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叫《武之梦》的动画短片,虚构甄子丹与李小龙比武,把两人的格斗路数还原地十分地道。
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大银幕看到真人版甄VS李,还是连续两场。
下个月的《叶问3》,少年李小龙就要出来跟叶师父闹别扭了,有没有动手暂时不知道。
反正在《卧虎藏龙2》里,两人确实是真刀真枪较量上了。
演戴阎王的李截,曾经演过《李小龙传》,是李小龙传记电影里评价较高的一部。
跟速激那一群硬汉秃子一样,李截光头不显老,依稀还留着几分布鲁斯李的音容笑貌,真怕他打着打着,阿达一声使出一个侧踢来。
这种想象中的穿越感遍布整部电影,时时在提醒我,这不是一部华语武侠片,而是网飞出品的合拍电影。
关于合拍,《卧虎藏龙》是最值得研习的案例之一,尤其袁和平就是前一部的武指。
但这部续集上马仓促,资金全花在大牌明星、新西兰搭景和武打特效这些面子上了,文化交融的里子不是创作重点。
平心而论面子部分做得不错,杨阿姨时隔15年仍有一丝风韵,甄子丹证明了自己在古装片也可以打得很好看(反面例子参照《关云长》),新西兰的原野和冰湖自《霍比特人》后别来无恙,袁八爷的武指功力未见老态,群殴、夺剑、冰湖茬架、宝塔砸四旧,都有可圈点之处,尤其是大侠溜着溜着冰刷的飞上天,宝宝看了20年武侠片,从没见过如此奇景。
只是少了个中国搭档,编过《功夫之王》和美剧《马可波罗》的约翰•福斯克,显出独木难支。
看得出弗编剧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和研究,只是造诣不够。
《功夫之王》和《马可波罗》,都是西方视角看中国,主演也都是歪果仁,口味洋气一点不打紧。
而《卧虎藏龙》是中国故事,这中西合璧疗效好就没那么容易玩了。
2000年的《卧虎藏龙》,说透了道家奥义和江湖情怀,又拿下好几项奥斯卡。
能赢贯东西,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两名编剧。
中国编剧王蕙玲负责把王度庐的原著提炼成电影语言,而美国编剧詹姆斯•夏姆斯则下了一番功夫,把所有可能产生文化歧义的中国元素,全部翻译或修改成西方人可以理解的,就连武打招式也做了精心加工,保证让欧美观众不会像在看虚无缥缈的超能力。
续集如果纯为迎合东方市场或取悦西方观众,也不至于陷入两头不到岸的窘境。
这个7000万美金的项目开初,就同时瞄准了两个半球。
还记得以前看80年代港片,里面的外国配角虽然说着字正腔圆的英文,遣词造句却一点也不像母语使用者,不伦不类十分怪怪。
《卧虎藏龙2》的江湖豪侠们,也给人类似的混搭错位感。
也许站在一个西方观众的角度,用一种猎奇的心态看“一群古代中国人飞来飞去打架”,更能品出足本的乐趣来。
不过,或许是之前的英文预告实在太糟心,我对成片的印象居然还不错。
虽然口型对不上,好歹不是满口译制腔的出戏台词,强烈怀疑有不署名的中国编剧参与了剧作。
“贝勒爷广施恩义,来祭拜的人很多。
”这种句子就没有一丝翻译痕迹,舒服得很。
“现在不是说故事的时候”,“那改日吧”,这种不知有意无意的网络段子,也足够博人一笑。
露馅的地方,几乎全集中在杨紫琼文艺女侠の大长句独白,有一种CW台美剧的矫情,恨不得全砍掉加快节奏。
约翰•福斯克也许不够精通中国文化,却绝对是合格的剧本医生。
少年男女斗嘴调情的俏皮话,信手拈来,什么你的杂念比头发还多,什么换个车轮子再练吧,都是神吐槽。
几位助拳的高手,围着篝火来了一段群口相声,后面又吃着小酒演了半个小品,气氛都是哈哈哈的。
其实俏皮话荤段子什么的,很少有文化隔膜,只是碍于武侠题材不能多用,看得出福斯克很克制,上一次《功夫之王》就不用憋得这么辛苦。
看完电影上网转了一圈,挺替袁和平喊冤的。
我更愿意相信,这电影差强人意之处,不是八爷的过失,包括他上一次砸锅的《苏乞儿》,编剧一栏的杜致朗三字足以说明一切。
要说袁和平不懂导演,那么《醉拳》、《奇门遁甲》、《洗黑钱》、《铁猴子》、《太极张三丰》这些功夫经典从何而来。
袁家班纵横香江三十多年,当然不是全靠拳脚兵器的。
看预告的时候,还有个地方让我哑然失笑:一把宝剑统领武林,这种过时的江湖观在21世纪怎么会有市场?
