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乱伦的片子会感到伤感,大多数时候都会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怒斥其中主人公人性的丧失巴拉巴拉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有给我这样的感觉,看到凯特和内德在一起的美好画面,甚至会想要是他们没有血缘该多好,他们不过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
也许是因为他们较少的接触其他同年龄的人,才使他们将性的探索转向了自己的亲人。
他们都无意伤害谁,却还是免不了伤害。
克里夫的懦弱造就了他和凯特的悲剧。
内德也陷入深深的自责。
这部片子确实不能做什么评价,与我们平时看的新闻激情抨击相差甚远,描述起来是这样的简单,平常。
我们只能看看故事,毕竟他们之间只有爱……也许这就是电影的美好。
让我们自己思考人性。
澳大利亚远离城市喧嚣的某个乡村。
或许在这样没有过多人际交往的荒僻之地人才能萌生出发自本心的欲望。
背德的爱情穿插着伤怀的回忆缓缓展开,节奏很柔和的倒叙。
记忆中她的身影一开始总伴随着明媚的温暖色调,直到互通了心意那天,原本应该甜蜜的爱恋却因Ned心中交错的自责与愧疚而草草散场——以伤害她的方式。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怎么能奢望他能在爱上双胞胎妹妹的同时坦然自若地面对另外家中另外的两个孩子、严厉的父亲、逝去的母亲以及道德的审判呢。
青春期少女的心也是一样敏感脆弱,但却始终勇敢而叛逆。
在两人的关系中 kate 始终是无所畏惧的那一个,但全身心地付出也同时意味着一旦被伤害便会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她痛恨Ned的无情以疯狂的举动报复了他,最终也导致悲剧的发生。
悲剧就是这么发生了,Ned、Cliff 、Kate三个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后两人失去了生命,前者一直活在痛失手足与爱人的阴影和无尽的懊悔之中,掺杂着对kate的思念,将接下来几十年的人生自暴自弃。
一定有人觉得Ned和Kate两人之间并非爱情,而是男方难以安放的青春躁动与女方渴求关注的虚荣心。
笔者不认为爱情需要需要多么成熟的认知和心智,也不认为必须在符合传统道德观念的情形下才能发生——如果我们仅讨论爱情的发生。
爱情是在人开始萌发出性别意识之后就可能会有的一种感觉。
在异性恋中,爱情是两性别之间的吸引;在同性恋中,爱情是同性别之间的吸引,当然如果还有其他小众性别,暂时不在笔者讨论范围之内。
所以如果要说爱情产生的必须条件,那么无他,唯一关乎于性别。
有些爱情是失德的,人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了维持社会和谐运行应然和必然会对其加之谴责,它或许被种种外力束缚难见天日,但确实没有力量可以阻止其发生。
爱情往往需要有阻力才更令人沉沦。
被迫尘封之爱更是无限接近于永恒。
另,本片唯美的运镜和配乐可以给电影平添两星,ost选得是真是极其出色,第一个音符响起就可以瞬间把人拉进意境,女导的细腻+1。
我想就像一个影评人说的那样为什么现在的人还是用那样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情感远古时候为了后代可以理解而如果放弃这些,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可以?
美丽的凯特只是想单纯的拥有自己的爱情她在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之后是那么的幸福在得到一个单纯的亲吻过后快乐的要飞起来了但是她得不到她的爱情这一次次让伤害了她薄弱的内心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好的,在没有更悲剧前结束为什么捆绑着我们的东西是那么的多救赎Ned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告慰了一辈子懊悔的爸爸妹妹一直知道真相却也一直体谅了所有人而最后的时候我甚至期望Ned的车子撞上什么最好来个爆炸烧起火来可是这样就不对了这样到底有没有谁得到救赎呢?
