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档,有重磅大作,也有黑马突围。
在这一系列的片子中,发现了刚刚上了一部喜剧电影《奇遇》。
不仅排片少的可怜,而且看大家好像没看就纷纷评论了“烂片预定。
”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前去一探究竟。
2个小时的观影,有不少好笑的点以及情节,可到现在这个社会情况下,笑着笑着的时候突然就僵住了,因为,好像看到了自己当下的一些影子。
总结起来就是:少年,你怎么不笑了?
这不是你梦寐以求的长大吗?
18岁的黄遇奇,穿越到了中年的自己身上,而后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
穿插着职场,生活,婚姻,亲子关系等等,每一个都是中年人难以言说的痛点。
而我们好似在这些痛点里,慢慢变得僵化,就如同网上说的,生活的重锤将我锤成了牛。
这两个小时就像做了一场美梦,虽然可能梦醒了,我依然还是那头牛,但至少我再一次想起了那个18岁意气风发的自己。
说到18岁,我想起了我的高三,湘西州民族中学369班。
在高考的前一个月,我们的班主任吴雁在一个晚自习,让我们每个人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交由他保存。
他给每人发了一张信纸,一个信封。
我已经不记得了自己写的内容是什么,但我依然记得那节晚自习,有人奋笔疾书,有人咬笔思考,有人潇洒几个打字,便封存了对了十年后自己的希冀。
我只记得我写了不少,也认真思考了。
我猜,那时候用胶水封住信封的18岁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吧。
2011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年了,那封信我依然没有拿回来,班主任说的是,如果大家想要拿回,可以去找他。
中间就是班主任啦这些年在外打拼,东奔西走,没有机会取回那封信。
前两年有很强大念头想要看看,但现在,突然好像放下了。
可能我没有成为18岁的自己信中所希冀的那样。
但这14年我依然也有自己的闪光时刻和奇遇啊。
赚到工资后给父母换手机,给外公、外婆、奶奶包红包,工作上得到认可,工资翻了几番,体验了很多新奇的体验,去到了不同的国家看风景。
虽不如意的更多,但依然要相信,未来的日子,还会有奇遇啊!!!
就像中年的黄遇奇,虽然有很多“困境”。
但我相信,他和妻子结婚时,双方是相爱的,孩子出生那天,捧在手里是感动的,工作拿到offer的那天,是开心的。
所以,各位“黄遇奇”,别颓了,不就是各种鸡毛蒜皮,各种压力困难吗?
去特么的,拿出18岁的勇气,相信我们的未来还有“奇遇。
”
真的被贾冰和王皓主演的《奇迹》笑到了,双向穿越的设定,全员喜剧人加盟,让人观影的时候频频发出爆笑,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一场轻松解压的治愈“理疗”,身心大获裨益。
以前总觉得现代人越来越抽象,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愈发“美丽”,但是看了《奇遇》,让我惊觉在千禧时代生活过的人们也别有一番独特的精神状态。
互联网兴起,时髦的“杀马特”穿搭,录音带里传出振奋精神的音乐......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昂扬的,甚至有些“过度”兴奋的,不得不夸夸影片里的千禧复古风置景和服化道,让人梦回那个经济上行的摩登时代,相信很多80后和90后的朋友在看电影时都有一种亲切感。
但即便是在那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人,人生依旧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难题。
就像故事的主角黄遇奇,不论是青葱少年还是中年大叔,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烦恼。
人在失意落魄时,会陷入自我怀疑:“人生要完蛋了吗”?
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关于“重启人生”题材的影视剧,《奇遇》以其浓烈的千禧时代风格引发共鸣,又以双向穿越的设定满足观众想看到更多元改写人生的可能,在喜剧外衣的包装下,笑着看完影片的人心里有了一种更为豁达面对人生的心境。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里,生命不可重来,我们无法回到过去重启人生,但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处理繁杂事务的心境,是可以重新整理的。
我们实际缺少的不是重来一次的机会,而是对生命的热血和激情。
摆正心态,重燃热血,才可“逆天改命”。
中年的黄遇奇落魄得让人心疼,职场受排挤,家庭不和谐,看起来人生处处碰壁,人生没有光芒可言。
但是当他和青年黄遇奇灵魂互换后,原来颓废丧气的中年大叔,丧气的状态立马反转,不仅有活力、有激情,而且敢质疑“规则”,敢挑战“权威”,那种只有年少时期才会有的直率和激情,那种眼底再次焕发明亮与清澈,是由内而外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果然,拥有一颗年轻的灵魂,才是“不老”的秘诀。
联想到自己,工作了以后班味儿越来越重,在很多消极的时刻幻想人生能重来一次才能解决掉眼前糟糕的事情,看完电影才发觉,原来自己只是在日复一日中失去了对生活探索的热情,慢慢失去活力,变成无聊的大人。
其实我们应该对人生充满激情,对生活抱有期待,才能有“奇遇”人生,最重要的是以何种心境面对生活,摆脱那个日渐麻木的自己,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
被两位黄遇奇的演技震惊到了!
