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想吃掉你

Je te mangerais,我吃定你,你是我的蕾丝边,You Will Be Mine

主演:Judith Davis,伊希尔·勒·贝斯柯,约翰·利贝罗,爱迪丝·斯考博,法比恩·巴布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9

《我想吃掉你》剧照

《我想吃掉你》剧情介绍

我想吃掉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玛丽(朱迪斯•戴维斯 Judith Davis 饰)从乡下来到法国里昂国家音乐学院进修钢琴演奏,借住在童年好友艾玛(伊希尔•勒•贝斯柯 Isild Le Besco 饰)的公寓里。儿时很害羞少语的艾玛长大后变得成熟自信,让玛丽深深着迷,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玛丽所在的学院学期末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弹奏舒曼的狂欢节外加两首自选歌曲,因为课程上高标准的要求,玛丽不得不牺牲很多娱乐时间来严格练习钢琴。因而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艾玛陪伴下度过,二人分享着彼此生活的快乐,感情日益深厚。一次舞会上玛丽受到陌生男子的骚扰无法脱身时,艾玛及时相救,并给与安慰,使玛丽倍感温暖,二人的爱欲一触即发。但艾玛对玛丽日益强烈的控制欲却让事情走向了不可控制的方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忧郁大唐重案组最终仪式蓝色废墟19车朱家花园被遗忘的战役生死爆破三更在盛夏等待特别篇门徒说谎的山歌死的赞美指匠情挑最佳李纯信三分之一格雷迪的农场说老公坏话妈妈加我等于十爱情竞争太极宗师之太极门伯尼偶像星愿外传人生真美丽钢铁少女孟买往事蝉蜕校园往事送行西伯利亚和他

《我想吃掉你》长篇影评

 1 ) 配乐救了这电影

玛丽根本就不爱爱玛啊。

她只是单纯的迷惑了,放纵了,妥协了,不过到最后还是选择全身而退了。

像是完成了一个人的旅行,一路收拾迷失的情感,在钢琴曲中沉淀浑浊的思绪,回到了最初的自己。

而爱玛一厢情愿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偏执激烈,要占有,要满足,从不理会别的,只管爱。

