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著党,冲着片子的反赌题材打5星,作为一名曾经的“赌徒”,我告诉你为什么值得5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社会上一直以来都是打击赌博,告诉你赌博了我就要把你咋滴咋滴,但是从教育意义上的反赌它是空白的,甚至是灰色的,只是换了个名字存在,它不叫赌博了,叫博彩;不叫赌场了,叫股市;不叫叠马仔了,叫理财经理;不叫钱了,叫数字货币。
千万不要以为赌博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当你输了第一次,当你第一次借钱填坑,当你运气好第一次回本,当你第一次洗白的时候,你能想起这部电影,想起我的这段话,你知道不能再继续赌了,能够让你悬崖勒马,那么它就是值得5星的。
说回电影,演员选择上我觉得ok,特别是段总这角色,让人非常深刻,几十年的积累让他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普通人输了一次,可以找朋友借,第二次可以抵押贷款,第三次可以坑家里人,然后你再也没有第四次了,段总这层次就不一样了,直到最后还有1:20的杠杆可以最后一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把开的的是庄,他收手了,他还是他的段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哈,不详细说了,影射的就是我们所在的各个阶层。
然后剧情,故事线是真的不太清晰,毕竟把应该是50集的电视剧容量浓缩成电影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第二次,会清晰很多。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别赌博,当然啦,还有别炒股,别炒币,别买p2p,别信理财经理,有钱就买房,南北通的,准没错。
女叠码仔不赌钱赌的是爱情 我也不赌钱 赌的是友情 结局一样都是输 看了让我对我的成长历程有了一个电影化的概括 我是一个特别大男人主义的人 最看不得贬低男人的文章影视 也算是一个极其尊重女权主义(中华田园女权除外 自己百度)的一个矛盾的人 我特别喜欢这部贬低男人的电影 和主角被赌所害,厌恶赌博又当叠码仔 被人骗钱又心软帮人的人设不谋而合 圣母婊设定我大多时候相信并且知道身边的人有能力偿还债务才会把钱往外借 也有少部分人只是出于恻隐之心觉得他目前状况可怜 亏一小点钱能帮他走出困境 给他留个念想 曾经我更相信我的大部分男性朋友我是个大男子主义 我曾经更相信男人做事讲原则有规矩眼光长远 不会鼠目寸光做出触底线坏自己面子的事情 最后发现很多男人为了眼前所谓的排面过度消费已经遮不住自己的入不敷出满身的债务 更坏了以后的路途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的女性朋友很是准时准点的处理我们的债务 不拖泥带水不婆婆妈妈 哪怕因为我动了恻隐之心没打算让还的也知道亏欠,碰面了也会让我知道她有难处 但是有的男性朋友就根本不会觉得 感觉已经抛之脑后或者说还不够满足再或者觉得这点钱居然还要找他要找他还 还有没有给他留面子 花着别人的钱一拖再拖 我就知道他的债务爆发啦像电影里史奇澜一样靠一套套的排场来让女叠码仔和身边的人相信他或者说同情他帮助他 最后靠骗别人的积蓄来去赌博翻身最后输得被拔下了最后一层高高在上的皮 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是另一个性别的我自己
影片是围绕晓欧情感世界里遇到的三个重要男人展开的,这三个男人都是彻头彻尾的赌徒,晓欧和他们即是报复,也是爱恨交加,她恨毁了自己家庭和生活的前夫,所以她也恨赌场记得那些男人,但是她活在赌的世界,离开了赌,她自己也活不了。
她一步步的带着段凯文,史奇澜们走向人生毁灭的深渊,却又不时在他们快要跌入的时候心软的去拉一把,正因为此,她也讲自己的生活弄得支离破碎,华仔问她,其他的叠仔女要么赌,要么不赌成为老板,你不赌,却没有成为老板,为什么?
她没有赌,却也没有成为老板,她的钱连同她的别墅,都输给了情感,她成为不了赢家,因为比赌场更可怕的是感情,她输了一次又一次,却又不停地继续陷入其中,她明明知道段凯文在拙劣的表演,却毫不犹豫的借给他200万,她有内疚感,也有负罪感,但是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她即对这三个男人有感情,也不得不亲手把他们送进赌场毁灭。
这是一部好的电影,我不觉得它是在劝人戒赌,因为人生中赌场处处都在,爱情,事业,亲情,是个人就离不开这些,是个人就一生都在赌,只不过有的人赌钱,有的人赌情,有的人赌命。
故事是好的,电影也不错,可惜看完了一地鸡毛,我倒情愿她把再次进入赌场的史奇澜,彻头彻尾的还给小小,这样的晓欧会更加洒脱。
评分低了,至少有7分的,白百何是个好演员。
真实,如果你看过赌城不是天堂的小说,知道澳门叠码仔的那点事。
你就会觉得这片子太牛了。
尤其是白百何的出演,以前不喜欢看她🉐便宜,觉得没什么看点。
这部剧里白百何演的很出彩。
有时都感觉不像她了。
真的很棒!!!!!!!!!!!!!!!!!!!!!!!!!!!!!!!!!!!!!!!!!!!!!!!!!!!!!!!!!!!!!!!!!!!!!!!