少年黄遇奇,18岁的身体装着43岁的灵魂,整个人透着一股“少年老成”的沧桑感中年黄遇奇,43岁的身体装着18岁的灵魂,虽然满脸褶子,但少年感十足!
越瞅越可爱!
电影《奇遇》里面有句话很打动我:“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境”愿你我不管多少岁,都永远活在18岁!!!
当18岁和43岁的自己相遇,会发生什么?
片名已经揭晓,这是一场奇遇,是神奇的相遇,是遇见奇迹的发生。
这是一部轻松搞笑又解压治愈的好电影,既能让你开怀大笑、又能带来人生思考,绝对是近期值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可以当做是成年人的解压神器、是献给中年人的疯狂喜剧。
贾冰在两种年龄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自如,43岁的中年社畜带点丧气又懒散的样子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年近半百的中年男子,似乎人生已经可以一眼望到头,于是便已经躺平,对周遭的一切都丧失了进取心和好奇心。
而当18岁的自己穿越而来之后,年轻的会灵活变通的脑子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下子为原本死气沉沉的生活带来了崭新的昂扬姿态,平静的生活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比如,带头准点下班、在游戏里毫不留情地直接怼领导,这些无视领导的威压、轻易就整顿职场的举动,想必在中年社畜们看来是十分解压、很燃很爽的。
当然,穿越后的错位也带来了一些笑点,许多25年前难以想象的东西,在18岁的自己看来一定是非常新奇,在不了解这个时代的情况下非常自然地带出了不少笑点,青少年的莽撞和天真在不同场合得到了印证,在旁人看来有些尴尬或者不明所以的行为,屡次逗得人捧腹大笑。
王皓此次的表演也很棒,外表上带有少年的清爽与朝气,而内心里却住着一个43岁的老灵魂。
他把43岁中年人充满了“老奸巨猾”和人情世故的处事方式表演的很到位,能够让人相信少年的身体里确实有一个有点油腻圆滑的中年人。
无所不用其极地故意博取眼球、借用电视台的平台来宣传自家铁锅炖生意,在店门口与朋友打配合、大搞饥饿营销,都是利用多年后很常见的营销手段来扶持家里的生意,同时也展现出43岁的自己在获得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油腔滑调、心思灵活的一面。
近年来,杨皓宇在多部大银幕作品中都有出色表演,这一次也不例外,将父亲的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年轻时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很多,而直到老了还是惦记孩子、一门心思为了孩子好,坐在轮椅上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把作为秋游费的“最高大奖”递给贾冰的那一刻,我相信有许多人都红了眼眶,为这样纯真无私的父爱而感动。
电影在轻松搞笑的外壳下面,包裹着严肃现实的内核。
18岁的头脑来到43岁的身体中,最初感受到的是成年后无拘无束的自由,包括“染发自由”“可乐自由”等,可是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父亲高昂的住院费用、工作上被人扣的黑锅,未经世事的18岁青年也必须要承受这些“自由的代价”。
成年人的世界远没有青少年那样单纯,这里有许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欺骗背叛,享受到成年人的自由、也要面对这些人性的黑暗面,要学会应对这些困难。
另一方面,阅尽千帆的43岁中年在穿越之初就认定了要一门心思搞钱,利用此后多年的丰富阅历来帮助自己家里挣钱,却在这个过程中与曾经很要好的朋友们渐行渐远,直至此时才意识到,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终于寻回了自己的初心。
43岁的他,终于学会了暂时放下眼前的苟且,抬头望向诗和远方,去追寻那些曾经被自己抛弃的珍贵的东西,在身体和心灵两个层面上都回到了18岁。
身为中年社畜的我们或许也应该思考,是否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失去了什么?
