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未来,命运多舛。
威胁无处不在,气候巨变,环境污染,战争,病毒以及地外天体和文明的入侵,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因素。
众多的科幻片,描绘着惊心动魄的世界末日。
《后天》,《绝世天劫》,《2012》,《世界大战》…几乎每一部电影都在预示着悲观的未来。
在最近上映的这部科幻电影里,导演则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另类而惊悚的人类未来。
在不久的将来,由于人工合成技术的发展,以及大环境的变化,人体也在逐步适应新环境。
有的小孩天生具有了超强的消化能力,比如他可以吃下一整块塑料,体内的强酸消化系统可以轻松搞定。
人们的身体痛觉消失,割破皮肤不再是痛楚,而是一种奇妙的快感。
以至于人们互相自残,还以此为乐!
人体的器官可以再生,进行一场手术简直轻而易举。
更要命的是,人们视手术为一种享受,一种类似性爱的感觉,何解?
因为痛觉的消失,手术的操作者与病人的互动,竟然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那种感觉就像男女鱼水之欢…《未来罪行》(Crimes of the Future),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维果·莫腾森、蕾雅·赛杜等主演的科幻恐怖片,于2022年5月25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未来,“加速进化综合症”迅速蔓延,人体适应了合成大环境,并进化出新的器官功能。
剧情围绕行为艺术家Saul和助理Caprice的器官手术表演展开…电影有着大卫·柯南伯格特有的风格,人体器官、性,画面自带cult风。
其实,在导演早年的电影中,都可以找到这些元素。
1975年上映的科幻恐怖片《毛骨悚然》,有一个人体寄生虫的设定:由于科学实验的失败,产生了变异的寄生虫,凡是被传染者,不但丧失理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性欲…在1977年的《狂犬病》中,导演又提出了一个人体异化概念:女主角罗丝因车祸受伤引起病毒复发,在她的腋下长出一个嘴巴,嘴巴里伸出锋利的肉刺,同样充满性暗示。
在《未来罪行》中,老当益壮的柯南伯格更是天马行空,大玩他的人体异化概念,硬生生制造了一个灰暗惊悚的人类未来。
有一些概念其实不算新鲜,比如痛觉消失,在1995年佐藤寿保执导的日本惊悚恐怖片《女虐》(Naked Blood)中就有尺度颇大的演绎:失去痛觉的女孩,不断自残自己的身体,从中获得快感,直到血肉模糊而死。
“手术即性爱”的概念确实够cult,也够吸引眼球,但是电影本身剧情乏善可陈。
在喋喋不休的对话和概念解释之外,唯一亮点在于蕾雅·赛饰演的女助理与维果·莫腾森饰演的行为艺术家之间的手术过程展示。
当然,还有一些富有科技感的手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那个看起来模样古怪,摇摇晃晃却没什么用的就餐椅。
电影中的描述和说法,看起来更像是柯南伯格个人的喃喃自语,以及对于人类悲观未来的一个警告。
环境污染,工业化的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而可怕的。
人类自诩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当自然之力反噬之时,人类只是环境中的一只蝼蚁而已。
人类惊悚未来的源头终究还是自身所犯下的罪行。
里面两个女的喝酒时交谈说,疼痛总是与睡眠联系在一起,艺术家要追求疼痛,一个能睡的好的人不能称为艺术家?
why? 艺术家不配高质量睡眠?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个未来的设定。
还没看完,其他部分暂时不评价,看完后再来补充吧!
还没看完,其他部分暂时不评价,看完后再来补充吧!
还没看完,其他部分暂时不评价,看完后再来补充吧!
自我——电影的剧情非常简单——主线是父亲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孩子”,希望借此改变现存的社会。
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好笑的表现:为什么是父亲创造孩子?
并且母亲将自己的孩子杀死?
——在剧中给出的解释是:母亲认为这个孩子非自然(实际上完全自然,而非自然就能够解释母亲弑子吗?
并且按照这样的理解,母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阻碍变革的力量:这种理解是十分厌女的——(表面上的)男性带来变革,女性阻碍变革所以对于母亲杀害孩子的原因应当重新解释:在索尔与母亲对话时,母亲说自己一想到这样一个恶心的“虫子”在自己的体内就无法抑制痛苦——这便是关键:我作为人,怎么会有一个非人的孩子!
孩子在这里让母亲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指责:你非人类,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我非人类!
进一步的,我非人类?
那我是什么?
