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诀这部是没法比了,剧情也垃圾的一塌糊涂,本来这种片子就是来看盗墓的,没想到看了半天唱戏,我还以为后面会放大招,谁知太简单了。
电影中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
1,开始的时候,吉安从那么高的悬崖跳下去,居然没有摔死。
不过这段很刺激,视觉效果很好。
但是说实话,当着那么多日本的面,让吉安走了,小日本也太傻了吧,不会开枪啊。
只要开枪,吧他们全灭了就行了。
2、就算没摔死,还找到了墓穴藏身,但是日本人就不会搬石头的啊,就是为了请二月红来搬石头的。
3、剧情拖沓,一点也不紧凑,这里面的日本人几乎不会开枪,直接开强就行了,根本就不用动手啊,强行为武打戏找个借口。
总之,不建议看,还不如看书,一看就没有用心制作。
其中有段就是日本人看戏。。。
就是一位少佐 杀了敲叮咯咙咚呛的人。。。
然后这位角,我也不知道是旦角还是什么,就在这角敲鼓的时候又响叮咯咙咚呛。。。。。
但是旁边没有人了。。。。
恩就是响叮咯咙咚呛。。
也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还有就是特效方面转化。。。
没有过度好感觉很生硬。。。。
还有一些在特效场景里貌似没有人的影子,好像没有【那他妈是大白天】, 再补充一句,那个图2的磷火呐只是一张GIF,或者是一部AVI格式的贴图动画。。。。
【电影名:老九门之二月开花】
一个速成作品,遍布雷点的剧情,时不时扭曲的逻辑,偶尔需要暂停几秒吐个槽才继续。
但是我给了五颗星。
因为被正剧内内外外蹂躏过一番的人,应该都会给番外电影三星以上,竟然比正剧好看多了!
额外一颗星给导演和主演。
在这个让编剧都心塞的情节进展中,导演对镜头的掌握还是不错的讲述了这个故事。
主演不过不失,可能是比正剧发挥空间多,不再有一种隔靴挠痒隔岸观火的蜜汁抽离感,虽然没有华彩章,但是眼神很细腻带感,能让我撑着看了一个小时15分钟不觉得勉强,直到惨败在墓下打斗的外太空特效中。
还有一颗星,送给组团刷一星的人。
看不起这种行为,我只能用五星来回应。
剧情主线清晰,也单调。
下墓后其实有不少好玩的东西,是南派三叔作品的一向精华所在,因为配置低,投入少,都无法铺开,只靠演员台词讲述,实在可惜。
逻辑的雷点我真的不想吐槽了。
少佐那张fan boy脸总在关键时刻让我出戏。
白老板的小傲娇本来还让我眼前一亮,谁知接到二爷的帖子您竟然哭了。
哭什么哭啊,完全情感断片了好嘛。
无论宣传和粉丝怎么吹,这都是一个拼凑出来的低成本制作。
难为导演的走心,在有限条件下还是看的出来。
而在近期小鲜肉烂片的摧残下,我的宽容度竟然大了很多,发现张艺兴竟然不比所谓演艺前辈小鲜肉差到哪里去,很是意外。
一部参杂着走心和不走心的明显两端的作品。
冲着导演的画面,和如画眉眼,推荐一看。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小黑粉,电视剧我也是一点一点追过来的然后脑残粉 给我滚粗下面是切入正题我就简单地概述一下总体剧情。。。。。
真垃圾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不喜勿喷我就好奇那些给打了5分 和4分的,你们是侮辱张艺兴呢 还是侮辱你们自己呢,正常人 开这电影不能给3分以上吧还有打开你们的豆瓣APP看看首页写着什么——我们的精神角落那些给5分的脑残粉你们的精神角落就喜欢这种?
别侮辱自己了,就这种脑残粉,你们都不配侮辱别人。
最后,祝艺兴看看自己的脚,在这么砸下去我都替你疼
剧情节奏快,墓的结构虽然看着有点假,但是可以明确的说甩正剧几条街了。
三十多分钟下墓节奏必需要快,但是并没有不追求剧情,入墓的几个关卡显示了红官对墓熟悉的背景,队友一个小失误,红官及时处理没有显得尴尬。
这些都体现了红官厉害的背景知识,和身为大佬的水平。
而且艺兴演的也不错,全程看着就一个尴尬点,白爷落泪和红官说话那段。
其它时间段全程入戏,自己不知不觉看的投入了。
另外全程几乎武打武打,虽然很明显吊威亚剧情也暴露这点,因为动作有点不连贯僵硬。
但是打斗的动作帅啊,华丽的武斗,帅气的颜值,对于粉丝来说可谓是完美了,路人也应该不会反感这些的吧,甚至也会有可能入戏。
这是个节奏轻快,剧情白,反派正派明显,然后反派作恶最后被正派消灭,中间在穿插盗墓,偶尔在蹦出一些盗墓词语听着感觉就很高大上的放松电影。
这些对于不追求质量剧情电影的人来说,真的挺好看。
#^_^#ps:艺兴演的没有让我跳戏了,老九门张艺兴cut都没看完的真的感到很惊喜呐。
另外可以把艺兴戏装放出来吗,真的真的好想好想看啊
剧情有点弱、特效不功不过,毕竟也不是什么大制作。
从正片到番外看到张艺兴的进步。
一部戏好不好决定因素太多。
剧本、演员、导演、后期等等,一部不上院线的SP,实在觉得没必要要求那么高。
这部二月花开一开始说是南派三叔自己写剧本,但是我看编剧也不是他。
本子底子还可以,但是Bug不少。
吉安受伤后怎么一层层进入古墓?
