個鏡頭,立意完成得還蠻出彩的,沒有QA和時間也不太方便問是攝影指導的意見還是導演的屬意。當然fish無任何問題,整體看下來還是偏喜歡,3.5歸4。
新知+1,困意+10
hkiff49第一部~情节上有点散了,想讲的很多,但很多都没有很清楚。隐喻很多,没有相关的宗教背景有点难懂()但画面是美的色彩是美的。记一下“天堂在母亲脚下”,时不时拿出来品一下
SIFF27 看题材对它期待太高了 拍出来的不符合期待值
或将成为今年最喜欢电影。喜欢最后两个人在床上相拥的镜头,像里面作为故事seed的戴胜鸟一样,两位坚韧的女性相互搀扶,平和地接受苦难和新生,在水源和旷野间找到一条路。电影里几乎总是下雨。不管作为水向前流,还是跌进泥土往外爬,大雨向下,女人向上。
一开始觉得节奏很慢有点闷,但后来渐入佳境,感觉画面很美,摄影很讲究,导演很有自己的想法,展现了马来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宗教习俗(母系社会米南加保真是第一次听说,一开始觉得好棒,但最后看到竟然会丢弃男婴啊怎么会这样),还融合了一点点魔幻的感觉。表面上看是讲弃婴、生育、宗教,但背后的真正议题其实是性侵,因为绝大多数弃婴都是性侵的情况下诞生的(由于宗教原因堕胎是违法的)。看完觉得马来西亚的性教育和性别平权运动任重道远啊!才知道廖子妤是马来西亚人啊,难怪会讲这么多语言!但是女二的哭戏好可怕啊😂 最后那个天师就是性侵女二的继父吗?感觉也没讲清楚啊😂 2025siff第二场,见到了导演和摄影,导演说拍这部片很低调,怕马来有保守势力来反对,哎,太难了(本来还挺喜欢马来的,现在觉得马来好保守啊)
具备基础的人道主义视角,但对于如何避免议题的直陈、叙事的断裂、人物困境与解法的个例化戏剧化处理,导演所做的实在太少。若意图通过写实的社会派剧作剖析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抖出猛料制造波澜未免太过取巧。以及,导演标志性的风土与民俗展示似乎仅起到点缀的装饰作用,甚至严重干扰着情境的构建。
马来西亚女性议题的剧情电影,两女主演技可以的,原来那个女生是以前香港电影女演员女神柏安妮的千金,张吉安导演再为社会底层发声:这是一部在马来西亚坠地而生,无惧黑暗的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