——歇斯底里的症状在这里浮现:Who am l? What you’re telling me that I am?但是影片中,没有让母亲继续追问以至于得到答案:在影片中,母亲在捂死孩子后等待父亲的来电,这里母亲表现出了相当的冷静,且如释重负,歇斯底里的症状从表层消退——可以说,母亲通过杀死孩子这个行为,成功的回避了这个问题,母亲确定了自己的形象:我就是那个由社会所规定的我。
自恋——在主线没有回答的问题,影片自然就从其他情节里寻求答案。
这里要提到一个设定:人类此时逐渐失去了痛觉(其实这个设定蛮可笑的,难道失去痛觉才自残吗?
现在,在我打下这行字的一秒中里,就有人因为种种原因举起刀刃向自己。
),并且开始生长出全新的器官/组织。
对于部分人类生长新器官的现象,各国政府成立了管理部门——怪不得看短评好几个人提到福柯…不过我在这里倒是没感受到什么生命政治的恐怖,只是浅浅的对于官僚组织的嘲笑:负责人是个无能的老头,工作内容无法公开blablabla而个人,纷纷开始自残。
无论是索尔两个人所进行的器官摘除手术,还是其他“艺术家”进行的表演,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自残”——由于对自我身份认知的孱弱,别人动手和自己动手区别不大,因为没有树立确切的自我认知,我与他者的边界还没能确立——寻找身份认同:自古以来,在身体上留下痕迹的作用都是表明身份,比较熟悉的就是《水浒传》中,罪犯会被政府在脸上刺字,代表其罪犯的身份。
而来自上古的神话则是:原始人类过着渔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与自然搏斗就会留下各种各样的伤痕,而这些伤痕就是个人与自然对抗的象征,伤痕越多,自然也就越强大——因此通过自伤,以实现假冒的效果,来表明自己是个强大的猎人(当然,这个神话充斥masculinity)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身份等,而有些人,则会转向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就像猎人一样。
所以在这里,自残实际上就是在诉说,诉说什么呢?
诉说我正在痛苦于我自己的身份,诉说我意识到了我身体的变化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可以很容易联想到青少年期的心理:青少年时期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这里失去痛觉的新·人类),身体的巨大变化自然而然的让自己产生了对身体的兴趣,并且进一步的,让精神为肉体所影响:这个身体既陌生又熟悉,既爱又恨,但却无法言说,青少年无法言说是因为与父母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而新人类无法言说更直白:影片中不断强调“正常人类”对他们的排斥。
当焦虑和痛苦从内心显现,身体自然而然成为了内部攻击性的对象——这时候我还没有痛觉!
更好!
另外,划痕在影片中可以得到与艺术家共鸣的体验,即新的认同:主流社会不接纳我,但是有人认同我,人们在自残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新的大他者,从而让自我得以安置性——性这个部分主要是围绕索尔利用身体进行艺术表演展开其实这个表演的含义很明显嘛:Sex is surgery. No, surgery is a new sex导演都说完啦…裂缝让人联想到什么,不言自明,所以实际上这种性还是非常传统的性:插入式性行为,没啥创意。
更没创意的是,让蕾雅和小k说出自己的欲望…笑死人了,到底谁最为裂缝吸引,我感觉不是女性不过说到性,必须要指出,小k和索尔在办公室的那一场戏,是对职场性暴力的性别反转,必须要看出来,这里是对男性职场性暴力的嘲讽,也能看出小k的演技还是有所长进的:一方面是作为女性的性欲萌动,一方面是作为拥有权力的“男性”的暴力展开,很好的。
结局也挺搞笑的:我不太擅长老式性行为…另,蕾雅真的好美
大师老矣!
