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Long Long Time Ago

主演:陈丽贞,李国煌,萨米·优素夫,陈俊铭,王雷,黄晶晶,廖永谊,薛素丽,黎沸挥,程旭辉,苏海米

类型:电影地区: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马来语,英语年份:2016

《我们的故事》剧照

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0

《我们的故事》剧情介绍

我们的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 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K先生最后一击克洛伊我们的恋爱太糟了恶鬼掉链子刑警舒克与桃花无名大师夏终年与顾平生天仙配偶像活动~被盯上的魔法偶活卡~地狱铁匠梅林传奇第三季武当一剑越过天城富春山居副本第一季幸存日女人的故事临界二十天流星风暴大日本人我是中国人1923第一季CRISIS公安机动搜查队特搜组德凯奥特曼特别总集篇②特拉菲扎的威胁发展受阻第三季山巅之城第三季非常警事绣娘兰馨

《我们的故事》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故事,你是否在里面也找到你自己?

第一次出国,就是去的新加坡跨年倒数,在国家博物馆、在圣淘沙的历史馆、在克拉码头的街上都感受到这个弹丸之国对于自己的历史的回顾和珍视。

这一部夹杂着闽南语、英语、印度语、马来语的电影,是导演的亲身经历的回顾,也是这个国家简短的自我陈述。

多元是这个国家的一张名片,可是一切的融合都是一步步的慢慢的交互进行的,有联结也有冲突,有进步也有曲折,电影是用几个平凡人的人生去照见那个剧烈变动的时代。

也许每一部电影都是试图去传达一种思考,寄托一份情怀。

可是,每一个观影人接收到的信息和感情是有差别的,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影子。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客厅里看完了这部《我们的故事》上和下,禁不住留了三次眼泪,泪流满面那种:第一次是年三十晚,阿坤误会招弟的小儿子烧烟花射到他的盆栽,扇了他一个耳光,大女儿上前解释也被扇了一个耳光,引发争吵,阿坤赶他们走,招弟把全部孩子叫回房间,最后扇了大女儿两个耳光,大女儿说,我是不是不是你亲生的?

为什么我这么命苦。

招弟说,做大姐的就是这么命苦!

然后自己也狼嚎大哭。

她自己是大姐,所以她觉得阿坤就算做再错的事,她自己都难辞其咎。

大女儿问她的问题,何尝不是她想问她的父亲的问题呢?

第二次是招弟推着大板车送病重的父亲去医院,父亲说,你以后不要叫我四叔了,叫我爸爸。

招弟说,从小到大你不是说我和你相冲,不能叫你爸爸吗?

父亲说,我都活到这岁数了,还怕什么相冲不想冲的。

我以前一直以为生儿子才孝顺,没想到老了才发现,还是女儿孝顺。

然后,招弟就喜极而泣地叫他,爸爸。

那一刻,她终于得到了一种认可,对于她来说可能是这辈子最值得铭记的时刻。

第三次,是招弟癌症晕倒后住院,从前那个不长进的阿坤,说把农场的拆迁费给她。

她说,不用了,留给他买政府的组屋,她说她很高兴,看到一家人一条心。

同时也对大女儿说,一直以来是亏待了她,自己不在了,要她好好照顾好几个弟妹,周围的人都在哭。

其实,大家心里清楚,她才是这个家庭里的最用力把大家聚拢在一起的那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冲在前面的那个人,扛起所有的那个人,默默忍受着一切的那个人。

这个一直把“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啊”和“做人,不要计较那么多”挂在嘴边的人,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悲伤多过欢乐,眼泪多过笑声的一生。

上一次被感动到泪流满面的时候,还是高中时读余华《活着》的时候。

如果一生充满这么多的苦难和悲痛,那么是否还值得苦苦挣扎活着?

招弟在回顾她一生的时候,是感怀自己经历的苦难,还是感恩自己创造的改变呢?