直到最后的幻灭。

但有谁能说她燃烧了自己就不是快乐的呢。

说不定,艾玛就是享受爱情带来的悲剧感呢。

至于玛丽跟男人关系的不痛不痒,只是说明她还没有遇见Mr/Miss Right。

并不能作为她爱爱玛的证据。

不过玛丽对爱玛是有感情的。

有欣赏:多年之后相见,她欣赏爱玛的气质,喜欢和她一样的装扮。

有好奇:对于独居在一间大屋、身为画家女儿的爱玛,有出自本能的好奇。

有不舍:这不舍来路不明,出自于玛丽的心软和善良,又或许是出自于爱玛对她的依赖和祈求。

有愤怒:玛丽对艾玛感情的偏执和激烈感到压抑和痛苦,也最终造成了她对艾玛的疏离。

她们互相吸引,彼此欣赏。

在某些温情和脆弱的时刻,玛丽也曾流连于爱玛的眼角眉梢,甚至沉迷在爱玛的拥抱亲吻中。

但仅止于此。

没有继续。

发展到后来,她宁愿和陌生男人鬼混,也不愿接受和爱玛同居一室。

如果有哪怕一点爱情,玛丽也决不会这样伤害艾玛啊。

艾玛的爱极端浓烈。

这并不是她的悲剧所在。

她的悲剧在于,这是一出独角戏。

她的迷恋、宽容、妒忌、决绝,用尽了全部力气的爱情,在她爱着的人眼里,什么都不是。

她爱的人以她为耻。

所以艾玛是所有爱起来不要命的拉拉中的一位。

而玛丽是一名迷途知返的小女孩儿,她困惑纠结过,但不代表她爱过。

所以这是一部不好看的没有爱情的电影。

你是我的蕾丝边。

我爱极了这个翻译。

真是巧妙而含蓄,是我听过的最动人最贴切的说法。

是配乐拯救了这部你情我不愿的电影。

舒曼的钢琴曲使整部电影充满了优雅浪漫的气息。

 2 ) Je te mangerais

从开始看就想对她们写些什么,于是看了一些别人的看法,发现多数是围绕着占有欲展开的。

总有人指出艾玛的占有欲太强,但每每看到此类评价心中总是生出些许质疑,看完全片方才明白。

欲占有者,往往选择据为己有或毁于己手,然何艾玛却选择自缢。

这不像是欲占未成而做出的选择,却像无奈中萌生出的绝望所吞噬耗尽的仅存的情感的最后的宣泄与倾诉。

两人确实互相有所吸引,但纵观全局,玛丽的爱似乎更倾向于钢琴。

她因钢琴而来到艾玛身边,因钢琴中的失利而迁怒于艾玛,为了钢琴而结交男友,为了钢琴而“冒险”搬回艾玛的家。

此中玛丽的男友与其说是用来刺激艾玛,到更像是对其钢琴事业的保护伞,他可以使玛丽在一定程度上离开艾玛的“性骚扰”,使其自身对艾玛德渴望得到相对的安抚,已使其平静的参加比赛。

想到这里,又一个问题产生了:玛丽这么做是否是想逃避艾玛?

显然不是,玛丽在男友离开前邀请其一同搬去他的亲友家,但玛丽没有同意,显然玛丽并不是可以轻易舍弃艾玛的,说的具体一点:我们无法判断玛丽对男友是否真的有感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玛丽对于艾玛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与依恋,我也非常愿意将其称为爱。

我也相信玛丽是爱艾玛的。

在玛丽参加比赛前与艾玛的对话中,我们也有所佐证,玛丽始终没有对在比赛结束后离开艾玛与否做出过正面回应。

有理由相信玛丽是不会离开的,而其缘由便是对于艾玛的爱。

如同一切悲剧故事一样,相爱的两人的悲剧结尾总是有着某个矛盾因素在作祟。

此处的矛盾因素,便是玛丽内心对于同性恋的不认同及无法抑制的对艾玛的感情。

健康完整的家庭环境使玛丽有着传统与执着的伦理观,这是她难以敞开心扉去面对和接受与艾玛的彼此热恋。

这种强烈的自我冲击与自我束缚将玛丽抛来夺去。

偶尔的与艾玛的激情无法释放其内心矛盾挣扎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反而加剧着这种自我毁灭式的内心冲撞。

最终影响其钢琴演奏,迫使玛丽将内心压力的罪魁祸首指向艾玛。

事实上我认为艾玛与钢琴对玛丽而言并不是一对矛盾起,而正是因为玛丽内心的争斗使她将艾玛与钢琴放到了天枰的两端。

于是相较之下不难看出,玛丽更爱的是钢琴。

回头说说艾玛。

我实在是很难看出她所谓的强烈的占有欲,她的生活中更多的似乎是寂寞与孤独、无奈的隐忍与别无选择的接受。

在影片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远离父母独自面对生活与学习压力中成长起来的看似坚毅、冷漠、独立、自信、略显高傲的艾玛。

但这一切不过是孤独中敲磨出的自我保护与安抚的外表,是十余年独立生活所赋予艾玛的唯一“财富”,唯一的保护伞。

然而它却在艾玛对玛丽无法抗争甚至毫无还手之力的爱面前不攻自破、土崩瓦解、支离破碎。

在玛丽面前,艾玛重又变回了一个无力的小女孩。

她无法为玛丽赢得参加比赛的机会,无法消除玛丽内心的矛盾,无法获得玛丽的爱与肯定,甚至无法阻止玛丽搬走。

于是她只有重新选择忍受,忍受寂寞与被抛弃。

甚至去抓住那如同自残的最后的救命稻草,同意玛丽和男友一同搬回来。

当看见赤裸的玛丽与男友时,其内心充满了奋恨与无奈。

这便是艾玛的矛盾,无法割舍的爱恋与追之更疏的彼此的距离。

最终艾玛将这个矛盾发泄到了玛丽带回来的中年男子的身上。

而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使得玛丽在面对艾玛的穷追不舍中找到了自信,掌握了主动。