如何找回遗失的美好?
暑期档这部电影《奇遇》真的给我笑到打鸣了,本来以为就是部普通的喜剧,没想到看完直接让我魂穿回青少年时期,那些中二又羞耻的回忆全被勾起来了,尤其是电影里角色那头“杀马特”“非主流”发型,简直跟我当年QQ空间里存的照片一模一样!
《奇遇》玩的是“灵魂双穿”的设定,不是简单回到过去或两人交换身体,而是“灵魂×时空双向穿越”——43岁的中年大叔黄遇奇,和18岁的叛逆少年黄遇奇,俩人灵魂互换。
一边是中年大叔顶着少年的身体,在高中老师办公室一本正经地讲“过来人的经验”;另一边是少年魂穿到中年大叔身上,对着啤酒肚和发型崩溃,还得应付中年人的职场pua,这种反差感导致爆笑百出。
贾冰在演中年的黄遇奇时,把那种被生活磨平棱角的疲惫感,还有灵魂互换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演得特真实又好笑。
“活成了他人的配角,自己的反派”,是他在魂穿前的状态。
王皓演的黄遇奇把八零九零那个年代的“非主流”心态形态,都拿捏得特别到位,俩人互演对方年龄阶段状态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两个灵魂在不同身体里的“碰撞”,看得人又爽又过瘾,还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重生设定用来制造一种“开挂”的感觉,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但是《奇遇》的开挂带来的是有点深度有点内核。
开挂前的剧本是难以翻盘人生,特别能戳中成年人的痛点。
43岁的黄遇奇,活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样子——为了养儿养老,放弃了年轻时的跑步梦想,每天在办公室赔笑脸,对着领导点头哈腰。
而18岁的黄遇奇,正处在对未来充满热血激情又无畏的阶段,这俩人互换灵魂后,才开始真正的重学人生必修课。
中年黄遇奇在少年的身体里,重新跑步,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放下过理想;少年魂魄黄遇奇在中年人的生活里,看到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成年人对生活的妥协。
电影将理想和现实的错位呈现出来,引发观众对人生选择的探讨。
电影里有些台词越品越有道理。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少年觉得43岁是妥协,43岁才懂得18岁的热血无畏有多珍贵。
年轻时总觉得长大是件特酷的事,真到了中年,才开始怀念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发现,自己心态放松了,内心暖暖的,正如电影台词金句一样,只要心态摆对了位置,不论你正处在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时期,一样可以过好生活。
对人生的热情重新加载,找回自己年轻时的自信是对自己最好的“医美”。
开头就吸引我了,看完片子,真的像喝完了一大杯碳酸饮料,又爽口又甘甜!
嘴里还冒出满足的泡泡!
《奇遇》本意是指意外的奇特的相逢,我想这部片子里还有另一层含义吧!
那就是与奇迹相遇,那这怎样做到的呢?
本片设定很新奇!
43岁的黄遇奇在25年才有一场的流星雨的神奇作用下,和18岁的自己撞了个满怀,这一撞可不要紧,两个人的灵魂到对方身体里了!
简而言之,灵魂双穿了!
每个人都不满意彼此的自己,于是开始使劲浑身解数来让自己人生发生转变,但到最后发现,唯有通力合作,才能真正改写人生,不留遗憾。
马多导演的电影开山之作,着实惊艳,每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都不该被辜负!
电影真的是太懂我们年轻人的爽点了!
18岁的黄遇奇在办公室玩“萝卜蹲”游戏,真的是游刃有余啊!
年轻脑子就是好使,无知无畏又怎样,初生牛犊的年龄正是开挂的契机,不但能成为游戏王者,还能开辟“新地图”呐,新游戏和新规则都不在话下啊!
年轻人整顿职场,必须到点下班!
而43岁的黄遇奇用直播思维,不惜装腿伤来巧用电视直播获得更多媒体关注,目的就是帮助父亲老黄一步步将自家铁锅炖生意越来越大,再创辉煌!
中年人的生存智慧和丰富阅历在此刻得到了最大展现,虽然是错位的年龄,但格局打开,还真的能另辟蹊径,带来好的心态,而好的心态不就是成功的开端吗?