她确确实实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可能有些人注定是要做蜡烛的,以微弱的光照耀一个角落,流着泪默默走完自己的一生。

或许不该问值不值得,既然活着,就继续努力地活下去,明天会发生什么,好与坏,喜与悲,又有谁知道呢?

伴随着缓缓响起罗大佑的歌,这短暂又冗长的一生终于拉下帷幕,留给屏幕前的我们长长的深思: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end——

 2 ) What a interesting choice to choose English as the main language

in this movie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languages appeared in this movie, they are: Mandarin, Cantonese, English, Hindi, Bahasa Melayu. but during these languages nobody use English as their first language, but Singapore want to better mixed in this global environment, so it choose English as its governmental language.this really helped different nations can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more convenient, and it also form “the Singapore English”

 3 ) 这部别人家的主旋律

文/伍脊六兽授权作者:一张眼,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发达程度自是不必多说。

同时,作为移民国家,它也像一个大熔炉,包含了多元的文化。

梁智强导演的《我们的故事》,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村落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伴随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我们展现了新加坡的变迁。

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各种冲突,而这些冲突,在一个叫招弟的女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

招弟因为只生了三个女儿,所以在丈夫去世之后就被大老婆赶了出去,而这时她还怀着身孕。

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回乡下的娘家,但在这个家里,就连自己的父母她也只能叫四叔四婶,就是因为家里人相信她会和四叔犯冲。

连她生的龙凤胎中的女儿也因为脸上的痣不吉利被要求送人。

荒谬吗?

或许吧,但就连她自己,也为自己一直生的都是女儿而懊恼。

这就是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没人觉得有哪里不对,

招弟在卖豆浆和豆花时也不那么容易,不仅有“地牛”(稽查员),还有以阿龙为首的706黑社会来收保护费。

但阿龙是个跟我们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地痞流氓,他说了:“既然我收了你们保护费,就会保护你们。

”说到做到,阿龙真的为了保护他们对稽查队员大打出手。

但也是因为这个,阿龙坐了牢。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一场戏大概是阿海和拉妮两家商讨结婚事宜的场景,一边是华人,一边是印度人,而中间的调和人是马来西亚人。

还有比让两个不同种族的人结婚更能体现种族团结的吗?

而这部影片中,最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就是招弟的另一个弟弟——阿坤。

他就是典型的自私小气,并且眼高手低的人。

因为从小被惯坏了,怕苦怕累,但却想不劳而获。

因为他想开霸王车,所以就让招弟拿出卖女儿的钱给他买车;因为刚出狱想喝酒,就连家里遭水灾他都没回来;他自己的孩子把他的盆栽打破了,却诬陷在招弟的孩子身上,还让招弟买电视机赔礼道歉。

而他在贪招弟赔偿款的时候终于被全家人指责,但却出了车祸。

这个设定很老套,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是的,他改过自新了,他终于明白了招弟对这个家的付出。

他们也终于要搬到了政府的组屋去住,再也不用担心水灾,再也不用担心要补屋顶。

可这时,招弟因为癌症去世了,但在这之前,她为所有人安排好了一切。

这个女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惨,生活给她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重击。

或许在她的一生中,感到被救赎的那一刻,就是四叔终于愿意让招弟喊他一声爸爸了吧。

看起来这么普通的一件事,却能让她感到终于被认可的感动。

与其说这部影片是剧情片,我更觉得像是纪录片。

它记录了这个女人的一生,记录了流失的方言,更记录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

但其中也有弊病,比如关于阿龙和招弟关系的这条线并不是很清楚,再比如人物略显类型化。

可能是导演想要叙述的东西太多,反而一些东西顾及不到。

但如果你对新加坡感到好奇,那就不该错过《我们的故事》。

-THE END-PS.想看这部影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伍脊六兽。

 4 )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

名字是假,魅力是真。

[偷笑]电影分上下两部,通过本地华人一家N口人的生活际遇,讲述新加坡这个六十年代一穷二白,连水都要进口的国家数十年的演变史。

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片,真是见微知著,看得人荡气回肠。

据说搞创作的都有这么一个定律,写大人物(事件)要往小里写,写他的日常、平凡、真实。

写小人物(事件)要往大里写,写其命运与时代、历史的关联。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至暗时刻》中用了大量笔触刻画丘吉尔的老迈蹒跚,暴躁刻薄,抽烟嗜酒等生活常态。