谁知竟然是虚晃一枪,开窍地瓦解了陈旧的唯武器论。
当然李截那句点睛之词说得太唐突,要不是版权所限,把古龙《圆月弯刀》的结尾改改才恰如其分:有些人,纵有宝剑在手,也是无法成为剑神的。
(文/方聿南)
美丽的风景,宏伟的特效,精彩的打斗,清朝的背景,这一切包装着龙与地下城型的剧情和对白、邪恶势力的进攻,正义团体的成立和抵抗,最后的胜利,一切都如行云流水,看着挺精彩的,袁和平导演也尽量将中国元素混入西方编剧的世界里。
可是,拜新,旧派武侠小说所赐,我们沉湎于刀光剑影,豪杰江山的旧时光里,何谓江湖,恩怨,情仇,讲的是那人情。
江湖情结,以天地间浩然之气为依,浑然天成,日月可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魔为恶也有自己的器量甚至恶得光明磊落。
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江湖。
就如看电影老炮儿最后在冰湖上老炮儿的喘息,时代变了,不再是A MAN WITH A SWORD的时代了,也不是A MAN WITH A GUN的时代了,而是A MAN WITH CASH的时代了。
有法可依,等级森严。
再没有快意恩仇,也没有一个人的江湖了我只能说电影,挺精彩的,但再没有当年那种激情澎湃的感觉啊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为了一醉而笑弃霸业的那种潇洒不羁,也就是虚妄简单的正义与邪恶了...
无论你身在何方,都在我心深处。
我在山林之中正如我在你身边。
无论你是否爱我,我都一样爱你。
这远山旷野就是我的深情。
人过中年,对于情感才有深切的体会。
爱过,被爱,得到,失去,不必言语,都放在心中。
爱一个人爱的深沉,一个眼神就难掩真情。
言语不过是说给不懂自己的人。
江湖道义是一种高贵精神,正如日本的武士道,正如47浪人的死,只是兑现一个承诺,赢得一份尊严。
江湖道义是什么?
是justice,是正义,是良知,是在生活所迫之时坚守这些价值观,重于生命,重于财富。
正是寻常人做不到的,才被人敬仰。
在精神指引与情感选择之间,并没有退路。
爱的成全并没有将他变得无情,在参悟天地自然之道后,他的情义更深。
虽然被她误解,虽然蹉跎了岁月,一切都还不算太晚。
有时劫难也会给人的命运带来转机。
诚然好莱坞式的结局并不适合武侠片,故事的平铺直叙太缺乏张力,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情感。
甄子丹的表演却超越了他的所有武大动作,他的深情远甚招式。
有形的表象无法触及内心深处,他眼神之中难以名状的爱,却无法让人忽略。
他对她的爱,太久,太煎熬,因而无法言说。
借一把宝剑说江湖儿女情,虽然宝剑锋芒不足以炫目,但儿女情长却能慰借我心。
他们无法兑现的爱,无法成全的情,就藏在山林旷野中。
其实也没有那么差嘛。
如果装作没有看过李安的卧虎藏龙,也算是比较精彩的武侠片了。
剧情丰满,冲突激烈,风景优美,打戏精彩——如果对此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话。
无奈,跟前作比起来,本片节奏把握的没有那么炉火纯青;爱情太流于表面,信任太过于轻易;该停下来沉默的地方,切向了下一个镜头,该点到为止的地方,却用台词和自白表达的一览无余。
这可能就是,镜头语言的功底。
记得上影视欣赏课的时候,老师说,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是不一样的,如果整片都要靠台词和旁白推进的话,这个导演就太失败了。
好的电影,应该是惊鸿一瞥般,冰山之下自在观者心中。
画面的呈现加上观者心中的想象才是一部完整的体验。
所以要有所留白,给时间与观者的心理活动,并用独特的镜头,烘托情感的生成。
从这点来说,本片做的并不出色。
俞秀莲话太多,少贝勒太邪,孟思昭太怂,复仇者联盟像刚从电视剧里走出来。
不过倒是被雪瓶圈了粉,颇有当年玉娇龙的风采,哦还有武功吊炸天的断魂莺,死的时候还有点小惊讶。
看完走出影院,我问朋友,为什么俞秀莲爱了李慕白几十年,又见孟思昭呆了不过几天,就又愿意以身相许了?
