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于鸿毛影评,还凑合,可看可不看吧,前面的部分设计的笑点挺多的,我的观感还挺好的,但是后面却变得文艺起来,也变得莫名其妙起来,整体观影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在边喝酒边给你讲她过去的故事,一开始讲的还蛮有趣,但是她越喝越多,讲的内容也越来越意识流,中间夹杂着她的嚎啕大哭和狂笑,甚至还可能整蛊你一下,她想起来什么问题就表达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女权到亲子和解,从两性到艺术表达,从封建迷信到自我和解,你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讲这些,但那种下一句她要说什么都很难猜到的感觉很让人莫名其妙的同时,也有点奇妙。
本片整体算是个公路片,但是公路上遭遇了并讨论的东西特别多,所以主题挺杂的,如果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剔除掉,我觉得故事的核心就是讲了两个轻于鸿毛的故事,以及死者家属在后续的自我和解,至刚和至柔的两个闺蜜的兼容。
由于剧情的不连贯以及想讨论的内容冗杂,本作整体观感就比较一般,但是角色设计还是有些魅力的,同时作为公路片最大的特点也展示出来了,那就是旅游!
影片穿插的福建石狮市的景色好美,还有结尾的烟花也好棒,想去自驾,就像看完《绿皮书》就想去买个肯德基炸鸡一样。
电影开篇的镜头语言立刻让我想到了福建,果然看完电影查了一下,影片主要的取景地是在泉州,怪不得整部电影都有一股潮湿的海风味道。
作为一个曾经多次去过福建(泉州)的北方人,我非常喜欢这种味道,在镜头视觉表现上会为人物和故事增色不少。
事实也证明,取景地的选择,为这部以女性内核为主导的电影增添了一些浪漫的色彩。
其实这部电影是有力量的,但又是较为温和的,因为它没有选择犀利的对抗,而是更加关注自我的成长,所以,我还是蛮喜欢的。
电影以两位女性为主线,或者不如说是三位,两个先后嫁给同一个男性的女性,因为男性的死亡而相识,以及后面出现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婆婆。
影片极其细腻的对她们之间的关系和内心变化做了处理,以一些荒诞的事件来增加戏剧张力,但是保持了人物底色的复杂性,在我看来无论是宋佳演的的李鱼,还是佟丽娅演的的沈飞鸿,都拥有比较完整的人物画像,不只是处境设定下的受害者或者反抗者,而是有着现实生活中同类人的影子,又在影片行进的过程中,对她们进行了深度的内在挖掘。
宋佳因为大气的长相,一直以来都比较适合外在干练,甚至凌厉的厉害女性角色。
而在《轻于鸿毛》里,粗中有细的李鱼一如既往的跟她非常贴脸。
李鱼是那个跟丈夫白手起家的前妻,这样的女人永远都在托底男性社会。
同时,她们自身的强悍与韧性跨越了性别的藩篱,却又因为性别的根芽开出了柔软的花朵,让她们成为最多付出的存在。
正因如此,虽然早就离了婚,李鱼却一直独自照顾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即使早就离了婚,李鱼还是愿意协助处理前夫的身后事。
与之相反,佟丽娅饰演的沈飞鸿是那个没有参与男人奋斗时的现任,她喜爱绘画,原生家庭严苛,嫁给看似事业有成实则负债累累的丈夫,对丈夫背后的家庭和过往一无所知,面对自杀后丈夫的遗体既惊恐又痛苦。
在传统语境里,婚姻给予女性一种社会身份的划分,而前妻与现任的关系,更是有一种对立性的味道,但是在《轻于鸿毛》里,选择了新的叙事语境,让两个人最开始由婚姻的社会身份链接,却在双方后续不断的接触中,通过对人物更加下潜的表达,逐渐触发出真正的自我。
