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X档案:我要相信》,2008年的电影了,我的记忆里,x档案是讲外星生物的的啊,怎么现在拍成电影成器官移植了,还是通过灵媒,跑题很严重,穆德也老了,如果是一般的悬疑片来说还行,可是,为什么冠上x档案的名头呢,有点文不对题了。
就悬疑片来说,还算是可以,虽然一开始是因为联邦女探员的失踪开始的,可是一步步深入,最后揭示出是器官移植,而且是头换身体,题材不错。
不过过程中都是神父灵媒一步步发现藏尸地,显得FBI有点无作为。
总的来说,一般吧,毕竟开始想看是因为是x档案,以为会有外星人来了!
其实很早就拿到这个片子一直想以一种很正式的形式来看毕竟X-files是大学时代的最爱有人说Scully老了丑了,其实Scully看起来比当年更有韵味,更成熟了我觉得她比很多女首相片的主角看起来还有感觉Mulder还是一如既往,思维敏捷,深沉,固执。
片子其实没说的那么多毛病挺好的确实是Xfiles的风格延续不过创新不足这是问题我原以为此片是会对以前事件的一个收尾可惜完全无关唉多少也是遗憾了片尾Scully居然舍身比基尼出镜还是让人大跌眼镜……唉无论此片如何X-files永远都是最爱……
故事bug太多。
发现动物镇静剂,居然就等着女主给答案,整个FBI就找不到医生了?
一定要等女主才能说明动物镇静剂的问题?
你说的那么急,然后见到一句不提这事。
而整个FBI发现有人失踪不是第一时间去调查,而是找了个通灵得来,通灵就通灵吧,还通灵得如同在开玩笑,啥都不做就在那断断续续,为了故事需要,在不同时间点通灵出推进故事发现的线索。
有没有女主男主是如此的没有存在感。
而整个故事其实就是fbi探员失踪引出黑市器官买卖的事情,故事简单到通过2则案件,调查推理很容易搞定得事,硬是要弄个通灵,跟x档案有啥关系,换个人,去点通灵得情节,故事说不定还紧凑点。
08年的夏天,得知 The X-Files要出第二个剧场版了,当时我就震惊了。
我是不太清楚第一个剧场版是哪一年的事了,把The X-File全部看完,也已经有3年了。
还记得在暑假的三个月里完全沉浸在202集原声The X-Files的感觉——听力大大的进步啊~~貌似是从01年偶然看到的The X-Files,对于我这个超级相信超自然现象和外星人的人来说,对于The X-Files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一直看了好多年,但一直在前三季里徘徊。
高中毕业时买了全套回来看,看的我们家DVD机天天热的跟什么似的。
爽啊,不是一般的爽啊,当时还写了好多感想啊,评论啊,个人见解啊之类的,很幻想,很幻想。。。
说回电影话说从第一集Mulder搬进那个办公室的时候,I want to believe这句话就出现在那张有UFO的海报上。
事隔这么多年,它成为第二个剧场版的名字,真是非常的,有内涵~~熟悉The X-Files的人应该都知道,它向来是演一些外星人啊,超自然事件啊,超科幻的之类的内容。
比如在第一部剧场版Fight the futher里,我们终于见到了外星人和UFO的真容~~而这一部却比较平淡,特别是作为剧场版来说,唯一特殊点的也就是那个灵媒吧。
我是没怎么了解Chris Carter是出于什么目的拍的这部电影。
只I want to believe Don't give up就足以让我了解CC的良苦用心啊~~从1993年9月10日开播第一季到现在,16年了啊,看看DD同学那苍老的脸庞,想起我当年对他稚嫩而执着的爱,感叹啊~如今我也快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如此地追一部剧我容易吗?!
周围很少有看The X-Files的,每次我一脸狂热地给他们讲,得到的都是一阵鄙视,但是我还是看,我还是狂热,我还是相信。
我就觉得有些飞机是UFO变的,经常指着飞机大叫“UFO啊~”我知道跟我这样的人有很多,所以看懂这部剧的人也会有很多。
大家都没有放弃,大家都还在相信,大家都还在期待。
CC一定是理解我们的狂热和忠实跟随,所以他拍了这样一部剧,他在相应我们的热情和执着,我是很感动的,我好理解他,抱抱~~就凭这么多年的死忠,当然要来个力荐,一直追The X-Files的同志们,千万不要错过啊~~
刚刚看完前半部还有X-Files的feel后半部,也可以说是最后的1/3处可以叫人打瞌睡了总之这部已经没有以前风光了就当看看二老了却X-Files迷的心愿鸟最后真的nice boat啊
“X档案电影版第二部在千万粉丝热盼中时隔10年迟迟登场”其实对我来说来,没有任何吸引力,10年前我是个什么样子,我对电影没有任何感觉。
X档案2唯一过瘾的对我来说,就是雪地。
但是似乎导演并没有很好的利用雪这么一个精彩的元素。
导演过分的把一些对话都落在“不放弃”“我相信”上面,就像一写说教,对于我等不知道X档案电视或者任何话语背景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扯淡。
没有人说,一部电影一定要遵守什么规矩,或者继承什么情节传统,即使是续集,也应该在保证电影本身是十分完整精彩的前提啊。
在我看来,本来可以作为电影的重要元素的,比如灵异事件、伪科学现象、狗、牧师、人体器官移植、大脚怪之类,在这里却成了附属品,并不是主食了。
对于那个牧师,我也十分不理解。
“不放弃”“我相信”本来是作为一种精神出现的,为何要用这个人物来表现?