虽然情节依旧前卫,但却絮絮叨叨,虽然重口场面不少,但却减弱了冲击力。
这片是一个寓言,不是一个科幻,内容很环保,却禁不起推敲。
有的片段让人发笑,可见那确实是失败。
新人类不吃粮食不是更好吗,为何那个妈要那么做,没法理解。
同样没法理解的是根本没解释为什么人类会生出新的器官,估计编剧也很头疼,大卫也意不在此。
觉得本片很适合拍成剧,因为结尾有意犹未尽之感。
可惜了一票好演员。
*观前提示:本篇图文的部分文字描述和配图,可能会引起不适,请酌情阅读。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部饱受争议的邪典电影:《未来罪行》
5月23日《未来罪行》在戛纳首映,过程中有整整几十位观众中途退场,表示完全无法忍受银幕上播放的内容。
然而这部电影还是赢得了长达7分钟的起立鼓掌,使它成为今年戛纳竞赛单元口碑最两极分化的影片。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被严重污染。
为了适应环境,人类多年不变的肉体终于又开始了进化。
首先是痛觉完全消失,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在睡梦中感受到疼痛;接着,感染也消失了,人类变得百毒不侵。
更有甚者,患上了“快速进化症候群”:他们会随机生长出新的器官,无法融入原本完整的生理结构。
有人对此讳莫如深,官方严令禁止改造和移植器官,成立器官登记所,在新器官上“纹身”;他们担心新器官会改变基因,基因再遗传给后代。
长此以往,人类将不再是人类。
也有一群人,认为进化变异才是人类的未来,故意在体内植入人造器官。
疼痛和感染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可以肆意改造肉体。
于是各种奇怪的行为,被冠以艺术之名,堂而皇之地对外展出——有人被封闭了双眼和嘴,取而代之的是几十对耳朵。
被剥夺了“看”和“说”的能力,他的“听”却被成倍放大,复杂的心情只能通过扭曲的肢体来表达。
有人用锋利的刀子切割自己的身体,并表现出强烈的快感……我们的主角阿珍和阿强夫妇,也是一对行为艺术家。
阿强患有“快速进化症候群”,体内新器官涌现和生长的速度都远超常人。
他难以吞咽食物,更无法正常入睡。
必须躺在可以调节激素和肢体的兰花床上,才能勉强进入梦乡。
艺术往往和痛苦联系在一起,而痛苦往往和睡眠有关。
而他的艺术,看起来则更加痛苦:阿珍和阿强将原本用来尸检的装置,改造成了手术台。
每当阿强体内的新器官成熟,他们就会召开艺术展览,邀请各界名流前来观看。
阿珍远程操作仿生遥控器,锋利的手术刀毫无滞涩地划开阿强的胸膛。
牛黄狗宝,豁然开朗。
被开膛破肚的阿强和装置浑然一体,在阿珍的操作下,构成了难以言说的艺术品。
阿强非但不痛苦,反而乐在其中。
因为在他看来,当中切除器官无异于一场没羞没臊。
某天手术后,阿强被一名陌生男子拦住,对方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要求:“求求您,用那台尸检仪解剖我的儿子!
”
男子名叫阿伟,是“进化派”的头目。
他的身体被改造得一塌糊涂,甚至可以靠吃塑料为生。
万万没想到,他消化塑料的能力被儿子继承了下来——阿伟的儿子天生就能消化塑料。
这就相当于父亲意外断了根手指,儿子一生下来也没有手指,非常离谱。
这么离谱的事偏偏就发生了。
然而妻子发现后,竟然连夜将儿子活活闷死。
事后非但没有悲伤,反而冷静地打电话叫阿伟来收尸。
因为在她看来,儿子根本不是人类,而是寄生她体内10个月的怪物。
阿伟求助阿强,希望用一场解剖向全世界证明,人类的未来是存在的,而且是美好的。
尽管阿强反对“进化”,不断切除器官也是出于对那些玩意儿的厌恶,但他还是决定帮这个忙。
殊不知他们的密谋,早就引起了新罪行小组的注意。
所谓的新罪行,指的就是器官改造和移植。
只是名字听着更“性感”一些。
等阿强当众打开阿伟儿子的遗体,映入眼帘的是被纹上图案的怪异器官。
这显然是新罪行小组的“杰作”——他们买通内鬼,给阿伟儿子体内每个器官都纹了身。
在观众看来,阿伟的儿子体内的器官全都是人造物,他的存在就是一场悲剧。
谎言和欺骗,将一场变革扼杀在襁褓之中。
万念俱灰的阿伟,也被新罪行小组灭口。
知悉真相的阿强,从此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他试着品尝阿伟他们制造的塑料食物。
随着塑料滑过食道,落入肠胃,泪从眼角流了下来。
一直厌恶新器官的阿强,最终认可了“进化”,电影也在此戛然而止。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这部《未来罪行》的叙事平铺直叙,除了一些视觉奇观外没啥看点。