李鱼硬壳之下的柔软不言而喻,她会在老宅开养老院,显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婆婆的关系,情感的纽带一旦生出,就会有自己的缠绕,它并没有狭隘地停留在男女的情感之上。
更为惊喜的是看似柔弱的沈飞鸿,其实一直都有自己的理性和思考。
她会震惊于丈夫前妻的存在,并在他遗留的财产里寻求自己的权利,但是也会想要真正的去了解他的过往和另一个她。
在情感关系被长久以来塑造成对立的情况下,两位女性首先探寻的不是婚姻里赋予的身份矛盾,而是从自我的困境中寻求突围的可能。
李鱼想要保住养老院,沈飞鸿需要容身之所,婚姻于此时变得无足轻重,共同经历过的丈夫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又是否对她们有所辜负,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此时,她们不再是社会语境下的前妻和现任,她们只是需要面对人生困境的自己,这也是片名的所在,婚姻可能在传统观念里对于女性来说重如泰山,但是当你可以走出心墙面对自我时,它可能只是轻于鸿毛。
我很喜欢片中的两个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因为她们都是行动的践行者,行动比情绪更有力量。
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下,影片没有过度渲染婚姻身份的对抗,而是让两个女人因为男人的遗产问题共同上路,表面上是争夺利益,实际上是她们相互想要了解并接纳对方的尝试,而这个过程也让她们慢慢向对方撕开内心的柔软,并获得了释怀的力量。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还是蛮治愈的。
当然,在片中还有第三个女性形象,就是她们的婆婆,一个典型在传统语境下成长的女性,而地域性更是加固了这种传统语境。
她为了能够土葬提前让家里人办理了销户,成了没有身份的人;即使糊涂了,也还会对着李鱼念叨着丧门星,但这句话更有可能的是在说自己,那个被传统牢牢束缚一生的自己;在她年龄大了生病后被李鱼精心照顾着,还是会在听闻儿子去世的消息后了却了生念。
显然,她就是那种被传统道德伦理深度捆绑的女性,她对李鱼说的那句辛苦了,可能是她可以冲突自身囹圄的极限了,李鱼对她的好,终究还是无法取代她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这也还是很多女性的现状。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割裂的世界,有的人清醒得凛冽,有的人混沌的极致。
好在总有一些改变在发生着,就像李鱼和沈飞鸿,她们不在两极,而是游走在觉醒的路上,这也是电影的核心命题,心里的种子生出的萌芽,可以是对抗里的爪牙,也可以是清醒的果实。
在女性话题上,可以是力量的对抗,也可以是温暖的觉醒。
熬过了乏味的暑期档,终于在一个周末独自欣赏了盲选的《轻于鸿毛》。
电影史上不乏对兄弟情谊和女性不在场的书写,所以这部“前夫是尸体梆硬的背景板”的设定就非常有意思;华语电影不乏男性公路片,所以这部三个女人在路上的电影又加一分。
故事本身不算轻盈,有不同代际女人的柴米油盐,有传统父权社会中尴尬的包饺子和解,饭桌戏拍的也不好,路人男强行融入女性话题抖机灵像极了男导演的自我写照。
但电影的画面是轻盈的,福建地区的风土人情如异域清风,暂时抵消现实沉重的引力。
电影的人物是轻盈的,没有在世的丈夫,没有要拉扯的孩子,有的是“在路上”的珍贵的自我探寻和“掌握方向盘”的主体性。
电影的内核也是轻盈的,婆婆的身份证被注销,无法住店,连自己是亡儿母亲的身份都需要其他人证明,她也在偶然得知儿子死讯后离去了。
她的死轻飘飘的,但是同样的,所有人的死也是轻飘飘的,活着的时候用力活,放声笑,纵情哭,“轻于鸿毛”的死又是什么罪过呢?