死了这么多人保护的文物到底是什么?
牺牲这么多人保护的文物,真的这么有价值么?
还有疑问就不一一举例了。
演员方面,除了张艺兴、陈瑾,还有个丫鬟看着眼熟剩下的都不认识。
觉得所有演员的表演的可以,应该表现出来的东西我觉得表现出来了。
陈瑾的戏一看就能看出来,特别赞。
张艺兴从老九门正片到番外,故事背景变化了,人物也有变化,他表现出了不同时期的二月红。
评论里说用替身的,这个本身也演员很无奈的事,档期没时间,找过来了,接吧没时间,不接好像有觉得有点不太好。
毕竟老九门的二月红是张艺兴第一部主演作品,南派三叔每次提起张艺兴说的还比较好,而且张艺兴也说三叔找他,你说他接不接?
他什么时间有档期肯定也都和片方协调好的,片方认可这个档期才能合作,剧组统筹规划时间安排。
如果稍微关注下就知道这个SP本身拍了好像也不到一个月。
虽然有的部分是后期补拍,例如某些观众说的全景什么的,时间少任务重,没办法真的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导演我没看过他其他剧,但是张艺兴说在这部被导演调拨很多,学到很多东西。
不算影评,只是评论字数限制太难过……本来以为是网剧,且是至少十集的那种~~特别是看完了一个半小时仍是没看到传说中那个化了三个小时的虞姬妆的我是一脸懵逼的。
比起还要在电视台播出的老九门,这个番外尺度确实要大一点,起码三分之二是真的进了墓里面了,对此我表示略略感动(主要是当初期待值太低了)日本人也没有剧里面的讨厌,在可接受范围内,这我也挺欣慰,配角没那么抢戏这点最重要,突然有点期待后面三部了呢~~~二爷的武器真的是帅我一脸~~一会儿长棍一会儿大伞一会儿双截棍一会儿N截棍……白爷也好评,感觉要二刷~
剧情太单薄,还好总体发展还算符合逻辑,至少故事是完整的,也就不太吐槽它了。
刚开始的节奏一脸懵逼,先出二爷拒绝日本人,再把吉安放到后边来闪回引出背景会不会更好点?
尴尬了两回,一是吉安死之前双眼放空望着天(?
)说了一段话,然后再盯着瓶子又说了一段话……感觉怪怪的,不知道是演员肢体动作的锅还是配音的锅。
二是白爷和二爷互相吹捧那里……有点……神态语气是不是太造作了一点?
二爷的演技比正片好多了,期待之后接一部团队有诚意剧本合理的剧吧。
偶尔还是觉得演员的表情和配音的情绪不太搭。
不过本人有在学台词,看看下一部能不能上原音?
特效真的是……时而觉得还好,时而觉得……算了,国内都差不多。
有时间的话,不是粉也可以看看,不会犯尴尬症。
没时间就算了吧,也没太推荐。
另,戏装呢?
戏装呢?
就是为了证明一下之前被骂是化妆师的锅?
……那预告扯这个噱头干啥其实我是边写报告边看的……哪里看漏了是我的锅,我认。
看了30多分钟,实在看不下去。
全程,远景模糊处理,不然就是背景或者侧面,人多的镜头,配角都是全脸,二月红却不是下巴就是侧面或者就是背影。
然后漏面都是一个人,这么明显的补拍,有意思吗?
这样圈粉丝钱对得起良心吗?
也就只有无知的脑残粉才看不明白了吧!!!
武打戏份请武替可以理解,文戏都全靠替身,您这么忙,还当什么演员?
不管是制片方还是演员,这样挣钱,不怕没**吗?