平淡的不能再缓慢的叙述,却经常仿佛定格一般放在凯特身上经常看到凯特随风起舞的裙子和飘逸着的头发,好似她本就不属于这里,又或许只有她才正真属于这里,还有她经常用好听的澳洲口音说的那句:我以为只有我不一样。
这一切发生在澳洲,特有的乡村风情和恰到好处的光线,仿佛在画面上又加了一层沙的沧桑,更加剧了伤感的情怀。
片尾曲唱的是被放归天空的荆棘鸟的故事吧,收集这首歌的人说,最好带着一颗不要太伤感的心去凝听或许就是这一切成就了名副其实的美丽凯特其实这里本没有对错,谁忍心说谁错了呢?
有的时候总是发现故事会扩大生活仅有的那点残酷,不是我们生活的平淡,或许只是因为少了一份抗拒的执着和勇气而看似悲伤的故事,也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甜蜜
作家回到久别的故居,除了探望即将离世的父亲,还记录下许多童年回忆。
他们姐弟四人曾天真快活地生活在这天然壮观的澳洲乡村,Kate,他那美丽的双胞胎妹妹,加上逐渐发育的身体,令他迷乱。
一段乱伦但美丽的故事,最终灰飞烟灭。
最后他感慨:真有趣,人可以过完一辈子,却永远得不到他最想要的!
不少人说过自己审美存在问题,因为从一开始接触这类的电影就忍不住被吸引了。
有时感觉想法和实际生活选择和方式是严重脱节的,很多禁忌打破在想象之中与实际之中结果应该是迥然不同的,所以一直热衷于知道在现实之中真正打破了道德禁忌的人们到底会如何自处,在这些荧屏上人物内心挣扎中探究感受一下这个边缘的意义。
有时候会想,如果一个圆代表被认同的道德行为时,这单纯的圆之内或是圆之外的表现地都那么无趣,一个道德的楷模和一个彻底的无德之人都缺少关于边缘的思考和挣扎,这种思考和挣扎多少让自己在想法中有一些解脱,因为在我认为,内心矛盾的人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思考,至少不会在打破禁忌之后就马上崩塌,或是根本不屑一顾。
静下来想想,何必非要跳出来去像一个道德楷模似的去攻击伤害这些所谓的背德之人。
但撇开这些空洞的想法,比如真有两个男的在面前激情舌吻,估计也会感到不适,两兄妹游走禁忌也会惊得下巴掉地上,但归根结底是人家的事,起码该与不该只评判而不是以行动去扼杀,毕竟他们没有伤害到之外的人。
不是说放任这种种,只是觉得就影片而言,哥哥自我终结,妹妹惨死,弟弟出走,老父亲至死方在谎言中释怀,如此强大,难免过于残酷和冷漠。
电影的官方网站http://www.beautifulkatemovie.com.au/本人组织的小众电影围观活动(墨尔本)http://www.douban.com/event/11004350/本文含有严重剧透,而且保证你看过此剧透后观看本片的乐趣损失大半,请观看本片后再看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然你看过了,本片的主题有1.亲情2.澳洲乡村风情串联这些内容的事件就是乱伦讲述乱伦的片子很多,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老男孩》,《老男孩》更多的是伦理,而Beautiful Kate中,透过这个不伦的故事,作者并没有讨论其中的对与错,也没有涉及比较多的伦理问题,甚至根本没有涉及当时的当事2人的很多心理活动,整个片子更多反映的是父与子之间的爱,兄妹之间的谅解···片子很平淡,并没过多的情节跳跃,如同许多电影喜欢玩剧情大起大落的那种风格,本片仿佛是点穴一般,Kate的眼泪,Ned抱着她的尸体时的样子,老爷死后Ned握着他的手···10几秒的镜头就能让你印象深刻,关键的主题只用几下点在你心里,手段很高明。
不过聪明如我者(呵呵···)基本看到一半,那些过去的“秘密”基本上都可以猜出大半了,片子不会带很多的情绪。
更多的是让你看到澳洲乡村的风情,相比起American Beauty带着一股浓重的美国味道,这个片子充满了那种离城市非常非常远,那种你在墨尔本悉尼闻不到的泥土气息,那种澳洲特有的阳光,白云,那样红色的泥土····干燥的原野。