而《阿甘正传》的暗线则直指二战后美国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然而在看《我们的故事》时,会本能地忽略国家,历史,时代这些宏大词汇,它们像一管针剂般悄无声息地注进了这个普通家庭的日常。

再加上导演是一个能带观众玩情绪过山车的高手。

我们的情绪随着人物的命运悲喜交加,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落沉浮。

一般而言,做作的主旋律电影会把你摁在地上强行要你热血沸腾,或是用能炸瞎耳朵的BGM来彰显它的慷慨激昂。

好在这类技法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没有。

但仍旧不妨碍你热泪盈眶,涕泗横流。

我对新加坡的初印象来源于这个国家有着令人闻之色变的鞭刑以及不能携带口香糖这般严苛的律法,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至于「亚洲四小龙」,「国父李光耀」,那都是很后面的事了。

看完这两部电影,才知道原来1977年他们就有高楼,电梯,停车场了,嗯,蛮吊的。

 5 ) 1

地牛 706 999 种族冲突 x 普通话、闽南语、马来语、印度英语、印地语;大舅乱说话-被抓8个月,关10年8年。

69 64年新加坡种族骚乱。

新加坡工作语言:英文。

大舅火气大、爱抱怨。

开车、公交检票员、洗衣服-豆花豆浆-养猪(农牌); 淹 ngan。

大舅没用,关键时候都不在。

1969年水灾 蟒蛇(改善排水系统)新加坡甘榜。

有公积金,购买政府组屋,搬出去住。

四叔、阿坤不喜欢大姐。

2-26:24 当人家大姐,就这么命苦。

过年买肉干。

爬大便坑,帮弟弟开卡了的茅厕门。

李小龙《唐山大兄》买台电视机,否则搬出去住。

新加坡 => 48:24 生女或生男,两个就够了;儿子吸毒。

华人通胜(万年历)。

《保镖》一把剑把了三个多月,真被他气的吐血1977年有电梯组屋。

新加坡没乡村???

城市-邻居互不认识唐山-》海外华人对中国的称呼。

新加坡拆迁2-大舅火气大、爱抱怨、蛮不讲理、含血喷人、耍无赖;从小被宠坏,大舅闯祸,大姐擦屁股012000 家庭吵架,怼大舅。

夜间开车车祸 华人、印度人、马来人都道听途说拆迁

 6 ) 观后感

一部关于,亲情,封建社会,种族文化,社会发展的一部片子。

大姐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而大姐其实就是那个封建时代的产物,可悲。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更加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你再怎么努力为这个家,却也逃脱不了现实的枷锁,没有话语权,大家只想着剥削。

影片教会了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一个人可以很自我想做什么做什么,但是你在家庭中不一样,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需要承担责任,如何与家庭沟通,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你如何与社会沟通,而啊坤从小就是被宠坏的孩子,才导致了长大后这种无知,自私,懦弱的性格。

但是最后影片中啊坤终于能够明白大姐的用心,这个家庭中的男权思想也随着父亲的离去而渐渐消散,被带入棺墓之中。

电影很现实,但其实生活比电影更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爱,需要爱,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我从电影中学到的道理。

关于种族跟文化差异确实有,但一切都基于现实,电影里感觉是美化了,穷小子娶上知书达理的外籍女子,本身这种可能性就很低,但生活终归要有美好的结局,因为人们都喜欢看好结尾。

 7 ) Hi,Singapore!