牵扯到不同的群体(米南加保母系氏族、马来族、印度人、大马华人)、信仰(穆斯林、无神论者、佛教徒)、各类女性的困境,塞得满满当当,很像导演观察到很多案例,但是没有很完备地调查其中某一个的来龙去脉一样,停在表面,不过无一例外都对男性进行了调侃,除了涉嫌迷奸女性的神棍其他的男性角色均不在场,更像是虚空索敌了。监控的视角贯穿始终,摄影机的摆设位置也很刻意,要么极低要么极高,却始终和具体的人保持着距离,处理这种公共性极强的话题,放大媒介会显得冷冰冰。张吉安导演处理民俗与神秘仪式还是更驾轻就熟,吃碎盘子那个桥段像吃了菌子一样,但是过多的奇幻元素也会消解掉现实的沉重,让影片看起来向猎奇的方向偏移了一些。
看第二次发现了更多第一次没有留意的细节,但是还是没有改变不喜欢这部的感觉( )比上一部五月雪更易懂更明了一点的剧情,但是在这之下又塞了很多民俗、宗教之类的元素,以及听了映后感觉导演加入的这些元素及混搭组合让这部的表达非常个人化。看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能是对于性侵犯的处理过于正能量和理想化了吧。
同隔離《虎毒不》double bill效果更佳 棄嬰明明是個很好的話題但點解到後面越來越混亂 好多想講的 但什麼都沒講清楚 又是一部野心大於執行力的電影 btw 馬來西亞是禁止墮胎國家 結合《虎毒不》最後那句每個女性都有選擇生和不生的權利 好唏噓 張吉安保持一年一部的創作真大馬勞模 fish姐最後可以跟Nat美美過上二人世界嗎🥹
TIFF 37th 11.1 Q&A
49th HK討論後和身邊的人一致認為重女輕男的種族是一種虛構或者是幻象。最後站上屋頂的小曼證明了即使正義被小範圍伸張,大環境還是不會改變。什麼時候女性的墮胎自主權可以被正視?什麼時候女性墮胎不再算是一種污穢之事?
马来西亚巫裔、华裔、印度裔三大民族表面和谐共处实则从不通婚融合,而不同文化身份的马来女性却遭遇着同样的弃婴之苦,贫穷、被强暴、疫情封城导致的怀孕等困境的展现跳出了点将式一字排开的生硬方式。外壳如此,实际上是一个生育困境里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观影体验:民俗风貌实在美丽,电影叙事也实在煎熬。
音乐最佳 还是符号法 为善良的男导演加分 看完登 再看这个解气
宗教隐喻比较重#HKIFF49
强忍着困意,一直想着来都来了就看完吧🤣捱过了漫长的前一个小时才渐入佳境。结尾太震撼了。
Pavane for an infant借用拉威尔的*for a dead princess熟悉的张吉安语法符号,华人女性在异质文化中的主观经验,落点在非自愿生育上给女性带来的伤痛,正邪对立被摆在两性之间,显得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但是张吉安对于那个不一样吉隆坡的描绘,仍然令人深陷其中,大都市景观几乎完全被隐去在背景中,取而代之的是朴素的看不出时代背景的生活场景,无时不刻被大自然的神秘气氛所侵入,观影体验上有一种跟着女主的那句台词深呼吸的放松感,母系氏族的奇观性舞蹈,好像在告诉女孩们可以有逃离的出口,然而结尾印度婚礼的孔雀舞又好像在宣告一种背叛。每部必出现的拿督公,这一次被狠狠黑了一把,也算是一种自反的趣味,还有拿文艺男青年开涮,引起全场哄笑。比五月雪观影体感友好一些,但是没有了五月雪最后的震撼
新知+1,困意+10
#TIFF37# 第五部,议题很好,演技也可,作为女性观众很动容,但叙事还是略减分,穿插的马来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似乎更加剧了剧情上的割裂感(也许是有意为之?),另外想表达的很多导致主旨似乎不是很明确?另外映后有被主创圈粉
靠洗花水祛除霉运,戴孔雀翎求得幸福,天堂在母亲脚下,生命在女人子宫。米兰加保人的财产由女儿继承,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女孩的满月礼。这边的女孩不被重视,在电影院厕所里梦到被摸下体。长了双器官的婴儿要从性别里择一,意外诞生的婴儿要被丢弃。弃婴舱倒数的三十秒,也是母亲真正切断脐带的时刻。
SIFF 第一次看马来西亚电影 误打误撞给我买到了导演映后场 但这个片子真挺怪的 导演往里面塞了大量符号和隐喻 对大马社会没有基本了解的话很难解读 可惜叙事晦涩冗长的同时又缺乏真正的深度和锋利 对弃婴问题、性别议题、族群和宗教矛盾都是点到为止 看得我有点郁闷 全片印象最深的不是导演试图探讨的社会议题 而是对各种宗教和民俗仪式(尤其米南加保族 我在大马玩的时候没接触过他们)的细致描摹 还是很有意思的
TIFF 给我带来一些大马多元文化的震撼。直到映后见面之前,一直以为导演是女性来着...
稍显单薄,但还挺好啦,认认真真拍电影值得鼓励。影片里的女性互助拍的比好东西不知道好多少倍
砍掉二十分钟对叙事毫无影响,冗余镜头多为形式服务,对故事推进毫无帮助,节奏一塌糊涂。偶尔闪现的亮眼镜头也缺乏应有的延展与呼应,浅尝辄止,浪费了一个本可以更有力的题材。(其实我最喜欢电影院手挡镜头那段
亚洲式恐怖
ISP year 4之13,只能说演员的表演是ok的,也拍出了马来特定的种族文化特征,但故事还是碎了一点。相比之下也许觉得五月雪好点。
【该说不说,是不是比五月雪好懂多了】看到一半想大骂:男的真特么该死啊。就是有原罪的人,违约成本也太低了。报复一个宗教骗子都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但对女性困境几乎是没有任何改善的,无解啊。以及袁富华包办华语独立电影的中年男了。//开幕片,刚看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开启了HKIFF的反生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