朋友说,你可以认为,可能是时候不对的时候遇上了对的人,到老了,也不在乎时候对不对了。
观众都发挥了这么大的想象力了,麻烦好好做点画面烘托一下吧。
剧情太复杂,旁白太多,这部电影的节奏也很有问题,但不妨碍我喜欢它。
大概是因为我有一颗向往武林的心吧。
我选了一个人很少的时间段去看的,一直带着笑意。
不,应该是兴奋,现实生活实在是无聊又琐碎,只有武侠世界能让我抖擞精神。
我想很多人体内都有藏龙卧虎的精神吧,等待有一天能冲破身体,直上云霄。
殊不知练武本身也是枯燥的一件事,荧幕前几秒中的绚烂不知要耗费多少台下的时间。
但还是好喜欢,剑术,刀术,棍术,拳法,掌法,腿法,身体的极限如此充满魅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身体的语言有时胜过千百句台词。
杨紫琼的动作很干净利落,甄子丹则速度很快,雪瓶有过跆拳道的基础,动作还是挺灵活的,魏方舞蹈出身,架势也有模有样。
其实英雄莫问出处,功夫只要练了,无论高低好坏都是自己的,关键看你呈现出来的效果如何。
雪瓶演得挺好的,和玉娇龙的骄矜不同,这个女孩更自由,虽然也骄傲,但并不咄咄逼人。
魏方和雪瓶间的情感也拍得挺美的,少年人的青涩,如早晨的阳光。
如果我可以练一种功夫,我肯定会学剑术,实在太帅了,雪瓶中间有一段练剑的套路,耍起来真的美得不要不要的。
练武的人真的有种特殊的气质,那就是专注,眼睛特别有神,动作也比其他人快几个节拍,身形还特别好看,真羡慕。
表个白,袁和平先生,还收徒吗,可喜欢你的动作戏了。
最后提一句,结局真是棒棒的大联欢结局,大家都幸福圆满的在一起了,呵呵哒。
编剧很好了,只要在改进一下就完美了,不能用李安的水准来要求嘛。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2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电影拍得太具象好不好?
不好,太具象就是电视剧。
李安的《卧虎藏龙》,美就美在需要观众自己体会在画面、声音、台词及人物互动中以感性接收到的信息,让意蕴在心中慢慢化开。
我们或许看不懂,或许它戳不中我们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比如李慕白与玉娇龙的竹林打斗,有多少情意、灵性在震动,慕白为何要退避那么多年才肯碰碰心爱的俞秀莲的手,特别是玉娇龙为什么要跳崖……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美感高度,悲剧也有意味深长的悲剧美。
《卧虎藏龙Ⅱ青冥宝剑》则是企图把什么都用平白台词讲清楚的大团圆故事。
画面似乎全程加了滤镜,为弥补多国、多地区出身背景的演员们的念白问题,用上译制普通话配音,却把背景声音隔掉一层,口型对不上。
为什么你一开始就入不了戏?
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处理,首先帮你完成了离间效果。
故事节奏,仿佛央视电影频道自制的武侠片放上了大屏幕,等强光一闪、九幽女召唤魏方(华裔帅哥岑勇康饰)时,你已自动切换到弹幕吐槽模式。
看此片前我刚好看了《火影忍者:博人传》,看到九幽女也会分影术,心叹:动漫人物怎么走进大清武林了?
等孟思昭在饭馆将桌子一推,戏谑音乐一出——哇,甄子丹又开始耍帅耍帅耍帅了!