电影当然没有止步于此啦!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算什么,敞开心扉,直面内心真实的想法,重塑那个勇敢,只想跑得再快一点,抓住重要的人,维系好友谊、爱情和亲情,这才是热血的真正含义吧!
特别指出本片的亲情戏份,真是看哭我了,杨皓宇老师饰演的父亲老黄每次出场,都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这么淳朴的,一心为儿子着想的父亲,恰好代表了当下非常流行的“不扫兴的父母”。
他爱自己的孩子,能看到孩子的诸多闪光点,所以他总能鼓励孩子,陪伴孩子,给孩子以力量,这种心态也影响了43岁的黄遇奇,他终于了解了自己和孩子黄梓产生矛盾的症结所在,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赢得尊重的前提是给予对方同等的尊重,这场“奇遇”,43岁的黄遇奇成长了!
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一直是那一个敬畏规则,尊重对手,珍视自己人生的人。
所以,不要妥协退让啊!
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啊!
不要成为无趣的事事计较的大人啊!
须知“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与平庸的自己和解,过好自己的日子,掌握生活的节奏,这样已然很好。
这是跟男朋友去影院看的第三场电影,我以前其实不是特别爱去影院看电影,相比于影院我更爱自己在房子里戴耳机看电影,但是跟男朋友去看的每一场电影都很美好这个电影笑点很多,虽然影片中一些镜头有些脱离现实,虽然影片设定有些许俗套,但是我还是很有共鸣,因为我跟男朋友的相遇在一起的经历也算得上是我人生的奇遇影片中男主是类似我们众多平凡人中的一员,因为一场流星雨拥有了奇妙的际遇,虽然他们互换身体后依然很平凡,但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基调,平凡,平淡,跟男主一样,我很珍惜我人生的奇遇,电影散场的那一刻,我又萌生出了此生无憾的想法,我其实不太想经历以后,因为现在太美好了,我男朋友不喜欢这种消极的话语,所以我不仅仅因为他不喜欢,我也要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奇遇努力
在这个暑期让我们一起跟随《奇遇》的脚步,回顾青春岁月,用一颗充满希望与热情的心,去释放心灵的压力,穿透生活的阴霾,迎接一场流星雨后,重新找回的人生热情。
在电影中,主角黄遇奇(贾冰饰)作为一个中年社畜,面临着职场的困境和家庭的矛盾。
他的生活仿佛被各种琐事和责任所束缚,成为了一座无形的围城。
然而,通过一场意外的灵魂互换,黄遇奇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试图走出这座围城。
贾冰和王皓分别饰演了中年和少年时期的黄遇奇,两人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不同年龄段的黄遇奇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年黄遇奇的疲惫与无奈,少年黄遇奇的朝气与活力,在两人的演绎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奇迹再现”作为电影的核心精神,强调了信念与行动的重要性。
主角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目标。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仅让主角在故事中不断创造奇迹,也激励着观众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命运,夺回属于自己的美好。
通过黄遇奇的故事,我隐约中能到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压力和困境。
同时也有了对于自身生活的反思和思考:我们是否也被生活、身份和关系所束缚?
我们是否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往往充满了各种规则和束缚,这些规则和束缚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然而,电影中的黄遇奇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身处中年,也可以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拒绝成为被生活磨平棱角、失去激情的无聊大人,而是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和未知。
电影中黄遇奇与父亲之间的亲情线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无论是中年黄遇奇对父亲的愧疚和思念,还是青年黄遇奇对父亲的叛逆和误解,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使得电影能够触动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情感共鸣。
电影《奇遇》中的贾冰表现十分出色,展现出了生动自然的演技和切换自如的角色塑造能力。
他通过精准地把握角色性格和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角色形象,并带来了高级的喜剧效果。
老黄(杨皓宇 饰)这一角色,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展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爱,以及面对困难时坚韧和乐观的父亲形象。
杨皓宇表演细腻、风格真实自然,没有刻意追求夸张或做作的效果,让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波动。
为全片带来了深刻的情感高潮,同时也塑造了今年银幕上几乎最好的华语片父亲形象之一。
《奇遇》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观众的青春记忆,无论是非主流的潮流符号,还是杀马特的精神内核,都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共同的语言和记忆。
尽管时代在变,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不屈,始终是青春不变的底色。
曾经幻想过很多次,如果时光能倒回,我要做些什么?