一方面,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删减了细枝末节的情节,和不明觉厉的晦涩对白。
另一方面,这部《未来罪行》的导演,是饱受争议的邪典之神大卫·柯南伯格。
他的作品有个突出特点——口碑两极分化。
没有中间值,要么电波对上了,爱到疯狂;要么多看一眼,都会浑身难受。
《感官游戏》里,裘德洛吃出一把枪的桥段,直到今天都还在被营销号们切片疯传;
《变蝇人》的男主被混入苍蝇的基因,逐渐融化变形的场景,成了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尽管他的几部成名作里,都有对人体的谜之喜好,和对性爱直观而露骨的表达。
但这位导演也拍摄过像《蝴蝶君》这样唯美的文艺片;
为了融入美国影坛的主流,柯南伯格导演还拍过《暴力史》和《东方的承诺》。
*大卫·柯南伯格御用男主维果·莫腾森前者收获了奥斯卡最佳剧本的提名,后者更是一部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而这部《未来罪行》,是柯南伯格时隔8年的复出之作。
让我们回过头来,分析《未来罪行》的片名:Crimes of the Future。
片中的警员将它解读为“器官犯罪”,也就是发生在未来,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罪行。
其实这句话出自1966年的波兰电影《饥饿》,讲述一位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即便饥肠辘辘也要保持体面的纠结故事。
柯南伯格或许是从那位艺术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被片中那首没写完的诗歌打动,以电影的形式完成“未来罪行”命题作品。
1970年,他完成了第二部电影长片,低成本地下实验性电影:《犯罪档案》。
故事同样发生在架空的未来世界,因为化妆品成分毒害,女性几乎灭绝,而幸存下来的都是年纪很小的女孩,针对女童的犯罪愈演愈烈。
52年后,息影8年的柯南伯格重新拿起摄影机,完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部《未来罪行》。
他眼中的未来已经和50年前大不相同,现代人对身体无节制的改造,让这位耄耋老人担心起人类的未来。
同时,这部电影也是柯南伯格的自我剖析。
今年5月,柯南伯格接受法国《电影手册》的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在片中加入了大量个人经历和思考。
片中的男主角正是他的投影,血腥的艺术表现只是他内在追求的外化,在手术中达到精神上的高潮,也反映了柯南伯格对性与肉体的迷恋。
男主评价某些行为艺术家,只会用各种离谱的行为哗众取宠,却忽略了艺术内在的哲学表达。
那位全身长满耳朵的怪物,其实只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声音,其他都是摆设。
也表达了柯南伯格本人,对日渐泛滥的“柯南伯格类”作品的态度。
例如去年震惊戛纳,最终拿下金棕榈奖的《钛》。
和《未来罪行》相比,它有着更商业的表现形式,更大的尺度,更离谱的情节。
却和“柯南伯格类”电影的初衷背道而驰。
正如片中的警察身上长了肿瘤,不能算艺术;而男主体内生长出有意义和目的的器官,才能称得上艺术。
影片的最后,男主用近乎自毁的方式拥抱进化,也象征着柯南伯格导演的决心。
这部《未来罪行》本就是一场赌博,一次选择。
成,柯南伯格将进入全新的创作阶段;败,就将为从影生涯画上首尾呼应的句号。
除了自我剖析外,《未来罪行》还探讨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什么是人?
笃信人类沙文主义的守旧派,认为基因改造将导致人类灭绝。
简单来说,就是人得有个人样。
而支持进化的组织,则认为人类应该拥抱进化,才有美好未来。
我个人更支持后者。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人性。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科幻片《人工智能》中,机器人小孩大卫,寻找自我价值,渴望成为真正的“人”。
相比之下,机器屠宰场的人类们个个都是“纯种”人类,行为却看不到丝毫人性。
到底那一边的才是人?