他用近乎神奇的、类似心灵感应,又像是时光隧道看到过去和将来的方式,来提醒FBI,给出关键性的提示和线索,美国版的警匪片,在这里显得十分荒唐。
不过,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这位老人的表演还算是精彩的。
X档案曾经如此的神秘并且曾经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它曾经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而本集确实有些遗憾缺乏内容我们也喜欢看穆德和史考利探员搭档到了本集两人的感情终于到了一个阶段最后也总算有了个说法毕竟两位主角都已经不小了也许X档案Ⅱ就是给那些老影迷的一个交待让整个看似遥遥无期的故事有个阶段性结尾而我们自然希望故事永远都不要完结
《X档案》2我要相信,在这一部中,没有延续第一部中外星人的说法,而是讲了一个类似插曲一样的故事,变态杀人狂在杀人的过程中偷取人类的器官,而一个有过恋童罪的神父却有着心灵感应的能力,似乎没有人相信这种超自然现象,而穆德这个专业从事超自然现象研究的人,却对神父深信不疑。
通过神父的感应他们找到了被杀者的遗骸,并一步步的接近杀人凶手。
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个杀人狂魔不仅仅是在杀人,而是在寻找可用的器官。
通过最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寻找的不仅仅是可用的器官而是一个可用的身体,从颈部截肢移植头部,来获得生命的延续,这是一个无比变态的想法,而双头狗的出现也是为了说明这种移植的可行性,只不过移植之后只能存活几周,难道这就是需要一直杀人的原因?
不知道目前人类的科技是否达到了这种水平,但是总的来说保持怀疑态度,脊柱是人们的一个神经中心,而目前来看,当遇到神经问题的时候,人们表现出很强的无力感。
对于能够心灵感应的神父,电影中似乎想把他与那个延续生命着之间构成一定的联系,有人说是为了说教,但是感觉无所谓了,最主要还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有人说所谓的我要相信,实际上在电影中是表现在两个同性恋对爱情、对明天的信念以及穆德对神秘的信念,和电影中另一个线索史考莉永不放弃的信念。
意义有点深刻了……
我一直以自己是X Files的fan自居。
这应该是年幼时候留下的情结。
当年的卫视中文台,一周一集,40分钟。
每次看完我都夜不能寐。
觉得会有什么东西入侵我的梦境。
夏天不敢揭开毛巾被,在里面被闷得半死。
可是,它就是对我充满了诱惑力。
因为我相信所有神秘的存在。
我最爱的画书一直是聊斋志异。
其实X Files对我而言就是美国人民的聊斋志异,是美国人民,从城市雅皮到乡野远人,茶余饭后谈资的汇集。
只不过蒲松龄需要摆茶摊,现在只用google就有足够的编剧素材。
蒲松龄的故事其实足够黑暗残忍,儿时的童书只能算是脱水去污版。
大学时候激动地买了一套全集来看,翻到第10个故事,我已经觉得冷入了骨头。
X Files也让我冻得哆嗦。
小时候没有机会痛快淋漓的看,到了现在盗版DVD满天飞,我终于拥有了全套。
每日的午饭和晚饭当口,塞一张DVD进去,接着总是在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失去胃口。
可我还是坚定的认为,我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加X Files fan.所以,我必须看这部电影。
就像所有Cult fan的祭祀活动一样。
去追回自己的一段年景:每个星期急切的等待。
因为总是赶不上看电视剧,甚至也买了改编小说回来。
可是这部电影,其实真的跟我所喜欢的那部剧集没有什么关系。
除了男主人公叫Mulder,女主人公叫Scully,他们曾经拥有过一个孩子。
Mulder似乎在出逃墨西哥几年后,安然无恙的回到美国,过上了隐士般的生活。
往日时俱成今日死。
除了不停的继续剪报所有的神秘现象,秘密计划、外星人入侵、克隆人计划,统统没有发生过一样。
Scully成了一名教会医院的医生,一心要救一个孩子的命,她要把过去都扔进黑暗。
Mulder和Scully住在一起,他们睡在一张床上,分享最亲密的时刻。
主线故事我就不说了。
把一个40分钟能讲清楚的事情故弄玄虚到一个半小时,真的让人有点不落忍。
我仍然又一次的被镜头恶心到了。
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
但,但,这整个故事,除了Skinner的出场能够证明它跟剧集的关系,就是一个糟糕的寻找被绑架的姑娘们的流俗故事。
虽然我一直热切希望Mulder和Scully能够在一起,但,看到在欢喜大结局那一刻,两人热烈激吻至少半分钟,还是大特写的时候,我又一次全线崩溃。
这不是我所知道的那个故事了。
就像同去观影的加拿大同学所说,我觉得这个故事就应该让Mulder或者Scully死掉。
虽然我同样抵触这种收场,可咱就不能别这么好莱坞程式化么?