就像女主评价路人男,你死了你的未婚妻并不会活不下去,你并没有那么重要,同样的,正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并非“重于泰山”,才要更诚实地面对自己。
学会与自我相处,是生来渺小的我们一生的课题。
p.s.偷尸体那里我内心咆哮,你们电影没请法律顾问吗真的不违法吗,结果彩蛋让我舒服了(艺术创作还是要守法哈🤣p.p.s.别的不多说小宋佳我恨你怎么是个异性恋(bushi
你们都说男导演不懂女人,但他懂男人啊。
要我说,这部电影里,那个消失的男人,老钟,既是两个女人发生交集的线索,也藏着这部电影的暗主题。
我喜欢留白,喜欢想象和拓展,所以特别想聊聊这个开头就挂了的男人。
老钟,承载着两个女人复杂凌乱的记忆和各自未解的课题,而这两个女人也投射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的软弱与无奈。
是的,别急着骂渣男,没责任感也好,喜新厌旧也好,这些都太表面了,他不是专门为了害人而生的,这么说吧,他给这两个女人留下的痛苦,跟他自己未被化解的痛苦程度是成正比的。
从影片交待的有限信息来看,老钟这个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要强;二个是好逃避。
(可能抓得不够全啊,我迟到了十五分钟,欢迎补充)李鱼在回忆婚姻生活的时候,提到过这么一嘴,说儿子得了个第三就很满足,这一点挺好,不随他爸,他爸只想拿第一。
由此可见,就是对自己要求高到苛刻的挺变态完美主义的这么一个人。
算是一个铁律——放到现实当中没什么太大必要、反而会对自己形成太多消耗的坚持,都可看作是一定程度的偏执和僵化。
很多时候六七十分就能推进流程了,干嘛非得拿第一呢?
严重偏离客观层面,没办法真正就事论事,那就说明这是渗入他人格底层的一套东西——拿第一不是值得庆祝的胜利,而是存活于世的充分必要条件。
这是一种刻入骨髓的存在焦虑,体面地活着是有条件的,被爱是有条件的,否则就是耻辱、就是无边的黑暗。
携带这种配置的人注定会活得很辛苦,对于赢的追求很执着,对于输或者平凡的耐受力又极差,一方面会常常因追求完美透支许多而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又会常常陷入永无止境的无望之中,啥时候是个头呢?
仿佛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只能一次次爬坡,一次次精疲力尽,又一次次回到原点。
这种心酸轮回的荒诞之点在于,总是拿第一是不可能的,但老钟们无法停止追逐第一的脚步,因为他需要用不断的赢、不断的居于高位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实在力不从心怎么办?
逃啊!
他会因为输和平凡否定掉自己整个人,所以他根本无法做到和问题共处,每一个问题都是证明自己不配活着的证据,都是让自我坍塌的强力推手。
于是他只能去构建一个乌托邦,一方面抚慰自己疲惫的身心,另一方面用屏蔽挫败的幻境来维持哪怕有保质期的自我感觉良好。
那个大别墅、那些画、跟他聊艺术谈理想的文艺范儿妻子沈飞鸿,都是构筑这个乌托邦的建材。
我们人的任何行为,哪怕看起来荒唐,那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乌托邦能为他的疲惫人生带来某种平衡,但他也将为此付出昂贵的成本,留给沈飞鸿的债务、那些理不清的纠纷,还有甩给李鱼的他自己一直没怎么管过的老妈,就是我们可见的他积累已久的成本。
当你岁月静好,总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当你撒手人寰撂挑子,总有人骂骂咧咧为你料理后事。
他为什么会自杀?
可能是连他自己都无法直视自己的软弱,或者,他深深地感知到连艺术都不足以消解他的痛苦,再加上成本带来的负荷日益沉重,乌托邦的限期越来越短,所以他无颜面对,他无计可施,只得逃向另一个远方。
虽然很遗憾,虽然两位女士很倒霉,但这也确实是被优绩主义深深捆绑的悲惨人生的真实写照。
现实对他来说是漫长的苦役,他不堪重负,又逃无可逃,最终只能走向死亡。
那么李鱼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起初他为何会选择李鱼?
可能是一个合格的战友吧,在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还未经受社会的鞭打时,还信心满满、志向高远,不觉得生活的荆棘会让他伤痕累累,相信他们稳扎稳打、精诚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好,而当意外和无奈接踵而至时,他逐渐趴下,眼看另一边,李鱼的坚韧、她姿态粗鲁狼狈但奋力挣扎的样子,愈发映照出他的软弱和无力。
于是他选择去乌托邦里追求更好的自己,他扎进了艺术的怀抱,也选择了一个离红尘世俗更远的伴侣。
我不想说,面对现实的艰难,他应该像李鱼一样,没心没肺,摸爬滚打,不求完美,只求保底。
人非机器,带着绵密的负面情绪和粗线条的妻子去战斗,只会让他更孤独更无助。
他真正应该做的是调试自己的底层模式,打破对优绩主义的认同,挣脱变态完美主义的缠绕,长出“完蛋人生完蛋过”的厚脸皮……这不容易,却是除了求死以外唯一的出路。
电影里那个卖成人用品的男孩就是老钟人生困局的解法。
留过学又怎样,让父亲失望又如何,他就开成人用品店了,因为他就是觉得人体和欲望是美的,有点小众,有点离经叛道,但至少他在坚持他认为对的理念,这是不被优绩主义所左右的活法,没有鲜花掌声和奖杯,但也能自得其乐。
不知如果老钟活着看到他这个侄子,是否会在刹那间豁然开朗呢?