演Kate的女演员叫Sophie Lowe,其实并非惊若天人的美,但是由于整部片子出色的镜头运用,以及演员本身出色的刻画,Kate的确充分的体现出了那种“遥远记忆中美丽的她”的样子·····同样,其它几个演员,看似就是普通人,你可能都不容易叫出名字,但是仔细一查这些人的老底,你会发现全部都是大拍实力派演员,整个片子的演技确实无话可说·····总结一下,本片出色的结合了澳大利亚,美女,乱伦,亲情这几个主题,配合了出色的镜头运用以及强大的演员表现力,非常柔和的勾画了这段其实并不平淡的“记忆”。
作为小众电影,做成这个档次已经值回票价了·······但是我并不是说这部片子适合所有人看,我不认为所有人都会喜欢看这种平缓的,平淡的片子。
也会有些人把此片当成情色片看···(几个露点的镜头还都蛮勾人的)于是想了想,如果类比这个片子,我更愿意叫它Australia Beauty,但是这样太Aggressive,本片是平淡的,包括美丽的Kate,她也不是那种妖艳的躺在花瓣中的美国少女。
所以Beautifu Kate这个片名起的恰到好处
看的时候总觉得节奏慢,看到结尾才算看通了。
整个故事就是对父亲和过去的释怀。
对父亲,一是青春期对严厉不近人情的父亲的厌恶,二是哥哥死后主角埋怨父亲是凶手的怨恨。
但是到影片最后,主角发现哥哥的自杀更多是和自己一样的内疚感,而不是他爸严厉错误的教育,于是走到父亲床前表达自己的原谅。
对妹妹,一是渴望而不得的迷恋,二是不伦的自我谴责,三是妹妹车祸去世的愧疚。
这种愧疚和渴望的矛盾是他一直放不下妹妹的原因。
最后他知道他妹妹mess-up的行为,终于让他不再单方面的谴责自己:不伦的行为妹妹也有责任。
父亲(布莱恩·布朗 饰)病危,二十年未归家的作家奈德(本·门德尔森 饰)返乡探病。
多亏妹妹莎莉(蕾切尔·格里菲斯 饰)的悉心照料,老家农庄始终美好如昨,也唤醒了奈德心中所有不愿提起的往事——16岁那年夏天,他和双胞胎妹妹凯特(苏菲·罗薇 饰)在懵懂中发展的禁忌之爱,让整个家庭陷入悲剧……
另一种《澳大利亚》虽然,巴兹·鲁尔曼七年磨一剑的《澳大利亚》不幸成为颁奖季炮灰,可影片的全澳洲阵容,仍是影史美谈一桩。
如今这部《美丽的凯特》则再次让人们相信妮可·基德曼所说的“澳大利亚电影人最团结”。
作为一部血统纯正的澳洲制造,它和《澳大利亚》唯一的区别在于,本片导演沃德是英国人。
但自从26年前主演澳洲经典电视剧《荆棘鸟》,并和男主角——澳洲明星布莱恩·布朗假戏真做以来,她就全面移师至南半球。
多年的演艺经历最终促成她把长片导演处女秀献给《美丽的凯特》。
电影取材于1982年的一本美国小说,但为了凸显澳洲风味,原著中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爱荷华州背景,被改成了当代的澳洲西部。
这一改动无疑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沃德的镜头下,澳洲西部的广袤原野、质朴农庄,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都得以生动展现。
观众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上的阳光与微风,体会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气息。
本片虽不及鲁尔曼的史诗巨制豪华,依然汇集了诸多澳洲一线明星:导演的丈夫布朗跨刀出演病危老父,他和“儿子”的扮演者本·门德尔森刚在《澳大利亚》中露过脸,曾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出色演出姐姐一角,并获奥斯卡提名的蕾切尔·格里菲斯也在演员表上夺人眼球。
相比于这些成名的前辈,初出茅庐的苏菲·罗薇反而最引人注目,本片能在悉尼电影节上收获一片赞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位少女新星演活了16岁的美丽凯特。
她无畏无惧地完成了导演要求的所有情爱镜头,并用一脸可爱的小雀斑征服了悉尼电影节的评委和观众,《滚石》特派记者看毕甚至打出了四星半的高分。
在影片中,苏菲·罗薇将凯特的纯真、懵懂以及对爱情的勇敢追求诠释得淋漓尽致。