接下来,你会发现这部戏尽管依托王度庐为小说《卧虎藏龙》写的续集《铁骑银瓶》而作,却更像东施效颦上部电影的同人作品,很多上部人物设定及场景,都能寻到对应:李慕白不在了,孟思昭却“还魂”归来;魏方夜闯铁贝勒府盗青冥宝剑,与雪瓶(混血美女刘承羽饰)那番打斗,好似玉娇龙盗剑时与俞秀莲交手;正当你琢磨雪瓶是照玉娇龙的模子刻画的,魏方也走着玉娇龙的老路,只等他们爆发玉娇龙与罗小虎式的激情时,发现所有人在隔壁院子火力全开打打杀杀,他俩却在静静说悄悄话——原来我们都是玉娇龙的后人呀!
至于两对情侣一起走天涯的收尾,更加暴露其同人作品之属性,即为不圆满的悲剧生硬续上给粉丝带来心理安慰的圆满结局。
我们已做好雪瓶心脏中剑不幸死亡的心理准备,然而她又突然笑容满面骑马过来。
好浪费演员和观众的表情……
三星半,七分吧尤其是在贺岁档故事混乱的三座大山之后有种洗眼睛的感觉本质上这是一个披着中国武侠壳子的美国梦工厂式英雄主义匡扶正义的小格局复仇片儿,把什么江湖侠义套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壳子当成真人版功夫熊猫来卖也未尝不可或者这句话说反了,这片子本来就是把美国式戏剧人物思维套上个侠义情仇的幌子来卖,毕竟编剧就是美国佬儿,很难理解中国经典武侠的那种儒气和苍凉,就连对白都一股浓浓的对嘴型即视感但是不谈这种文化理念问题的话,这货居然讲了一个完整的,说人话,办人事儿,装逼也是装人逼的故事。
这在一大票剧情虽不但厉的所谓国产大片里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正面主角群是典型的美式主角群,两个带小辈儿的长老,带着两个有“宿命”的实际上的主角年轻人,还有一帮嘻嘻哈哈打完酱油就领便当的街头铁哥们儿反派群也是典型的美式反派群,一个粗壮的貌似有什么野心,也有点儿什么所谓自己的理念但其实头脑简单得一逼的二愣子大哥大,一个阴性的有锐利感的黑衣女武力担当,和一个邪了乎的老巫婆男主一定是小时候被反派捡来养大然后被安利中二怀疑世界,最后被偶(精)遇(虫)爱(上)情(脑)感动主动反水只身一人去刺杀大boss,最后还要长老跟着来救场并搭上所有配角的小命最后抱得美人归。。。。。
总体来说人文意义上这片子没有太多讨论价值,架构不足深度也不足,中间强行谈人生的部分伪装成东方文化思维或许能把美国佬弄得一愣一愣的,但中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在装逼但这片子叙事很流畅啊,虽然有点儿装逼也没深度,但是不脑残啊,不脑残已经很难得了好不好。。。
武打的部分也是更多地向上一部致敬,实际上就是张小北们和知乎上经常批判的“倾举国之物力结洋人之欢心”的路数,动作继承了卧虎藏龙里我个人很不待见的忽忽悠悠地就瘸了的感觉甄子丹的武戏居然被削弱了打击感,靠慢动作和蒙太奇来制造画面节奏,虽然说有袁和平保驾,节奏控制不能说不好看,但这种轻飘飘的感觉一看就是忽悠美国佬儿用的这片子最值得看的部分是,镜头表现大部分通过实际的动作调度和技击细节特写来完成,虽然打击感上偏装逼文艺范儿,并不像甄子丹传统模式那样啪啪啪的爽,但是还是很有实在感,并不过多依赖特效,能看出明显特效辅助的部分,只有冰面战斗中砸冰的效果不管怎么说,这种动作呈现看上去其实挺有美感的,用动作设计本身做为剧情flag也是很多美国戏的套路,和功夫熊猫里的拧手指是一回事儿摄影和音响调度节奏鲜明漂亮,但唯一也是整部片子我觉得最大的槽点是一涉及到人物对话就开始大头照特写,甚至不是一个头,而是一张脸霸占一半屏幕,而且不是几个镜头,而是几乎所有镜头都是这样,你又不是范冰冰,你上半身又不是没穿,你怕啥?