想必好多人会觉得,人生有很多遗憾,如果命运能够改写,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一定会珍惜跟家人共度的时光,一定会尽早在某些地方买房,一定会这样那样……大多数我们想改变的历史,都是在当时的认知和条件下,形成的结果,但一路走来,到了如今的年龄,冷静的想一下,如果真的回到过去,我们真的有能力改变吗?
看过韩国旅行综艺的一集,导演问姐姐们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要重新活一次吗?
姐姐们深思熟虑后,都是否定的回答,因为过去的一路艰辛,成就了现在的自己,过好当下才是她们睿智的选择。
电影诙谐幽默,尤其贾冰的演绎轻松自然,是一部不错的消夏喜剧。
今天在影院邂逅了一部名为《奇遇》的电影,它带来的是一股自然的喜剧之风。
没有刻意为之的尴尬笑料,也没有故作高深的台词,一切流淌着日常的烟火气,恰恰是我最钟爱的那类自然喜剧。
影片编织了一个令人心动的假设:当43岁、已然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你,意外与18岁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互换躯壳。
这是一场跨越25年的“双向奔赴”,而连接他们的,竟是一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小企鹅。
如果是你你会对那个莽撞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少年说些什么?
你会试图改变什么,或是守护什么?
这几乎是每个人心底潜藏的渴望。
然而,那份独属青春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意气”,似乎真的在时光流逝中渐行渐远。
电影用它的方式提醒我们:青春或许更是一种心境,而非仅仅一段年华。
片中,43岁的主角在老师办公室那场自然而然的点烟、发烟戏份,荒诞又充满反差,令人忍俊不禁。
其后精心设计的滑倒桥段也贡献了精彩的喜剧效果。
影片的美术设计尤为用心,开篇那台像素模糊、方正笨重的老式电脑,瞬间将我拉回小学初识互联网的岁月,浓郁的怀旧气息贯穿始终,甚至延续到片尾字幕与彩蛋的同步播放中。
彩蛋里,后街男孩那首旋律洗脑的《错错错》和成员们冰淇淋般的彩色发型,瞬间引爆了我的童年记忆,那份熟悉的旋律让我离场后仍忍不住哼唱。
电影对青春细节的捕捉同样精准。
学生时代师生间的微妙关系,家长会上昔日“吊儿郎当”的同学成了老师的戏剧性反转,都处理得饶有趣味。
尤其那件被画满动漫角色、挂满手串的校服衬衫,正是我们那代人张扬个性的青春图腾。
这些元素无疑会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倍感亲切。
这场穿越,最终成为了两段人生的救赎与和解。
18岁的少年终于有机会登上领奖台,拾回本属于自己的荣耀;43岁的中年人,也在弥补过往遗憾的过程中,找回了部分迷失的勇气与纯真——那正是被成人世界规则磨损掉、却无比珍贵的“非大人思维”。
影片那句点睛之笔直抵人心。
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最近的迷茫。
我正经历着对未来的焦虑:对工作的不满、对稳定与薪酬的担忧、在考试浪潮中的随波逐流,以及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渴望与现实困境的交织。
我仿佛一片浮萍,被水流裹挟,失去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电影让我惊醒:最可怕的,不是年龄增长,而是在这过程中彻底遗失了那份少年心境里的勇气、纯真与对可能性的相信。
影片结尾的彩蛋堪称点睛之笔:黄遇奇父亲圆梦真正的夏威夷之旅、成年黄遇奇支持儿子的跑步梦想、厚街男孩三人组成功出道、老板的恶行终遭揭露并受到法律制裁。
而最具命运讽刺意味的是,老板父亲因投资儿子的虚假项目而落魄养老院,与黄遇奇父亲晚年的安好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圆满的结局,既是对主角双向救赎的嘉奖,也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慰藉。
走出影院,《错错错》的旋律仍在脑中回旋,但更挥之不去的,是那份关于“心境”的叩问。
愿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我们都能在心底为那份“少年的意气风发”保留一席之地。
因为保有它,或许才是抵御生活平庸、找回真正方向的关键。
高清中字,老桥段,没看点
烂
莫名其妙
真是给人看笑了,祝成功。
为了看90年的《恐怖游戏》,看了个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