看妈阁是座城,点了一个三星和四星排在前面的影评看,看到一半觉得作者应该是个男的,有部分观点不认同但是还是看完了,之后拉到名字头像位置一看果然是个男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们都有个共同观点,认为对于还未能看见结果的感情做出如此大的付出,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们常说的男性对于感情的付出(无论金钱还是其他方面)是会计算成本的。
这两位男性认为电影里这一部分脱离现实正好印证了这句话,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在男性的感情世界里这也许几乎不可能发生。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部分女性在感情上是个感性动物吧。
虽然电影里对感情的内心戏或者明戏都没有太多的描写,但是也不能忽略电影刚开始就交代了白百何对吴刚有和对别人不一样的印象以及他们总是在河边散步的场景。
而图二图三的影评人除了与图一一样有着从男性角度出发的局限外(他居然还说从作者,主演到导演都是女的所以电影拍的很狭隘)他甚至没有看懂赌场内那些男人们是赌钱的赌徒赌场外白百何是情感的赌徒。
仅仅因为给女主角选的职业通常是男人才做的职业就把它定义为女权类型的电影,我觉得也太肤浅了。
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没看明白的白百何内心的波动的情感,感性的情绪化(并不是那位说的“和稀泥”)导致了她一会坐看对方输的倾家荡产一会又要帮他还债,说明了这是一部在情感上一赌再赌且典型的感性化女性形象的非女权电影。
白百何对黄觉吴刚的感情不是“赌徒的爱情”,反而感情是她的赌场。
我相信电影塑造的是一个女性想在赌场上拉回/帮助她想珍惜的人,却在情场上和他们一样失去理智地一赌再赌,但在男性眼中只是简单的女性拯救男性,从而有了“不现实”“圣母”论。
写到这里,我忽然发现,无论男性女性没有谁是全然理智的。
能从中抽身的,都是心狠的或者看淡的。
本人还是觉得不错的电影,为什么那么多水军胡乱评价,人可以做错事,为什么非得把现实中的人放进电影里面去比较!
电影是值得一看,比TM很多商业国产电影好多了!!!!
不要因为抱什么预期的想法去看,至少我觉得它是一部动人的电影 !
本人爱电影不剧透,所以真正喜欢电影的人我还是觉得热力推荐一下!
《妈阁是座城》于前段时间公映。
影片由第五代导演李少红执导,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
作为中国第五代代表导演,李少红曾经执导不少电影佳作,比如《血色清晨》和《红粉》,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取得过瞩目成绩;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电视剧导演,《大明宫词》《红楼梦》等均出自她之手。
严歌苓不必多提,已然成为最受大陆导演青睐的小说家,与张艺谋、冯小刚等大牌导演均有过合作。
一位是会拍女性的导演,一位是会写女性的小说家,再加上女主演白百何对塑造女性角色颇有造诣,三者强强联手,本该拿出一部女性主义佳作才是;但很可惜,《妈阁是座城》除了充斥陈词滥调和平庸乏味之外,似乎见不出其他的好。
剧情老套、叙述平缓、表演仅仅在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让观众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如果看过原著的话,很难想到电影最后呈现出的是这副样子。
《妈阁是座城》以白百何扮演的梅晓鸥为叙事中心,由她叠码仔的身份带出与有着利益和情感关系的三位男性:吴刚扮演的地产商段凯文、黄觉扮演的艺术家史奇澜和耿乐扮演的前夫卢晋桐。
三人都在赌场迷失本性,共同演出堕落与救赎的戏码,电影最终描摹出一幅赌场风情画。
梅晓鸥的角色有其特殊性,叠码仔即赌场中介,是澳门独创的博彩模式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通过放债和讨债获取巨额利益。
影片试图呈现澳门回归后十数年的时代变化,以及不同身份的赌徒隐秘的心理世界,但可惜的是两者都没能得到真切深入的刻画。
电影以时间线为线索安排不同时间点发生的重要事件,但时间的叠加并没有产生本应具有的积聚效应。
2010年和2002年看起来没有太大差别,无论是服装、道具和场景,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无法见到明显的变化。
因此,电影在一种类似流水账的叙述状态下匆忙讲述完原著巨量的内容,并简单通过梅晓鸥的内心独白来做时间段之间的串联,最终导致无论是澳门空间环境的呈现还是赌徒心理的刻画都留于表面。
发生在梅晓鸥与三位男性之间的情感涌流本该成为电影的亮点才是,严歌苓在小说中对此作了透彻的刻画。
但在电影中,我们看不见复杂的情感关系,或者说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表现。
梅晓鸥为何会对段凯文或史奇澜动情,动机是什么?