大概就是下面这种构图,如果是两个人对话的话机位还要来回切,感觉好像是在看小成本的网络剧<图片1>
全程取景都是在新西兰吧,走魔戒的路子,别以为包了一层武侠的皮我就认不出你了。
话说在中土大陆,有一枚宝剑。
话说它是用青龙打造的,得之者用以控制江湖。
这把剑一直在武林的最大组织,武当派手里掌握着。
武当派,就是魔戒里头的索隆,都靠一把器物控制天下,本身人不错,就是有点拧...后来有一天慕白被秀莲折磨得烦了,说老子不干了。
在他之前,秀莲的未婚夫孟思昭早就烦了,甘愿去挑战大魔头制造假死,想要成全他们。
没想到慕白也不笨,于是他就把剑交给秀莲,准备啊跑路。
秀莲不傻啊,你也跑了老娘怎么办,于是利用玉蛟龙来偷宝剑,然后说慕白啊慕白,剑不见了。
其实慕白眼里哪里还看剑,就看中了国际章这小娘皮。
于是各种戏耍,竹林谈情.(哦,不是,是交锋)然后玉蛟龙的师傅碧眼狐狸实在看不下去了,拉着徒弟就走了,弄点迷烟,没想到慕白兄还追上来了结果给一针搞定之后秀莲出现了,秀莲说你呀,还剩一口气,就憋死吧。
慕白说不行,我要玩亲亲,人到死了,才知道外面野花再好,还是不如碗里的菜吧。
好吧然后过了许多年,秀莲还是没有找到新人,这时候江湖的魔头出现了,又要拿那枚剑。
于是秀莲要组织英雄召开护剑队。
这时候她未婚夫孟思昭从深山老林里头出来了,号称“孤狼”,我说你跑了人间蒸发,李慕白死了你也不出来,现在咋出来了?
我看也是林子里头憋坏了于是护戒队,哦,不是,是护剑队组成了,其实他们的战斗力和杂兵也差不多,主要是用来衬托魔头大BOSS手下的小BOSS有多厉害。
其实有没有他们也没什么特别厉害的,最后都死了...最后活下来的孟思昭终于也领悟到了野花再好不如家花实在的道理,收收心,终于和秀莲在一起了.....
不知道其他观影者如何感观,我是听着貌似不错的英语,看着满屏的华人脸,配着中国特色的武侠动作,我尴尬症真的犯了。
咋滴?
咱汉语不好听吗?
闹哪样?
主演们“thief”群演们“抓贼呀”……边看边出戏肿么办?
武侠和汉语,割裂开来,不只是不习惯,还缺少那么点韵味。
我一土人看电影,评分,作自己的主。
写了一大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看罢《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想必很多人都与我一样有着一种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明明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套路和模式,可以说是完全由西方拍出来的功夫片,但是从大局到细节,却又有很多极具东方色彩的元素。
例如中国山水画一般的自然风景,例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小酒馆聚义一场戏,又例如联系起正义一方的侠义精神,甚至在青冥剑的玉质材质和大反派的宝塔老巢等等细微处的设计,都是不折不扣的东方范儿。
以上种种,首先要归功于隐身幕后的编剧约翰•福斯克。
福斯克何许人也?