答案显而易见。
关于这个问题,大卫·柯南伯格的成名作《变蝇人》,早已给出了答案。
被混入苍蝇基因的男主角赛斯,经历了从获得超能力的喜悦,到蜕变成怪物内心的痛苦,最终回归了人性。
女主角维妮卡看到赛斯变成了一个怪物,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和嫌弃,紧紧抱住恐惧的赛斯的瞬间实现了二人人性的升华。
无论肉体如何,唯独有人性者才能被称为人。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罪行》是大卫·柯南伯格从主题上再次致敬和回归自己。
时至今日,这位导演早就过了创作巅峰期。
《未来罪行》无疑是他的作品中,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部。
从目前的大众口碑来看,这次豪赌的结果并不算好。
如果没有NEON这样人傻钱多的公司出资,或许我们再也看不到柯南伯格的新作了……大卫·柯南伯格的新项目《裹尸布》,预计明年春天在多伦多拍摄,但愿一切顺利。
要是你喜欢这部电影,不妨点点关注和赞,把它分享给你的亲友。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大力
这个片,卧槽,够磨叽的,挺简单一事有必要搞得真复杂么,就是基因变了能吃塑料了,挺好的事么,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有必要整的到处内脏果体啥的么,不过说回来里面露这几位身材还都不错。
暮光女是个小角色但干了大事,男孩爸爸太像狼叔了,死的也挺惨让人钻了。
里面的什么公司发明的床啊凳子啊啥的都挺惊悚的,还有艺术表演时候那个浑身耳朵的真恶心。
把身体用作展示新的艺术观念的工具,这是行为艺术家的手段。
行为艺术家将探索停留在身体的表面,就像画家在画布上作画那样。
现如今(或说某个未来时期),一类叫“器官艺术家”的人诞生,他们不再止步于身体的表层,而是如内科手术医生那般打开身体的内部,以人体器官为工具进行新艺术的展演。
这便是柯南伯格在《未来罪行》里构想的世界。
癌症作为隐喻,逃脱了垂死的无情,转变为创新的源泉。
既然增殖的癌细胞自发生成组织、器官,那么在艺术层面,这能否称为一种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本源,无论是实物从无中生有,还是新的观念赋予旧物新的可能。
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妨用杜尚《泉》来做解释。
杜尚将现成的小便池放在展厅,赋予了原物没有的艺术光晕。
器官艺术的未来路径仍然隐而未现。
倘若器官变成艺术创新的工具,它将如何面对来自医学、法律、伦理等各类责难。
但借由想象这种可能性,柯南伯格属实创造出一个未来的暗黑世界:癌症患者变身艺术家,器官变成艺术品,尸检舱成为艺术展览空间,观众沉迷于观看机器解剖身体,如同欣赏性爱实战(“手术是新型性交”)。
《未来罪行》让艺术成为撬动现有律法、伦理教条的前哨,进而对何为身体、何为疾病、何为艺术、何为罪行等进行了探讨。
但这条艺术的 “未来”之路其实早已被商业涉足。
资本的冷血无情,导致任何有剥削价值的地方,都会有商业涉入,即便法律也制止不了。
剥削完成了从外到内、从身体表层到身体内部的过程。
首先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剥削,便是我们所说的劳动。
劳动创造出价值,唯有价值能被剥削。
而劳动的基础是身体,因此身体是价值的最终源泉。
当体力和脑力都被剥削殆尽,身体自身变成新的剥削对象。
这便是性服务和代孕,说白了是对性器官、子宫使用权的租借,可反复发生。
如果更进一步,器官买卖则一次性买断器官。
标榜为革新旗手的艺术落在了商业的后面。
由此看来,柯南伯格的构想不像初看起来那么具有新意,更像把商业领域已经发明并使用成熟的剥削机制挪用在艺术上,或者是殊途同归,但落后一步。
既然连器官都可以买卖,那么有没有可能诞生器官层面的艺术,器官的生产、修饰、美化即(无中生有的)艺术。
癌症自发地创造出新的细胞(组织、器官),为此提供了可能。
如果再有一门能在器官上进行绘画、雕刻的工艺(纹身),那它更加符合艺术 “无中生有”的创新原则。
当然,在尸检舱上进行身体解剖,展示并取出纹身的器官,同时有实时记录和观看,这不只成为一场行为艺术,也在还原艺术的诞生过程。
过程(解剖表演)和结果(纹身器官)都是艺术。
艺术的观看(体验)对于一件艺术品的完成是必需的。
一个现成的小便池不会被称为艺术品,除非它被放置在特定的展览空间,贴上特定的标签。
展览空间意味着被观看(体验)的可能,唯有在观众的参与过程中,艺术才真正诞生。
《未来罪行》之所以要将器官解剖变成表演,原因也在于此:观众的观看(体验)赋予了机器解剖身体变成行为艺术、身体里取出的纹身器官变成艺术品的可能。
如果这是艺术,那么人类对身体表皮的修饰、美化是否也应该归入艺术一列?