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少女的灵动与活力,让观众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在禁忌之爱中挣扎与成长的16岁少女。
而无论是回忆与现实交叠出现的高超剪辑手法,还是对澳洲风情的美妙浓缩,《美丽的凯特》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完全有理由成为文艺影迷的新心水。
影片通过巧妙的剪辑,将奈德的回忆与当下的现实紧密交织,让观众在时空的穿梭中,逐渐揭开那段尘封往事的真相,感受着角色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同时,影片对澳洲风情的展现,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呈现,更是对当地文化、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情感的深入挖掘,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地领略到澳洲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凭借其精彩的故事、出色的演员表演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也为澳洲电影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公众号:“帕布莉卡”(书影音 学外语)
公众号:“帕布莉卡pabulika”(中日韩女明星写真集)
公众号:“pabulika”(名人名言)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段音乐 ♪ ♩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什么能触动你的心灵;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总有和你一样的人。
帕布莉卡 官网:https://pabulika.cn/
电影就像最后歌中唱的那样,轻盈的 唯美的,瞬间地挑起某种忧伤的思绪,最后在小鸟与地面接触的那瞬间最终仅存的那片伊甸园被毁灭。。。
1、个人感觉还是不大适合看这种过于舒缓的片子。
2、导演叙事手法还是不错的,剧情并不复杂,但拍的比较吸引人。
3、男主角中年和青年的两个演员长的真像。
只有我觉得这片是神作吗?
想把乱伦拍的美好吗?妹妹勾引2个兄弟,弟弟莫名其妙的记恨父亲,尼姬说得对,你就是个可悲的变态。
澳洲丽人.
题材在今天说不上敏感,喜欢的是那种叙说的方式,缓缓地进入。
无聊死了
虽然淡淡的没冲击,但配乐很赞,而且也有好好讲故事,凯特确实太美,美得让所有人宠溺,美得离经叛道
毁了室友的三观,我的还妥妥的。。。
力道不够,戏剧点在于父亲严厉导致cliff和kate双双反叛,但ned和cliff又内疚于与kate的关系,父亲与ned互相怪罪对方导致对立的情绪,那就需要把ned心理压力描述清楚,现在这种插叙除了增加悬疑性且提升香艳感,对人物塑造没什么好处,前面大段的插科打诨浪费了太多时间。不过用气走的女孩引出kate倒是还行,袋鼠的隐喻尚可
“人可以过完一辈子,却永远得不到他最想要的”。原声乐好听。时间一直在告诉我当时的羞愧。
大逆不道乱伦的丧片
男女主对白巨浪漫
死了就没劲了
凯特天蓝色的衬衫,雪白的皮肤,修长的双腿,头发在风中摇曳,组合起来就是回忆的颜色。影片回忆部分大于现实部分,乱伦主题是个美丽而危险的地带,如果导演再加入一些细致入微的表现就好了,因为感悟的缺失使得影片有纯粹讲故事的嫌疑。
wtf!
凯特带走了父亲全部的爱,萨沙这么多年的陪伴才是温润如水。
无聊
美丽的凯特,独特的凯特
“你难道想让他知道 他最大的成就 就是造就了个乱伦的女儿吗?”
水一样自然美丽的姑娘,和片尾的那首无脚鸟的歌。
有点毁三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