这也夺走了艾玛最后的仅存的一丝保护伞——自信,将其推入更深的绝望。

于是艾玛有了玛丽参加比赛后将离开自己的预感,而她深切地知道这次离开将是永远的不可逆转的。

不经意之间,艾玛与玛丽产生180度的逆转。

原本高傲自信的艾玛,变得绝望、无可奈何。

原本稚嫩、对大都市无所适从的玛丽,却变得自信、张扬。

(在开始与结尾两人发型的转变上,也许就带有作者的这一寓意。

)于是,自杀成为艾玛唯一的选择,她无法在以后的日子中重新找回自己那已经支离破碎的自信与高傲,无法在自己的所爱抛弃自己之后再次独子生活。

无所适从的艾玛在父母的离开后,又一次被玛丽禁锢与那个空旷生冷的家中。

最终她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她不愿再独守的“牢笼”,她要去玛丽那里,去见证那于她无关的她深爱的玛丽的成功,牢记那一刻,并且永远的不再回来。

或许艾玛在走出房门的那一刻并没有想死,或许她依然希望可以唤起玛丽对她的爱。

但在于玛丽的爱的争斗中,她已失去了自我,她与周围的一切相比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看到玛丽的成功与她家人的紧密相随,孤独感再次袭来,将艾玛拖入绝望的不归路。

使我感到庆幸的是在影片结尾,艾玛并没有死。

这使得艾玛与玛丽的爱恋萌生出了无限的可能。

玛丽是否能够借着艾玛的鲜血冲破其内心的枷锁,去拯救艾玛以及她自己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呢?

 3 ) 别抱着看梁祝的心态看

因为评分不高差点错过好片子。

与大多数情结曲折结局鲜明的拉片不同,这是一部很生活、很真实的影片,表达着一种女性对爱情特有的纠结。

没有为故事刻意制造“伪高潮”,没有刻意地煽情,结束之时让你无从评断这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就好像在生活,你身处其中看过客匆匆无从评判自己的人生经历的一幕幕是喜是悲)。

除非你和主人公一样体验过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欲望的压抑,否则就难以理解这个死缠着玛丽不放的“变态女人”。

 4 ) 是占有欲吗?还是更动人的爱情?

我想只有法国的导演才会把爱情拍得如此偏执。

我想艾玛爱玛丽,玛丽也爱艾玛。

只是个性不同。

一个自控而执着,一个任性而迷茫。

玛丽说她还没有FALL IN LOVE。

她对他们只是喜欢。

甚至那个中年男人也只是她逃避内心的追问的掩饰。

就像那位音乐老师说的玛丽的钢琴弹奏不是不好,只是怯场且缺乏专注和自控。

难道这不是也在说明玛丽对爱情的态度吗。

她不是不爱艾玛,只是她不懂怎么对待一个女性朋友的倾慕,也缺乏专注的回应。

因此她只有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让自己远离与逃避这个对她而言太过复杂的问题。

艾玛一眼看穿,她从玛丽对她索取的回应中知道她内心的感受,所以她说你害怕面对。

关于爱的占有欲,我觉得艾玛很难说是个占有欲特别强的人,可能多年孤独的生活让她有乖张的个性,但她是否特别想占有艾玛,我想未必,否则她不会同意让艾玛和她的男朋友住进她家,相反我觉得她特别隐忍,她在压抑她过热的感情,然而每次的压抑带来的是更大程度上感情的释放,因此才会显出特别强烈的爱的冲动。

这点上我想暗恋过得人都能明白这种感受。

爱情本身不就是自私的吗,毕竟是两个人的事,哪里容得下第三人的存在呢。

我喜欢艾玛在玛丽的钢琴弹奏没被电台选上而在她老师面前为玛丽做得辩白,说得真好,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能够这样的学钢琴,本身就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付出了更多艰辛的努力,这一点本身就很动人。