一个男人死了,两任伴侣相遇,一开始还以为是谁先爱上他的性转版。
这个男的一生都在逃跑,儿子死了跑了,丢下李鱼,欠债了跑了,丢下飞鸿。
好在电影并没有给这个男的太多笔墨,没有正脸,没有过多地去探究他为什么跳海,这点好评。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个起名大概是想说这个男人的死对两个女主来说不重要。
在与张维伊扮演的路人对话就轻轻点题了,“你不重要”。
很巧的是张维伊的这个角色有些台词跟戏外现实倒是互文了,一时之间我竟然慌神。
开头前夫死了,由老同学来通知前妻,这才发生了两任妻子同时来处理后事的乌龙。
所以为啥有人身故,警察会先通知他同学啊,来得比他直系的亲属飞鸿还早,甚至同学还通知了前妻,这两人撞上,这得提前多久通知。
然后是关于闽南元素。
可能因为我是本地人比较敏感,剧里的闽南元素感觉加得有点生硬,全部删掉也未尝不可。
范湉湉饰演的丧葬用品店老板带着北方口音的普通话,非要穿插几句闽南语,饭桌戏特意给润饼菜一个慢扫镜头,那天晚上当地又是送王船又是游神的,然后她们还一起看了蔡国强的烟花doge,当地可真忙,这一天这么多民俗活动呢。
做雕塑的大叔操着类似地瓜腔的口音,我猜他设定应该是闽南人吧,人格上却没有那么闽南,在我的刻板印象里,闽南爸爸要是儿子在卖情趣用品,有违传统“大逆不道”,估计两人一见面就要吵架。
添加这些元素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任务。
电影很多地方经常会幻视《好东西》,宋佳饰演的李鱼会让我想到铁梅,铁梅实在太好了,观影出来跟朋友讨论的时候脱口而出就是铁梅。
飞鸿则是小叶和茉莉的结合体,带着一些天真以及恋爱脑。
他们在饭桌上的聊天也像好东西里的饭桌戏,男人突然开始自我反省,蛮尴尬的其实。
不懂张维伊那个角色和卖情趣用品那个男的出现的必要性。
整个片子配乐太多太吵了。
最后的结尾还是蛮喜欢的,特别是飞鸿写遗书那段,两个女人的互相成全,还是蛮暖的。
抱着看《好东西》的期待去看的话会失望。
觉得这部电影有种“谄媚”的感觉,想要去复刻好东西,想要去融入当今话题度高的元素的一种“努力感”。
首先俩女主这样相遇模式就很强行,对比好东西的剧情和台词切入的话题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剧情推进就很强行,就强行要双女主把她们捆绑在一起,虽然真的很养眼而且性格迥异双方之间的化学反应我也爱看,但仔细想会觉得逻辑不对。
还有前面花那么多笔墨描写李鱼在养老院多么忙多么重要,转头不管养老院开启公路片了?
还有些奇怪的镜头,别墅打斗给那么多打架男的面目狰狞的特写镜头是要怎样,看得生理不适了/偷尸体那段想起《阳光小美女》了,但是这个bgm放得太早了,从她们俩站着看面具人那里就开始放,那时情绪还没到位吧,听起来好违和啊。
还有餐厅吃饭那段,这很明显就是想复刻好东西/爱情神话 输出点金句,对面那男的是想用来搞笑但却并不好笑,看完只会觉得这说的什么狗东西。
成人用品店吃饭那段的台词还不错「她只能陪伴我人生的一段时间,这辈子还是要自己掌握的」之类的话遗书那里我还在想该不会是她编的吧?