我决定遗忘这部电影。
把电视剧版的结局当作最终。
再加一句,to believe 对于一个对一切抱持怀疑态度的人而言,从来都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我认为我有发言权。
又是一部等不及看完电影就开始写东西的片子……绝不是因为这片子很好……抱着对X-Files的美好印象下了这部电影如果说我第一部看的美剧是《成长的烦恼》那实际上带我入门的是《X-Files》从小就对这些奇怪不可解的事情感兴趣这套美剧,简直就是天堂尽管我从来没完整的看完九季……从电视剧就觉得这两个人特点特别鲜明有点。。。
磨叽这电影简直就……不是一般磨叽了……下载的版本又有些昏暗不清一下子没了兴趣觉得外国人怎么好像不老似的……感觉一直是那个样子在片子开始不久响起的背景音乐还是那么熟悉也许美好的记忆,还是不要用这种方式唤起大概精力不够集中有些镜头明明应该很刺激但却没什么感觉除非你非常想见那两个人否则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电影上
关于原谅与希望,美好的片子
#Venice2017# 又是一部应该出现在戛纳的电影,当然今年威尼斯做的是难民关怀的局,也算可以理解。能看出导演自己的人生况味,不过拍得既老派又沉闷。搁十年到二十年前,拿掉最后一段大概还算不错,所幸话剧腔也算不过分,热点蹭得也不算难看。同题不少法国导演都做过,这部真得算不上佳作
俗套治愈片
之所以会买这个票,是因为哪里看到说,虽然叙事平淡但是镜头语言很美。看了下来没觉得镜头语言有多美,叙事节奏也是电影节电影的克制文艺的调调,还好不累,没有睡过去。当然,法国南部马赛的海还是美的。
B+/ 看完发现居然改编自契诃夫?不知剧作上能如此简明精准是否有得益于此。将层层嵌套的地理历史空间拢括起来,信息驳杂却又如此平实通透。所谓《敬畏》应如是。
电影还得看法国的
#74th Venice#主竞赛
有些抑郁啊……这就是生活吧……说的少默默做的总是那么多.....总感觉爸爸是假病
浪费时间
有逝去的,也有新来的
越到后面越有魅力。当生活变得宽容,不再争锋相对的时候。三个难民孩子又进入了生活,生活总会有意外和惊喜。矛盾总会被化解,化解就是一刻的事。小细节我也不想深究,看完整部片子,我也变得宽容了很多。ps 难民小女孩真的美,是那种地中海的美。
3.5 别拍的这么政治化就好了。这里的政治倒不是说是68遗风下日常对话中的左翼倾向话题等等,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为家庭或者人物的一部分。但在后面设置出闯入者去证明他们左翼倾向,还联系一下现实社会议题,这就有点刻意了。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叙事上还是老毛病,反倒显得最后这个难民处理还有了些新的视角
没想到这么一般
家庭剧,处处神来之笔。比如喜当妈,比如如何解开一双不愿分开的难民小朋友的手,尤其是导演用前作中几位相同主演的影像片段来表现他们年轻岁月,延续着马赛的城市变迁。
回头再望走来的路,老去后的喃喃絮语。
回到住的地方 打开反锁的门 拿出鞋柜里的鞋 煤气阀 电 水也要开一下 然后客厅的灯 紧闭的窗 拉开窗帘 餐椅 放个免费的电影 悲伤就那么漫上来了
突然变难民题材,一脸懵逼。
距马赛港区40分钟车程的Méjean Calanque,崖边的房子被挤到精致的一角,以便所有窗子都能无死角的欣赏壮阔海湾景致,崖壁上方有着一座铁路高架桥,火车隆隆驶过时,就像孩子上了发条的玩具。在导演记忆里,这个村庄就是座理想的戏剧舞台。不过直至结尾,这出沉闷许久的戏才成为对观众友好的法兰西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