她说得很对。

就像她割腕前,在玛丽的比赛现场,演奏完后,她第一个站起来鼓掌,还有什么比这感人的呢,她对她的才华是真心的欣赏与祝愿。

所以在看到她割腕倒地的时候,玛丽虽然没有走上前去,但是在夜幕下的车窗内,她留下了眼泪。

她知道有一个人爱她如生命。

我想吃掉你,不如说我想和你融为一体。

这是爱情最高境界的追求。

和占有欲扯得上什么关系呢。

 5 ) 你是我的蕾丝边

当你第一眼看到现在的我,你说我变了。

是的,我已不再是彼时那个害羞胆怯的女孩,我偷偷地把爱你的心藏到了那些诡异的油画里最黑暗的角落。

然后我一脸骄傲,迎接到我家借住的,我爱的你。

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

你喜欢我身着奢服的华美模样,你羡慕我一个人居住在那样大的房子里,你羡慕我有一个作画家的母亲。

我何曾不是如此深刻地爱慕弹钢琴的你,你的指尖。

我没有家人。

没有朋友。

没有社交生活。

我所拥有的,我想拥有的,只有你。

而你呢,你有爱你的家人,你刚到钢琴学院就结交到一群朋友,你性感得让每一个经过你的男孩都想要占有你。

对你来说,我不过是一个同屋居住的旧时老友,不过是房东罢。

跟着我去医学院的派对。

好玩是吗?

男孩们都围着你,他们缠着你。

你到处寻找我的帮助。

看,你明明就需要我。

依赖我。

那个混蛋想要强暴你。

另外来来往往的那些人,也都是混蛋。

他们是一伙的。

只有我才能帮助你,只有我才爱你。

你难道还看不出来么?

你就那么喜欢跟男孩做爱?

很爽么?