诶还真是,但还是有点感动的。
嘛最后一起包饺子挺开心的,双女主美貌演技也看得很爽,总体还行吧有一丢丢失望
一晚上连写三部电影的影评,也可以说是很可以了,不过也是略微有一点自欺欺人,因为三篇影评都不长。
学传媒的学生告诉我 他毕业之后要去送外卖,我有点相信他可能说的是真的,他说现在新媒体环境不好云云,我只能叹一口气。
前几天也是,有个女生说,她不念了,给我开了个严重抑郁症的病历来,监护她的姐姐跑来学校告知了我她的情况,要求是休学。
这个女生有一点点特殊,不爱讲话,很清瘦,有一种决绝感。
第一次用文字跟我做自我介绍,她用折叠了的纸里面告诉我:“我叫XX(她的名字)我叫XX我叫XX,相信你这下记住我了。
”原本要求是写一段话,她这样我当然立马记住她了。
后来要求写一篇叙事性散文,她交上来了一篇小说一样的作业,讲述自己在现实和过去之间来回穿梭的故事,不是特别成熟但有点意思。
我给她推荐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她打开竟然能平静地看下去。
无力感。
看这部电影,两位女生首先都是坚强的,一个孩子死了,一个老公死了,宋佳饰演的前妻相比较而言更勇敢坚强一些,于是两人互相影响,实现了勇敢与温柔并存的和解,是一部相对成熟的公路片。
整部影片的构图根棒,时不时出现一些很惊艳的镜头,色调也很不错,有其在大海边,几人面对墓地的样子,实在是成熟的片段。
当然在情节的连续性上还是又点点不足,由于整体节奏是慢的,所以在处理影片前半段具有搞笑性质的片段时就不太理想了。
村上春树写过一本《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某天半夜,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自己14岁时爱上的女人的丈夫打来的,告知女人自杀去世……男人们哀叹女人的离开,顾影自怜时代不同了。
男人跳海自杀了,前妻和现任“追夫火葬场”……《轻于鸿毛》就像是《没有男人的妻子们》,不同在于妻子庆祝自己的新生,“驾驶我的车”重新上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当然,在当代,丈夫要死,必然和砒霜无关事实上,当一个丈夫决定去死为何而死,已经不重要了(前妻和现任都不关心)但前妻和现任怎么好上的很重要(观众在乎)喜欢电影的开头,轻盈而荒诞但这样充满张力的悬念并没有落实到两个角色之间的互动发展两人之间尴尬而微妙的复杂关系,很快简化成了girls help girls“绝不雌竞”的怪异口号复杂的内心情感,只能借助游神祭祀等民俗符号的外化猎奇表现也对,美就完了,毕竟说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电影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只提供情绪,不解决问题当然,不成问题的问题本来就不存在——争(赠)夺(送)遗(房)产前妻(编剧)和现任(导演)都知书达理,明白这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女性情感教育遗产问题和现在的房地产策略一样了半买(争)半送死男人真该抱怨(正如电影里的事无巨细的抱怨,一点都不调侃)死就死吧,留这么多遗产干嘛?
电影里,萍水相逢的饭桌上,恐婚的路人男灵魂发问:婚姻里什么最重要,钱,还是情绪价值?
送分题?
反复出现的邓丽君的歌声像是暗示:我只在乎你!
送命题?
但真正的答案却是《让子弹飞》里两个男人的表白: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说,升官发财死老婆,是男人人到中年的三大喜事那么,死男人继承房产而不是债务,则成了电影里独立女性人设的底气(电影的处理存疑,一个律师的镜头暗示债务问题就解决了?
夫妻共同财产难道不应该用于抵债?
)女孩们,不对,人妻们,上路吧!
带着婆婆带着爱像《末路狂花》《卡罗尔》?