电影在没有做任何说明的前提下,便把结果抛在了观众面前,这多少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虽然几位主演都是各年龄层的演技派,吴刚和刘嘉玲算“戏骨”级别的了,白百何和黄觉也是新生代中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但几位演员多少像从其他片场匆忙赶来那般,好似还没进入赌场生死拼杀的状态,如同过家家般演出利益与情欲纠缠的戏码,让人无法信服。
尤其是黄觉,很难在他身上见到艺术家的特质,他的表演始终如一地阿呈现为他一贯的个人形象。
白百何的表演虽然可圈可点,但梅晓鸥的形象并非仅由表演建立起来,还需情节设计上的帮助。
尤其是倘使想刻画出梅晓鸥在赌场和情海浮沉的复杂心理,必须创造“情境”。
电影最终给我们强烈的电视剧既视感,原因正在于此。
《妈阁是座城》在剧本创作上缺少对“情境”的设置,只着眼于对情节进行机械的安排。
“情境”对创造电影的质感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情境”让电影和电视剧区别开来。
当我们看到编剧除严歌苓外,还有《霸王别姬》《活着》的编剧芦苇和金像奖最佳编剧陈文强(获奖作品《功夫》《女人,四十》),这种疑惑就更不堪了。
这说明李少红有责任(至少占大部分),指导演员本是她的分内之事。
暌违大银幕十三年的她似乎已然忘记了怎么拍电影,《妈阁是座城》最终变成两个小时的浓缩版电视剧: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虽然快节奏的剪辑创造出一些电影质感。
如果有人想知道赌徒在赌桌上生死拼杀的心理,我劝他们去读原著小说,严歌苓写得要真实而深刻得多。
李少红的电影如果能不看,还是尽量省了吧,何必浪费票钱呢。
演员的演技我觉得很不错了,感情色彩丰富,表情到位,喜怒人生,仿佛整个放荡不羁的人生都浓缩在这两个小时里了。
剧本写的有点烂,就很多人说的,最好女猪脚很作,为了两个赌徒赌上了自己全部家当,甚至是孩子以后的读书钱。
但是感情不是说陷进去就陷进去的,总有一个过程,如果说男演员长相一般,甚至不堪入目,是不是结局就不一样了?
只是想说女主莫名其妙就爱上了艺术家,而段老板也是同样莫名其妙,在赌场玩几次就像被下了药一样疯狂的输出,你以为这个技能不需要攒怒气值么?
再说说女主角的选择,从一开始就不让人理解,从工作到感情,虽然达到了想要的故事效果,但感觉有点是失真了,有可能会有女生在爱上一个人之后会抛弃一切,但在感性的背后总要有一个理性的故事作支撑。
单看每一帧,还是很精美的。
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尽管我从没去澳门赌过,真实的叠码仔和嫖客不可能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关系。
敢这么玩,女主早被卖到窑子里,几个男主早被装麻袋扔伶仃洋里了。
近年的国产片还有一个叠码仔的角色,北京爱上西雅图2的汤唯,和在美国的地产中介写信谈恋爱,扯🥚程度是平齐的。
抱着且看你能扯多大的心态看下去,忽然想通了,当年我看陆犯焉识时觉得哪里不对劲,严歌苓老师的所有作品都是一个大型手淫。
笔下的主人公,以及在更高的层次上作者本人,都是在跟自己恋爱,最明显的是陆焉识的老婆,她老公年轻时是个浪子,后来又被流配,聚少离多,他们其实就没有过什么共同生活,然而她爱得辣么深。
这个女主也是。
严歌苓也是一辈子只写一部作品的作家,手淫的内核是一样的,只是每次换了不同的场景:农场、赌场,文工团,就像日本动作爱情片,也会换各种场景:学校、医院,但老师们的角色和环境其实无关,仅仅有一些按在课桌上搞和夜勤病栋技术细节的差异,人体的孔洞就那么几个,而严老师的实践显示,人类精神的孔洞还是要丰富地多。
也就能解释,严老师为什么偏爱异常环境,劳改农场、赌场,爱情动作片也偏爱监狱主题,正因为和环境脱节,才需要加强环境的感官刺激。
现实的文工团是战争机器的润滑剂,但在小布尔乔亚文人的想象中,也可以赋予强烈反差,自由不羁的灵魂,被阴森的集体所包围。
期待严老师的下一部作品,能否验证我的分析…另:吴刚老师演得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嘉玲姐气场真是强大!