你说不是,你说你不爱他,那你爱我吗。

在无人的偏厅,我拥抱着你,亲吻你的额头。

抚摸你。

你也迎合着我。

亲吻我,爱抚我。

我以为你也爱我。

可是你呢。

你却突然跑开。

你鄙视我。

你恨我。

从此你指尖流泻出来的音符不再流畅,就好像是溪流遇上了巨大的石头的阻碍。

你越来越恨我。

我懂。

你觉得是我让你的心绪不定。

你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自然而然的。

认为是我的错。

我爱你到恨你。

我把你推到钢琴上。

强迫你跟我在一起。

你如果真的不想,你大可以努力挣脱。

可你却让我发现,你也要我。

原来你要的是这个。

我懂你。

你却逃避你自己。

钢琴比赛。

你没有入围。

你弹得那般好。

为什么那些老太婆听不懂你的琴音。

于是我大声地抗议着,控诉说她们是不公平的。

我做的都是为了你。

你却更加的恨我。

想要离开我。

你跟你父母说你要走读,你宁愿坐2个小时的火车,都不愿再与我住在一起。

你跟班上的男孩做爱。

你明明不爱他。

你就是这样喜欢折磨我。

你不单在折磨我,也在折磨他。

你这个不明就里的傻瓜。

我去求你原谅。

我的父亲离开了。

我的母亲下落不明。

而你又在哪里。

我求你回来,回到我身边,做我的朋友。

就算带着你的男人也可以。

只要你在我身边,什么都可以。

我以为我能做到的。

真的。

可是,就像他说的。

我占有欲太强。

你是我的。

只是我的。

然后他终于走了。

只剩下你和我。

你为了躲避我,跑到酒吧去。

喝醉后带老男人回家。

跟他做爱。

我恨你们。

我拿雕像,狠狠地朝那个男人的头上砸过去。

好多的血。

我害怕极了。

警察来了。

我多么怕他们会把我带离你身旁。

可你随意地编了一个故事。

好像就是那么回事一样。

警察相信了,是那个男人的错。

我只是为了保护你。

可是我想,你真的离我越来越远了。

你要去比赛的那天。

我呆呆地看着你和你的家人从我的屋子里离开。

如果你得了奖,你就会永远离开我。

我不敢去。

我不敢去。

只有我一个人的房间里。

我抚摸着你穿过的那些衣服。

那件红色的连衣裙。

是我们第一次做爱时,你穿在身上的。

于是我穿上它。

我想着你。

我会永远跟你在一起。

我一个人走到赛场。

你母亲看到我,邀请我一起坐下。

你弹得犹如行云流水。

正是我爱的你。

我站起来,用力鼓掌。

每一个听众都用惊诧的眼神看我。

我不在乎。

所有人都起身去祝贺你。

我好像是置身事外。

最终我还是一个人。

我用力的去拥抱你。

我最后的力气。

用来拥抱你。

你又被人群淹没的时候。

你没有发现血从我的身体里,一点一点地溢出来。

不能拥有你。

我只有死掉。

 6 ) 锦瑟华年谁与度—评玛丽

严冬,最后一抹夕阳,在四面渐浓的黑色里混进了一丝鲜红。

可着晚霞披给世间的薄纱,也带不来寒夜里的温暖。

繁华如影,匆匆退去。

玛丽坐在车里,泪光闪闪。

这时BWV974在大提琴的深情泣诉下,颤入心弦。

一年的经历,成功的喜悦,艾玛的诀别,总说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而这锦瑟年华又要与谁度呢?

玛丽的青春年华应该与钢琴共渡的。

这是一条事先就选好的路。

正如第一节课上提到的“狂欢节”一样。

生活就像人们带着各种面具,怀着不同目的去参加一场假面舞会,一个个演着自己的角色。

这是必选曲,是必须经历的。

玛丽一家生活拮据,姊妹众多,进修学琴不仅是个人事业的关键,更寄托了全家的希望。

去学院的前一晚,她精心准备,衣服,鞋事无巨细。

是啊,明天对她是多么的重要。

之后就是上课、下学、吃饭、练琴,枯燥一成不变,孤独无人诉说,甚至情欲都只与钢琴相伴。

她似乎爱上了钢琴。

是的,她爱钢琴,她应该爱上钢琴,她必须爱上钢琴。

这样才能事业有成,之后待价而沽,之后为人妻为人母……就像公式早就写在那里,只是代入不同的数值,得到一个看似不同的结果。

但是她遇到了艾玛,这是一个比她还孤独的人。

学校没有朋友,父亲故去,母亲又不辞而别。

她在冷淡的外表下,深藏着如火般期盼温暖的心。

两个人一起吃饭、说笑、购物,生活小事点点滴滴犹如“睡荼蘼抓住了裙钗线,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医学院的舞会上,艾玛救了玛丽,一颗无助的心与一缕孤寂的魂越靠越近,相互依偎,缠绵缱绻 。

幸福梦境中的玛丽突然惊醒,她怕了。

学业、家庭、前途、命运,还有可畏人言。

纷乱纠结使她独自萎缩在床上,彻夜无眠。

转天,玛丽坚定的出门,不看艾玛一眼。

她在抵抗,用纱巾挡住吻痕,用男友挡住艾玛,用逻辑挡住内心体验。

可这并不容易,钢琴课上,玛丽弹奏的琪安丽娜错误连连。

这首爱情曲是舒曼送给妻子的。

他们不顾家人反对,苦恋七年,终成眷属。

钢琴曲由心生,玛丽慌乱的不能自已。

严师冷语棒喝,艾玛炙烈如火,玛丽靠近、躲避、纠缠、逃离。

从此她心入桎梏,缠烦不清,无法自拔。

直到圣诞节前考试失败,玛丽最终下了决心,做了选择。

她从此逃离艾玛,选择了自己,钢琴成了她实现自己的工具。

从艾玛家搬出是因为此,找萨米做男友是因为此,听到男友演奏成功,她又搬回去还是因为此。

从此玛丽的琴越弹越好,直到曲成。

那夜她先与男友大吵一架,又与艾玛大闹一场,是的,她不爱他,但是,她也不能选她。

她对她大喊:“做老师?

过规矩的日子?

才是你要的美好生活吗?!

”他对她逼问:“是什么让你快乐?

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时的玛丽却诺诺地说她不知道,随后夺门而出,逃去夜店。

酒吧里她弹起了那首忧伤的孔雀舞曲。

如果艺术家对艺术的最深刻理解来源于生活体验,如果成长的意义在于失去时真切的痛楚,那么光影婆娑下,一袭白衣的玛丽正在悼念一个死去的自己。

微醺的她并不是放浪形骸,而是因为男友的离去使她不敢一个人面对艾玛。

玛丽清楚的知道,她磨坚的心壳,只有艾玛可以击碎。

随后艾玛闯下大祸,玛丽却应对从容。

可在警察面前谈笑自如的是谁呢?