整部电影没有太浮夸跌宕起伏的情节,打动人的是温情和真实,默默地将真性情渗透在每个小情节中,再加上演员满分的演技和恰如其分的配乐,泪点就上来了。

整部电影风格纪实接地气,有心酸有欣慰有笑有泪,演员语速和情节都不拖泥带水,第一部和第二部我都毫无快进地看下来了。

我很少看新加坡电影,这部家庭电影更像历史片,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诠释了新加坡数十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史,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是成功的,也是优秀的。

 8 ) 女孩该为自己而活

连续看了1,2两部,作为一个福建农村,且重男轻女很严重的地方,大概也是感慨很多。

大姐在整个影片中的表现出来的善良,容忍,甚至有点圣母,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那个年代下女孩大多都会被灌输这样的思想。

常常也会听大人说以前肉都是给男孩吃的,女生只能啃骨头,还不能去读书。

然后到了我这个年代,虽然父母已经开明很多,但是妈妈也会跟我们说她生了第二个女孩的时候,流了多少眼泪,村里的人背后总是议论纷纷,说这家没有男孩,当然我很庆幸,自己家里只有一个妹妹,我不清楚,如果有个弟弟,我会变成什么样,我是不是就会像影片中的大姐一样,或许也会变成扶弟魔吧。

再回到影片,父亲临死前的感悟,还有大哥的改过,可能都有点强行大团圆的感觉。

但是大姐劳累了一生,最后还是没有和自己的孩子体会刚开始的一点甜,这可能是最大的遗憾,最后也希望素婷可以不和大姐一样,好好为自己而活。

 9 ) 他们的故事

看这部电影时值昆明瓢泼大雨,昆明北市区及大量街道被雨水淹没,新闻记者照常走上街头报道洪水新闻,讽刺的是这大概是昆明遭遇水灾的第N个年头了,ZF对街道进行了无数次修缮、改造、施工,但该淹起来的地方照淹不误。

当我看到故事主人公一家被水淹到齐腰,政府解救灾民(自动忽略狂蟒之灾),并大力修缮疏水工程,我由衷地为这部新加坡主旋律影片感到敬佩,你要知道昆明是一座高原城市降水量不算大,但一场大雨还是成了城市建设的照妖镜。

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但是这句话说得时间之久,都快变成陈词滥调了,高唱GDP的今天,普通的雨水仍然是困扰普通市民的“天灾”。

虽然新加坡的言论自由仍然受国际社会的诟病,但是新政府为国民做的实事搬到了大荧幕,我居然毫不厌烦的看完了,这里面有主人公一家人的苦难史,有不同民族邻居间友情,也有政府作为执政者的反思和转变,暴力的城管变成了说着马来语和英语的印度居委会协调员,这种转变夹杂着一边倒的明珠选举和严厉的管制措施,竟然神奇地建立起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奇迹并延续至今。

我说不清楚新加坡的成就到底是时代的幸运还是社会的努力,后来我知道中国政府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新加坡经验,譬如公积金、廉租房等等,我只简单地觉得当十字路口积着排不走的雨水我没办法走过去,那永远是他们的故事。

 10 ) 《我们的故事》有感

我们的故事 (2016)8.32016 / 新加坡 / 剧情 喜剧 家庭 / 梁志强 / 陈丽贞 李国煌这是新加坡独立50周年的“贺岁片”,第一部用招弟一家的生活串联起新加坡建国后的前五年的大事,有独立建国、英国撤军、大选、兴建组屋、种族暴乱、内涝水灾等等。

一家人的互帮互助,让他们得以迈过一个又一个困难。

但这不只是小家庭的互帮互助,也有邻里之间、种族内部、不同甘榜和种族之间的互帮互助,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互帮互助或许也才是新加坡得以迈过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原因。

故事里的人的底色大多是善良的,招弟即使一直受到家里不公平的对待,还愿意继续为家庭复出;小流氓会虔诚地拜观音,愿意为小摊贩出手;“地牛”后来也成为居委会的一员,为民众通知、救灾;这些都使影片趋于温情,不否认“坏”但更多地展现“好”。