比如整容、纹身,甚至健美,这些都是对原始身体组织的改造,创造出了原先没有的东西。
一、理想的主体 在从古至今的任何时代和出现过的所有民族中寻求一条通过确定的概念指出身体之美的普遍标准的鉴赏原则是劳而无功的,因为我们在身体上所寻求的东西是本身自相矛盾的——既受伦理世界的规训又企图在庸俗判断力的欣赏中被给予“形体艺术之美”,其中伦理世界告诉我们怎样的身体是正确的,庸俗判断力告诉我们怎样的身体是美的,迄今为止我们对身体的一切揣度都是基于此两个概念所制造出的恐惧焦虑与轻松愉悦这一对相互矛盾的情绪。
但在未来的我们必定会批判这堆没有普遍性和自由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并不符合主体的理想,即符合主体理念的存在物的表象,对此,我们针对身体的所有审美判断都应当是示范性的鉴赏,而与之对应的条件是:1.被审美的身体应当作为“作品”呈现;2.所有的鉴赏者都应当在自己心中产生鉴赏的原型;3.鉴赏的形式应当是一种自由的艺术。
作为鉴赏“作品”的身体(一)
作为鉴赏“作品”的身体(二)
作为鉴赏“作品”的身体(三)
Bracken被伦理世界杀死的身体在“作品”中复活
无法成为鉴赏“作品”的“雇佣的艺术”
可以成为公开鉴赏“作品”的“自由的艺术”
尝试通过强行服用未来食物在心中产生鉴赏原型从而成为合格鉴赏者的现在时人类(失败)
长期卧底鉴赏者群体、曾试图通过“雇佣艺术”制造内心的鉴赏原型、最终受到复活“作品”启发的旧人类通过服用未来食物在心中产生鉴赏原型从而成为合格鉴赏者(成功) 当审美的身体是“作品”时,主体的行动本身、行动的意识以及由前两者引出的外在于行动主体的他物都包含在了“作品”中,此时身体作为特殊的我的实在的个体脱离了伦理世界的约束,视法律和社会秩序为没有绝对本质的思想、没有现实性的抽象理论,却能让普遍的自我意识从这样特殊的个体中找到简单的、个别的情感,这既是“作品”的情感,也是一切鉴赏者的情感,个体通过这种性爱般的情感扬弃伦理世界、扬弃庸俗判断力,让创新的表达在永恒的持续中流行,让我们在寻求、渴望的过程中将身体与赋予了生命的审美融合,进而实现自身的主体的理想,实现的方法不再是作为一门雇佣艺术的“手术”或“登记处”,而是一门作为自由艺术的“表演”。
“表演”使行动内容的一切环节回到自由状态,但“表演”带来的鉴赏价值也因自由而偶然、稍纵即逝,不过,最终“表演”为所有鉴赏者都带来了一个永恒地针对主体理想的表象的欲求对象,它将成为所有未来人类的性癖并如自慰一般令人上瘾,折磨所有人的行动、意志、认知和思想。
作为自由艺术的“表演”改变了鉴赏者的性爱理念
作为自由艺术的“表演”改变了鉴赏者的性癖二、崇高理念对幻想欲求的批判 基督、真主、佛祖、Karl Marx……我们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追求绝对地大的东西,即崇高,与直接带来愉快与鉴赏价值的自由艺术不同,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以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所以它作为激动并不显得像是游戏,而是想象力的工作中的严肃态度,且不能包含在任何感性形式中,只能针对理性的理念,所以崇高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理念,崇高理念帮助我们在任意自然直观中找到针对所有可能的作用的合目的之物,目的让我们在艰难的实现目的的过程中激起我们的超越感官与身体的使命的情感,并遵守这一使命,直到自然符合我们自身的目的,从而感受到更能被自身判断认同的愉悦。
为了获得这种愉悦,我们要对“表演”带给我们的针对主体理想的表象的欲求对象进行批判,以怎样的方式?