黄觉这种奇特的猛男和病娇混搭气质,感觉对女人很有杀伤力。
猫哥居然是钱小豪,也是沦落了…
严歌苓的故事,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很棒,还有那么多出彩的配角。
老猫这个人物,真的太像澳门街边的马仔,完全没意识到是我以前很喜欢的演员钱小豪。
吴刚演绎的段总最让人印象深刻,白手起家从底层爬到高层,又变得一无所有,哪怕倾家荡产也不会放下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永远能保持骄傲和体面的微笑,也有东山再起的自信。
可惜导演似乎不会讲故事。
这毕竟是一部电影,想表达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又缺乏这个能力,太多可以用镜头和场景呈现出的内容,却只能用大量枯燥的时间线和旁白来表达,我这是在读书呢还是在看ppt?
而且一直到看完都没明白晓鸥是怎么就爱上史奇澜的,有一点铺垫没?
是因为人家答应帮她雕个像?
还是因为迷上了他欠一身赌债的落魄样子?
还有一个槽点,离开史奇澜多年的原配夫人打电话来要晓鸥把老公还给她,晓鸥回去就立马崩溃让史奇澜滚。
又说“不知道爱他什么还当命来爱”,又要为了莫须有的事情发疯一样赶他走,这不是作吗?
这个片子真是神烦,晃遍了你德各大电影节,满足了圣母不一定能满足普遍观众,剧情的走向生硬老套莫名其妙,简直是各个电影节的政治宣言,真心建议大家不要浪费票钱了
表面上是父子之间感情的博弈,却带上了难民偷渡,和国家政治问题,这种热点近年也是越看越无聊。
科索沃去年的申奥片
剧本做得很段落化,故事虽然断断续续但情感共鸣得以始终,细节设计连同情感表达都非常充沛,令人难忘的细节非常多。且多种情绪并行,这对父与子的情感状态模棱两可,这让人物更立体更具魅力了。以及我居然看了一部科索沃的电影,活久见系列。
琐碎却老套,移民主题并没有处理好。情感动人。
世界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小人物,因為大世界的規則,而活於悲哀下
动荡的时局不是你们的错,那也不是欧洲的错。欧洲也没有义务来承担这个错误。在这种时局下总有人能活下来,有人会死去。像这种小孩就是必死无疑的类型。不仅自己作死,还要害了一家人都死。感人个毛线鬼。如果这都能感动人那些坚强活下去的就他么白活了。
只看了半小时就没继续看
很无语的电影 浪费时间 里面有一个好人吗?父子直接感情 也莫名其妙 儿子像个被抛弃的累赘
emm…
这个小孩生存能力太强大了,长大了一定能成事儿。
科索沃今年的申奥影片,剧情走向出乎意料,残酷写实一路到底。不幸如套在父子脖间越来越紧的绳索,夺走所有希望后只剩彼此的抱紧。中间一段海上偷渡戏完全是今年欧洲难民事件的震撼写照,结尾简洁有力。唯一缺陷是没有对儿子近乎疯狂的恋父情结给出合理解释,但瑕不掩瑜!
甩不掉的儿子,扶不起来的爸。父子一起,也还是温情。
小朋友撑起一部戏。
用最平凡的结构用小男孩的视觉来表达目前德国最棘手的政治问题,就是感觉缺个张力
小男孩侧脸不好看,正脸真的很惊艳
很悲伤的也很棒的电影!那么可爱的孩子!一直跟着爸爸的孩子……聪明勇敢的孩子的生存处境无法言说,后来他还活着吗?他的爸爸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他……你有无法憎恨这位父亲,那种困境无法用语言表达,因为这部影片,理解了德国对待难民的政策……
算是蹭热点之作吧,让观众看到另外一条难民之路。不过,影片中的主角小男孩真难让人心怀同情之心,只让人倍觉讨厌。剧中男孩伯父说得好,对于小孩,你得从小让他明白,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做的。其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总是在极度的溺爱与冷漠之间徘徊。
看的好难受,孩子演技赞,撑起了整部剧。世界那么大,哪里才是家,对于孩子来说,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
只有我想給這個小兔崽子兩巴掌麼。你可以當被寵壞當孩子但請不要拖累傷害他人,也不要抱怨自己咎由自取的慘況。整部片沒有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又為什麼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