(必须打个问号,因为就像土葬一样传统,一点都不叛逆,在乎的是儿媳的名分,婆婆一句委屈你了就破防了)一个天真善良,一个又酷又飒但是,girls help girls既是口号又是实践,俩人的相互吸引,不是情感上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应付检查、应付讨债、向前老板出气……)完全让男人缺席,也许不是个好办法,观众更想看的是他们如何出丑(《好东西》)看完《轻于鸿毛》,你只觉得男人该死,毕竟一点问题都不解决,而女孩互助,更像是一个母系社会的神话传说,毕竟,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口号如此灵验,这么有实际效果,而非信仰和精神寄托幸福来得太突然,不敢相信像是用一个谎言代替另一个谎言轻于鸿毛真的很轻,像一个综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MV自拍金句一个都不少你究竟是喜欢这片海呢,还是这份孤独?
不用装,就祝福吧恭喜两位女嘉宾牵手成功!
真的很喜欢。
因为是我一个人包场。
导致我就很放肆了。
开场我就在一个人狂笑。
然后因为一个人我就做了一点没有节操的事情,比如摄屏。
还用脚给电影比了✌。
哈哈这个故事真的很治愈很温暖。
宋佳这几年算是找准了现代大女主的模样。
比起好东西里面的她,我更喜欢这个李鱼。
我差点因为佟丽娅放弃这部电影的。
我真的因为微博那次封id事件特别讨厌她。
但是想来,那也是她自己的私生活,我何必呢?
戏里的她第一次让我感觉很漂亮。
在唐探里面我一点也没觉得她美。
就是个我不觉得好看的花瓶。
但是这戏里的她,就是我印象里的她。
软弱不懂保护自己,得体但是又不觉得她是那种假惺惺的。
其实跟王丽坤给我的感觉特别像。
说回电影,风格我觉得跟好东西很像。
但是没有那么都市了。
浅浅夹杂了一点两性探讨,稍微低浓度的踩一下男。
但那个不是重点。
重点还是两位性格不同的女性之间相互扶持互相治愈走出低谷低谷吧。
其实不是所有女性都是伟大的。
自私狭隘的如同范湉湉那种老板娘,真的出场很短,但也让人厌恶。
她们这种人的嘴就是最毒的💊。
最后,我能get到戏台的笑点,我也很受用这部戏的笑点。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李鱼的人设与《好东西》里的铁梅雷同,粗中有细,李鱼飞鸿的组合也与铁梅茉莉类似,有生别样的情愫;而李鱼与钟实离婚的桥段又与《祝你幸福!
》相撞。
《轻于鸿毛》内核确有前卫女性价值观,也涵盖生死、自我等人生议题,同时以幽默解构女性在婚姻里化为物件、悉听尊便、失去喜好等悲剧的严肃,也强调以善念解孤愁的积极面难,最终落回女性互助。
比《好东西》温和,但也难免金句的直接生硬输出。
可电影除了导演演员摄影没人认真干活,配乐垮得惊动天神,把泉州都配成加州了。
剪辑也一塌糊涂,意义不明的蒙太奇想蹭口女同饭,剧情的流动七拐八绕看得很费劲。
成人店的戏好,可支离破碎的剪辑把原本深刻的原生家庭问题轻飘飘过了,虽然切题,但观众难接受。
编剧也要背大锅,思想明朗,执行粗糙,养老院突查与张维伊尬穿了。
期待宋佳与丫丫再搭!