翻看其过往履历表便不难发现,此君可谓十足的“中国通”一枚,史诗美剧《马可波罗》从宋元之交的史实出发,把一段王朝更替间的“权力的游戏”演绎得惊心动魄。
有了这样分量十足的前作打底,福斯克再次为《青冥宝剑》打造侠客的江湖和儿女情长自然更是得心应手。
以影片的核心道具——青冥剑为例。
青冥剑在片中被设定成剑身通体为碧绿的玉质,乃江湖人人敬仰的神器,得剑者堪为武林盟主。
青冥剑的设定取的正是中国文化中“君子如玉”的意蕴,前作中李慕白正属此类典范,言下之意,只有他这样的坦荡豪杰才配拥有青冥剑,而像戴阎王等一帮鸡鸣狗盗之辈觊觎它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再比如戴阎王的老巢被设计为一座塔,塔在中国文化中是佛的象征,常有镇妖之意,因此邪恶的反派最终必然葬身于此。
以及雪瓶在俞秀莲的指导下闭目练剑一段,强调的是以柔克刚,屏息静气的东方禅意。
除了深谙中国文化中的此类寓意,江湖中的各式侠客和兵器,福斯克也必定做了精心的研究。
甄子丹与四位江湖义士在小酒馆聚义的一场戏最能说明问题。
熟读金庸和古龙的人一定十分熟悉,类似的小酒馆几乎是驻足休息的必经之地,很多因缘际会的故事都在此上演。
五人的相识是因为甄子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江湖中人都秉持的侠义行为,而背后又都有着解贝勒府之危的江湖大义在里面。
可以说,无论是从小处而言还是从大局入手,五位侠客的最终组团,都是由“侠义”二字维系。
而对于几个人各有特色的武艺和兵器设置,更是饶有意味。
既有强调力量与强悍的铁臂,又有体现灵活和机巧的暗器,擅使飞刀的那位还特意取名“飞刀李”,看来身在美国的福斯克也没少读古龙的名著。
<图片4>其次要佩服的,应该是制片方韦恩斯坦。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韦恩斯坦对中国文化也可谓痴迷已久。
早先张艺谋的不少作品都是由他们公司推向美国市场,甚至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而且,老板哈维•韦恩斯坦和他的好基友昆汀一样,都是当年邵氏武侠片的死忠粉丝。
袁和平最早就是在邵氏中闯出了自己的名堂,这次也顺理成章地被韦恩斯坦请来担任《青冥宝剑》的导演。
片中的高潮戏,在大反派的老巢宝塔中上演。
这场戏几乎是致敬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的经典段落,如今,挑战宝塔的换成了当下的第一打星甄子丹,而他的对手杰森•斯科特•李还曾经扮演过李小龙。
这样的选角安排,显然也是有意而为。
<图片5>因此,《青冥宝剑》真正让人觉得惊艳的,不但这样一部武侠片竟然是纯纯的好莱坞出品,更是西方人竟然能把东方的文化和武侠精神表现得如此自然。
好莱坞这股认真劲,不服还就是不行。
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看不明白
没看完,根本欣赏不了
守山人的孤独与自我反抗 多么普通甚至糟糕的人生也应有属于自己的追求 渴望冲出牢笼展翅飞行
又一部“记录一个梦”式隐喻片,全名“云山雾罩,着三不着两,天上一脚地下一脚”
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传统”,但还欠一些力道。
美丽风景下,一个人的独自哀愁,孤独之下,参杂战争,环保,宗教的宏大母题,云山雾罩,看不清表象,也听不见背后的故事…
一个头好像被挤过的人,长的像动画片。独自在山上,照顾个盲人。
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异化,被禁锢的欲望和自由,电梯升不上天堂,英语带你去地狱,世界畸变的疾病无法治疗,或许只有死亡值得称道。
南美的高山区自然风光美如梦境。故事个人感觉包含了很多文化冲突的隐喻。如果选个好看一点的主角估计评分会高一点,但是感觉演员的畸形也是隐喻的一部分。太像南美洲被殖民的历史缩影了。
分两天勉强看完了,好几次昏昏欲睡,说真的没几年脑血栓拍不出这电影,你说他好吗?我实在找不出理由,要说他不好,真是一大堆,很多镜头你也不懂他要表达什么,纯粹糊弄?科幻也是为了科幻而科幻,这雾不是电影里雾,而是吹给观众们的雾吧,让所有观众云里雾里。
太美了
讲的啥?????
这演员算不算特型演员啊
我理解不走普通叙事节奏,但是你到底想说啥.还有演员哪里找的够奇特.
#25th-PÖFF 视听不错。
叙事太意识流,虽然故事大概能看到但到最后能记住的也就是视觉,这种片子实在就应该只出现在电影节上
我以为片名说的是电影,没想到是观众,厉害厉害,承让承让,这导演拍这电影纪念他爸,只能说他爸泉下有知可能真会觉得当初不如日木瓜。
这拍的啥呀,纯粹让人怎么不适就怎么拍了,这里的许多人看着都好吓人
?阅读理解十级都写不出这样的剧情简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