政府的形象也在变好,大选后的新政府控制暴乱迅速,行动雷厉风行。

被赶出家庭的招弟可能代表了新加坡,招弟的孩子就代表了新加坡的历史,独立日生下的一对龙凤胎是新加坡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和马来西亚散家了,但维持了自己的生存和团结,逐渐走向富贵。

影片是以招弟女儿素婷的视角展开的,她是建国前出生的,是新加坡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新加坡的历史不能缺少建国前的部分。

期待一下这对龙凤胎接下来的故事,也可能只有小男孩顺发的故事了。

即使不是这种隐喻,他们的生日也让他们在影片里有更多的意义。

招弟带着新生命回到她仍不完美但真正的家

《我们的故事》短评

巴黎飞香港航班上看的

5分钟前
  • 漫游
  • 还行

感觉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和电影表达出来的东西有很大不同。想打三星,朋友都快睡着了,但是加了一颗星是因为结局的呐喊和回音,我喜欢。

7分钟前
  • 景 三
  • 推荐

情感饱满,不错的家庭题材电影,精准而真挚的人物情绪传递永远生动美妙。

10分钟前
  • 繁星不及你
  • 推荐

突然变难民题材,一脸懵逼。

15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关于原谅与希望,美好的片子

19分钟前
  • 听风
  • 推荐

没想到这么一般

24分钟前
  • Franc
  • 很差

7.8

27分钟前
  • 熊禾帆帆
  • 推荐

看前半部分以為和back to Burgundy講一樣的故事 後來發現不是的 我根本看不出他想講什麼故事(攤手)這片子為啥能提名金獅???ps四川好人是什麼梗?跟孟京輝那個四川好人有啥關係麼#hkfff46@hk film archive @2017-12-09 22:02:34

32分钟前
  • 豆友1475177546
  • 还行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34分钟前
  • 发呆的气球
  • 力荐

导演专拍马赛是个不错的行为。冷门,但算不上佳片。

38分钟前
  • 汉隆剃刀
  • 还行

越到后面越有魅力。当生活变得宽容,不再争锋相对的时候。三个难民孩子又进入了生活,生活总会有意外和惊喜。矛盾总会被化解,化解就是一刻的事。小细节我也不想深究,看完整部片子,我也变得宽容了很多。ps 难民小女孩真的美,是那种地中海的美。

43分钟前
  • 小鱼
  • 还行

前半段感觉像是哈内克家庭伦理剧,后面难民一出来味儿全变了

44分钟前
  • 无名
  • 还行

相较于同类家庭题材的法国电影,这部实在平庸,前面看得我昏昏欲睡,后面难民小孩的情节,气得我立刻清醒了!MD我每年交那么多S不是为了救助这帮难民小孩的!导演真有爱心的话,大可以请一百个难民小孩去自己家住,何必拍个电影恶心人!一星给风景好了。

48分钟前
  • 葭茵
  • 很差

6.18梅陇广场。导演的个人经验与政治立场输出片,很无聊讨厌

53分钟前
  • 多田
  • 较差

这种精准而真挚的人物情绪传递永远生动美妙,结局的超验之音突破所有的伤感,令人充满希望。

56分钟前
  • TWY
  • 推荐

人生片段

59分钟前
  • Marguerite
  • 推荐

电影拍得轻快而自由,人物也在细碎的事件之中一点点丰满立体。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缅怀伤感,而是在现状基底之上、在个人内心的修复之中重建过去(重建得非常自然和生活化),始终坚持着生活的美好与信仰,这是怀旧电影更该传达的态度。结尾意味深长回味无穷。【2018十佳No.6】

1小时前
  • 奥利
  • 推荐

海边小镇还有那个难民小女孩太美了~

1小时前
  • 阿文的无标点博
  • 力荐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

回到住的地方 打开反锁的门 拿出鞋柜里的鞋 煤气阀 电 水也要开一下 然后客厅的灯 紧闭的窗 拉开窗帘 餐椅 放个免费的电影 悲伤就那么漫上来了

1小时前
  • 不吃肉最难将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