是那个为了丝袜而惊慌无措的玛丽吗?

是那个找不到钥匙哭喊妈妈的少女吗?

不,相比艾玛的单纯热烈,玛丽变了。

外界的波澜再不能敲乱心房,却成了她钢琴的伴音和远航的助手。

最终玛丽一举成功,贺词、鲜花、人群、笑脸,一切美好之中,巴赫的曲子不在是钢琴的轻灵飘逸,却是大提琴的低回婉转,犹如寒风撩过琴弦。

玛丽暮然回首,艾玛的鲜血沁入了红纱,红纱里原有的自己也随着艾玛一起远去。

寒夜,容不下一丝暖意,繁华退去,清清四顾,凄然己身,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7 ) 好些鏡頭都很出色 導演Sophie Laloy 第二次正式執導, 成績不錯

來自法國的電影"Je te mangerais". 女主角Marie(Judith Davis)被音樂學院取錄, 校園離家太遠, 於是和一起成長的童年好友Emma(Isild Le Besco)分租住處. 朝夕相對, 加上Emma佔有慾強, 又不准Marie帶任何朋友回家, 二人關係由拉鋸和曖昧直到一發不可收拾.導演Sophie Laloy經驗較多在音響設計及演戲上, 第二次正式執導, 成績不錯.撇除數個太刻意的鏡頭外: 如兩個女子在鋼琴及琴譜前親熱, 又或Marie的睡衣一邊帶子掉了下來, 綜觀電影的視覺效果都很好.Marie主修鋼琴, Emma是個醫學院學生, 性格各異, 卻又頗合得來. 明顯喜歡男孩子的Marie後來也弄不清自己想怎樣. 和男友一起卻又不覺得正在戀愛. 年輕又迷失, 感情事影響學習情緒, Emma的瘋瘋癲癲後來迫使Marie要求搬回家去.好些鏡頭都很出色. 喜歡Marie常常身穿紅衣, 色彩對比鮮明. 片末Emma為Marie自殺, 那個大特寫Marie神情呆滯, 她身後只見救護人員在忙碌, 印象難忘.誰愛得多總是傷得更深. 角色轉移, 尾段Marie好像操控一切, 琴藝精湛, 不再受Emma影響.類似電影也寫過的有"Water Lilies"及"My Summer of Love".

 8 ) 配乐非常棒

看到有人说为什么法国人的爱情就是那么偏执又疯狂,我想说这话的朋友可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法国人了,既然已经给法国人带上了“偏执的爱情狂”这样的帽子,那么如果在法国片里看到稍微过激点的剧情就会觉得太过偏执。

看完这部片子后,会想到一些台湾所谓小清新同性片,无论是BL还是GL,总是将“青春”和“悲情”放得太大,总是给人感觉太过流于表面和形式化,那些电影总是给人感觉在制造一种无来由的压力、令人窒息的氛围、一条无形的鸿沟,他们好像一直在说“我们正在面对多么大的社会压力,我们的青春是多么敏感啊”,但是啊,这实在不像一部爱情片哪,至少是无法引起我的任何共鸣。

然而,我却非常欣赏这部Je te mangerais,在片中,导演没有去设定任何的框架造成性别所带来的恐慌,表现的只是微妙而细腻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不是单单局限于两个女性,有时男女之爱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部电影越过了性别,直接用最敏感的手法去表现出最真实的感情和人性,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长驱直入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吧。

非常喜欢影片的画面色彩处理,还有演玛丽的JUDITH DAVIS,真的就像印象派画里走出来的精灵。

不过,我认为这部影片最成功的还是音乐!

每一首古典配乐都恰到好处地反映了人物当时的内心情绪,尤其是片尾曲,缓缓流淌,就像玛丽眼角缓缓滴下的泪水,悲凉到决绝!

再次力荐这部影片,呵呵,兴许真的只有浪漫到有些“偏执”的法国人,才能拍出这样纯粹的片子吧。

《我想吃掉你》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