以儿童的纯真。
我们不应当任凭性癖折磨自己,而要出于对身体、内脏之爱而控诉、偿债、负罪:我们要控诉现在时的人类胡乱排泄、通过吃他们的排泄物来偿债、为他们对崇高理念的否定而负罪。
即使我们不愿意做,未来的未来时人类也会逼迫我们去做。
作为未来时的人类,我们的命运要么是在自由艺术中纵欲而死,要么因为现在时的人类去控诉、偿债、负罪而继续活着。
崇高理念将现在时的人类的罪行托付给了未来时的人类,这就是“未来罪行”。
控诉现在时人类造成的异化世界
吃排泄物来偿现在时人类的债
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用电钻处决不愿负罪的未来时人类(Bracken的生父)
被登记处雇佣去调查Saul的Cope,也是唯一一位知道Saul是现在时人类在未来时人类的卧底(其实本片也是很好的关于身份游移转换的悬疑片)
即使是现在时人类却也愿意偿债、负罪的Saul被给予崇高理念带来的更被自身所认同的愉悦三、崇高者的责任 能打破命运之枷锁的只有爱,不是对Caprice的爱,而是对全人类的爱,为了不让未来时人类在命运的压抑中激发重蹈现在时人类的覆辙的欲望、为了不让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用奴役未来时人类,未来时人类只能以仁爱的意志去控诉、偿债、负罪:更加爱人类的身体、更加爱人类的器官、更加热爱崇高的理念,让人类远离资本、权力、工业,终有一天,人类会变成一种美好的生物,在那个时候,请用镜子把自己的美好映照。
用镜子把人类的美好映照 在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中,中尉和夫人丽子在爱、疼痛、血液中形成了一个强力而温柔的体系,即使只有两个人,这个体系也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未来时的我们也应该出于同样而纯粹的目的聚在一起,在一个强力的体系中变得意志坚定、力量充足、体格俊美,像夏天的知了趴在树上一样趴在人类的器官上,并在夏天结束时和干枯的树皮一起掉下大树,秋天就是我们的坟墓,但我们不会担心秋天会因为成为未来时人类的乱坟岗,因为未来的未来时人类可能就喜欢把崇高和与死相关的淫欲结合在一起,可能他们会对着未来时我们的坟墓自慰,这些我们无法理解——所有时代的性癖都是出于个人立场的,当未来时我们的遗产可以满足所有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的个人立场时,我们就可以说自己是仁爱的、崇高的,我们的崇高和仁爱对于未来的未来时人类,正如现在时人类的工业垃圾对于我们,都是性癖。
以爱和崇高作为性癖的人,应该很幸福吧。
我钻入未来的深处,越往下我身上的阳光就越少,我感到害怕,举目四望,周围一片虚无与寂寥,陪伴在我身边的,只有性癖,它是我在深海中的火源。
影片对于世界观的描述少之又少,新器官公司的『兰花床』和『早餐椅』似乎是大家都会用的产品,男主Tenser 还买了其公司较早的赛尔克装置(解刨床),两位公司职员Berst 贝尔斯特和Router 路特就好像是公司的清洁工,还是独立授权的维修部门。
两人在看完Tenser的第一场表演之后在吧台对路人甲(从后面警官Cope和Tenser 的对话中,此人可能是Cope口中的同行间谍?
)谈论其表演的艺术性会引导其组织进入一个全新令人振奋的领域,随后Lang把自己的塑料食物放在台上,路人甲拿起来就吃倒地暴毙,系清洁工迅速从吧台后出现开始清洁工作。
无缝默契性对接,其本来就是一伙儿的?
男主Tenser 在全身长满耳朵的Klinek Show表演的时候,一位女人Adrienne Berceau艾德丽安·伯索,自称是克林尼克的生物形态学协调员Klinek’s Biomorphology Coordinator ,给了一张Dr.Nasatir 那萨提尔医生的名片,之后去了人给肚子上开了一道意味性吸引力的拉链设计,医生称之为开启未来的窗口,且是内在美盛会的入场券。
再后面两位美女清洁工在一天早上,以维修早餐椅为由,就给医生安排了钻头服务,干净利索流程化的工作表现的习以为常。
国家器官注册中心的惠比特和蒂姆琳受命NVU司法部门aka新罪行小组,其警官Cope 科普打听男主的新器官的资料。
后面惠比特带男主参观安全屋,最终自称内在美盛会的注册官,克莉丝汀强吻年龄大自己两轮的男主时,让人有点不适,属实为艺术献身了:you can be open with me是这意思?
后面在给小孩布雷肯Brecken解刨取出其特殊的消化系统器官之后,其父亲Lang Dotrice 看完不适,两位美女清洁工赶上去在后面拿电钻同样安排了钻头服务,难道他们不是一伙儿的?
最后Tenser和警官的对话,意思是Cope 安排人对小孩的尸体做了手脚,且是男主在注册处的朋友蒂姆琳,因为Cope说小孩的身体里本来就已经很奇怪了。
另外Lang的谋杀之因,警官猜测是前妻所为,Tenser说不是,随后又说无所谓了……所以未来的原罪是什么?
拿自己的器官做艺术性的展出?
未经授权给他人做身体改造手术?
还是未经器官注册中心登记给自己进化消化系统?
或者杀人本就是无罪的?
希腊岸滩上废旧摈弃的船只、Saul Tenser死神般的装扮似乎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柯南伯格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和悲观。
身体是真实的,而疼痛是我们身体的预警,随着人类社会的推进和人的进化,我们的身体却逐渐失去了疼痛,甚至也不会感染。
在这个危险重重的世界里,脆弱飘渺的我们该如此继续存活?
