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血管
Die Adern der Welt,世界的脉络,Veins of the World
导演:比亚姆巴苏伦·达娃
主演:Bat-Ireedui Batmunkh,Purevdorj Uranchimeg,Algirchamin Baatarsuren,Enerel Tumen,Yalalt Namsrai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蒙古语言:蒙古语年份:2020
简介:11岁的阿姆拉生长在牧民家庭,他非常喜欢唱歌,一心想参加电视台《蒙古达人秀》的比赛。他的父亲忙于和朋友一起反对矿业公司侵占草原,同时也默默支持着阿姆拉的梦想。当父亲因车祸突然离世后,阿姆拉的梦想被迫中断,前路漫漫,他该何去何从?影片用朴素、写实的镜头语言描述了大工业背景下蒙古游牧名族的生存和环境危机。绝美的蒙古风..详细 >
距马赛港区40分钟车程的Méjean Calanque,崖边的房子被挤到精致的一角,以便所有窗子都能无死角的欣赏壮阔海湾景致,崖壁上方有着一座铁路高架桥,火车隆隆驶过时,就像孩子上了发条的玩具。在导演记忆里,这个村庄就是座理想的戏剧舞台。不过直至结尾,这出沉闷许久的戏才成为对观众友好的法兰西颂歌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灵港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如从小成长起来的家庭,亲人,玩伴。年迈的兄妹能够再次相遇,彼此扶持,已经是难得的福分。
#Venice2017# 又是一部应该出现在戛纳的电影,当然今年威尼斯做的是难民关怀的局,也算可以理解。能看出导演自己的人生况味,不过拍得既老派又沉闷。搁十年到二十年前,拿掉最后一段大概还算不错,所幸话剧腔也算不过分,热点蹭得也不算难看。同题不少法国导演都做过,这部真得算不上佳作
有兄弟姐妹好像也还不错
越到后面越有魅力。当生活变得宽容,不再争锋相对的时候。三个难民孩子又进入了生活,生活总会有意外和惊喜。矛盾总会被化解,化解就是一刻的事。小细节我也不想深究,看完整部片子,我也变得宽容了很多。ps 难民小女孩真的美,是那种地中海的美。
看前半部分以為和back to Burgundy講一樣的故事 後來發現不是的 我根本看不出他想講什麼故事(攤手)這片子為啥能提名金獅???ps四川好人是什麼梗?跟孟京輝那個四川好人有啥關係麼#hkfff46@hk film archive @2017-12-09 22:02:34
B+/ 看完发现居然改编自契诃夫?不知剧作上能如此简明精准是否有得益于此。将层层嵌套的地理历史空间拢括起来,信息驳杂却又如此平实通透。所谓《敬畏》应如是。
四川好人。
和《世界的胜利》用的同一组演员,有点串戏,其余还好。
在地中海的海边小镇,因为老父亲的中风,所有的孩子聚到了一起。每一个人的背后其实都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就像影片最后孩子们在桥底的呐喊,父亲不经意的转头,其实爱恨情愁转头空,终究是一个家庭。涉及很多实际社会问题:现代化对小城镇的掠夺,失孩家庭的伤痛,老年人选择死亡的权利,忘年恋后的隔膜,移民孤儿去留……缤纷复杂,却又自然地融为一体。C'est la vie.
难民主题来得好硬,就只是平淡的讲三个子女的事未尝不是个好想法。
前半段非常赞。。。后面居然融入了圣母教主题-_-|||
浪费时间
特别喜欢这个导演的风格,很平淡,很干净。
3.5★
3.2分。所以重点在说什么?!
7.2
彻底离开法兰西后,每个场景都唤起美好回忆。
情感饱满,不错的家庭题材电影,精准而真挚的人物情绪传递永远生动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