轻于鸿毛 (2025)6.3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周铨 / 宋佳 佟丽娅
拉拉片 好荒谬的剧情 有点尬
男导演拍女性互助的桥段不要太鸡贼,一切都是那么刻板荒唐。
两位女主演员和角色气质挺贴,但争遗产戏所要求的抓马剑拔弩张以及两女相互救赎的柔韧细腻之间不搭,抓马戏份感觉影响了角色之间正常弧光和关系的生长,通篇下来有一点缺乏主线的感觉。另,风景很美,配乐一般
看一场让生活那些琐事,变得很轻松的电影!重重拿起,轻轻放下,随心所欲地活着的洒脱心境,更让那些压在肩头的“烦恼”、缠在心头的“疲惫”,渐渐轻盈,最终化作可轻轻放下的释然
【B-】
不好看,情绪,节奏,逻辑,表演,都不对劲。
我写喜剧就这死样子。到底哪儿轻了,看得我死气沉沉,不是谁喊口号都能喊成《好东西》的。角色间的对立浮于服装颜色,看不到她们的魅力也看不到她们的和解,返乡路上的几段小插曲也是莫名其妙。有那么几首歌好听但和这片子贴吗?肯定不一无是处,但浪费了“前妻现任共死一夫”这么有意思的设定,可惜死了。#院线首映
想想也知道 这阵容 这剧情 必定要碰瓷女权电影 最后拍出一部女拳
所有的死亡都轻于鸿毛。剧本有点弱了
【2.0+】典型的有佳句无佳章,明明由演员发散的情绪与表达都是浓烈的,却被低智剧情给搅和的不堪入目,里面呈现的男性角色几乎都是丑陋又尴尬的,明明公路片又女性互助的形式是能挖掘戏谑出很多动人深省的东西的,却都选择了蜻蜓点水的敷衍写法草草了事,宋佳一登场直接幻视《好东西》,可惜导演永远学不来那样的灵动与精巧,很多情节略显生硬,最后的大团圆结尾也非常掉价,很想说他起码留下了一副精美的躯壳,但事实上就连表层的好看都根本做不到啊…
故事还凑合,台词都又长又尬,难为两个女主了……
导演缺乏组织能力,如何让影片节奏更明快,如何剔除不必要会给电影减分的段落,都是他需要思考的
特别恶心到我的一个片,用男性视角来拍“女性”故事,从剧本到导演根本没有轻下去的地方,莫名其妙自以为是想讨好女性观众,但其实创作者自己不懂女性也没去了解,把一些自认为是女性视角的东西攒在了一起,结果四不像。中间剧情吃饭遇到那个…男的,看似开玩笑,其实就体现导演本人思路。精明的人拍不出真诚的片,不懂女性的人不要硬装女性主义,紧绷的人拍不出轻松的味道,更不是看了几部公路片就能拍出公路片。最后我觉得演员无功无过,如果宋佳和佟丽娅互换角色会有趣一些,还有一个原因是,剧本设定佟比宋小十几岁,看不出来啊。
剧情一惊一乍的,一会吵架一会温情,台词一会接地气一会矫情,好分裂...
想蹭《好东西》的热度…… 画皮不能画骨…… 流于虚浮的表面…… 全是工具人……
什么玩意这是?[CFSC/at.10/¥23/4号厅/personne]
拍的很“美”但很虚浮的电影,其中还藏着许许多多让人不适的部分,感觉导演真的很想模仿好东西,但我只能说有的气质和思想不是谁都能有的。一星给宋佳。
240829点映。轻于鸿毛的是一段人生。观感舒服的一部公路片,时刻透露出悲凉的底色。用情敌变闺蜜概括太浅了,一边是外刚内柔的社会“老油条”,一边是崇尚法理、梦想的年轻人,由种种事件巧妙编织的羁绊,看到李鱼的外硬内软,看到飞鸿的人生成长变得坚硬。girls hel girls成为第一个笑点,饭桌路人的搞笑的桥段有些生硬,和好东西还是有不小差距。婆婆那句害人精多次重复点题。李鱼为代表的生活细节处理不错,但为了情节戏剧性还有一些遗憾,处理尸体和别墅闹剧脱离实际,最后补了警局彩蛋还好点。比较意外居然没有炮轰逃避的钟实,还给间接的洗白了,只收下了财产扔掉债务太理想化。很多对比剪辑呈现的巧妙,配乐展现自己的品味,对这个故事来说中文歌占比略少。P.S.片中的烟花是蔡国强设计。
活着的人如何面对重于泰山的死亡留下的一地鸡毛,是个问题。影片中所要面临的3次死亡,第一次是李鱼一个人收拾的;第二次是李鱼带着沈飞鸿收拾的;第三次是两个人一起收拾的。女性成长,女性力量,女性互助,女性的AB面,在两个人身上呈现出来,是没有恶意的相互理解和体面的较量。虽然可能不太贴地气,但却有一种举重若轻的轻盈之感,放飞、和解、自洽、接纳……之后,她们再次起飞。
导演不行,试图复制好东西失败,但建议国家给每位女性发一个宋佳,实在太靠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