每天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污染,于是这些陈疴之物慢慢在我们的血液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很快便与我们的身体尝试融合。
人类便进化生长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器官,有的被看作是恶性肿瘤,而有的则被看作是那崇高的艺术品。
艺术来源于痛苦,身体的进化,全身长满立体声的耳朵人、能够吞食消化塑料的父子,使我们很难再去界定“什么是正常了?
”甚至“什么是正常的人类?
”人不再是以相同的生理器官来辨认了。
从古至今,人经历了循序渐进的繁衍进化,也变得很不一样,只是在《未来罪行》里我们一时难以接纳这个事实。
在这个以切割肉体为欢快的世界,现场表演取出新器官的行为艺术还有器官纹身等诸如此类的器官艺术似乎也对当今艺术和政治嘲讽了一波。
但很遗憾,总觉得《未来罪行》对柯南伯格较以前的经典作品并没有什么革新,似乎仍以相似的body horror(类似的《感官游戏》)去探讨些重复的问题。
动荡的时局不是你们的错,那也不是欧洲的错。欧洲也没有义务来承担这个错误。在这种时局下总有人能活下来,有人会死去。像这种小孩就是必死无疑的类型。不仅自己作死,还要害了一家人都死。感人个毛线鬼。如果这都能感动人那些坚强活下去的就他么白活了。
这个片子真是神烦,晃遍了你德各大电影节,满足了圣母不一定能满足普遍观众,剧情的走向生硬老套莫名其妙,简直是各个电影节的政治宣言,真心建议大家不要浪费票钱了
琐碎却老套,移民主题并没有处理好。情感动人。
孩子以自己的天真与执着追寻一种他以为的安全感 在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迅速熟悉规则但拒绝成长 难民身份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在无序混乱中生长的孩子也难以要求他愿意完全遵守规则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他在生存中有且仅有能学到的 敢于创作这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主角形象也是非常勇敢
1.没有强大的祖国做背书,人民何谈尊严;2.上梁不正下梁歪,偷东西打老爹,老爹软弱无能没出息,儿子长大成人也会是个祸害;3.穷生奸计,富养良心,瞧瞧除了那个胖叔叔一家子还凑合,剩下的哪儿有一个可以称为好人?
算是蹭热点之作吧,让观众看到另外一条难民之路。不过,影片中的主角小男孩真难让人心怀同情之心,只让人倍觉讨厌。剧中男孩伯父说得好,对于小孩,你得从小让他明白,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做的。其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总是在极度的溺爱与冷漠之间徘徊。
世界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小人物,因為大世界的規則,而活於悲哀下
只有我想給這個小兔崽子兩巴掌麼。你可以當被寵壞當孩子但請不要拖累傷害他人,也不要抱怨自己咎由自取的慘況。整部片沒有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又為什麼存在。
用最平凡的结构用小男孩的视觉来表达目前德国最棘手的政治问题,就是感觉缺个张力
这个小孩生存能力太强大了,长大了一定能成事儿。
小朋友撑起一部戏。
剧本做得很段落化,故事虽然断断续续但情感共鸣得以始终,细节设计连同情感表达都非常充沛,令人难忘的细节非常多。且多种情绪并行,这对父与子的情感状态模棱两可,这让人物更立体更具魅力了。以及我居然看了一部科索沃的电影,活久见系列。
现实题材难民电影。有种莫名的烦躁感。
看的太憋屈了
很无语的电影 浪费时间 里面有一个好人吗?父子直接感情 也莫名其妙 儿子像个被抛弃的累赘
科索沃今年的申奥影片,剧情走向出乎意料,残酷写实一路到底。不幸如套在父子脖间越来越紧的绳索,夺走所有希望后只剩彼此的抱紧。中间一段海上偷渡戏完全是今年欧洲难民事件的震撼写照,结尾简洁有力。唯一缺陷是没有对儿子近乎疯狂的恋父情结给出合理解释,但瑕不掩瑜!
嘘寒问暖的善意浮于表面,自身利益面前终究暴露出人性中的自私
卡罗维发利-科特布斯-柏林这条东欧青年导演出头的经典路线上的作品,科索沃和移民(难民)题材恐怕是最大亮点吧。片子质量大概也就是勉强及格。儿童视角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而故意不谈战争背景及政治经济背景乃至宗教问题,只去诉诸于父子情感(父亲写得又不好),让这部影片显得格外单薄(哪怕你甜腻到[世界转角遇到爱]那个程度呢……)。所幸大家族打招呼啰里巴嗦的方式还是蛮有趣,勉强搬回点分数吧。
只看了半小时就没继续看
科索沃去年的申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