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长津湖系列第一部时,我的评价就不是很高,春节假期和朋友无聊,也没什么想看的电影,所以针对这一部水门桥,我没有特别大的期望。
看完这部电影,我大概总结了两个道理吧。
1.“如果你想真正的了解一段历史,最好是去读书,而不是看一个商业片。
”2.“中国电影在走下坡路线,并且大多数人还能接受,不然为什么现实没有改变呢,这是否也意味着国人精神文化也在走下坡!
”整个电影给予我的感觉就是志愿军全靠运气,美军就像NPC一样无脑,可以堪比那些垃圾抗日神剧。
炮兵追着一个志愿军打,我忍了,志愿军身法灵活,躲过炮弹我也忍了,可是一个飞机群,追着李晨一个人哗啦啦的投燃烧弹,我想问他是有多重要,还是燃烧弹是不花钱呢?
真就强行煽情,没活硬整呗。
另外,我现在也想不明白,李晨为什么醒了之后,发现电台可以用了,不叫醒伍千里,不叫醒战友们,自己端着电台找信号去了,是一家子组团来旅游度假的吗,还是平时称兄道弟的当成真事儿了,忘了有这个军队里上下级,离队需要汇报这些事了吗。
美军带着钢盔,志愿军打就爆头死,啊,然后志愿军带美军钢盔被爆头了,还捡条命,那这钢盔怎么,美军按志愿军量身定做的吗,可以给主要人物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权能力,但是能尊重一下事实不。
还有一个我特别想吐槽的点,就是狙击手平河那段,是,这段挺感人的,但我真的是没什么感触,因为那个时间点我一直满脑袋问号????
,坦克有四个面,火力最强的是前面,剩下三个面不说是否薄弱,但是不是火力一定是没有正面强的啊!
那为什么非要那种好像那个大无畏一样做作的戏码呢。
还有好多好多点想吐槽,就省略了,下面我想说的就是吴京,我之前没喜欢过他,但也不讨厌,看了两部水门桥,再回想战狼几部电影,我觉得吴京已经在“军人”“硬汉”“猛男”“军队”“爱国”等等这些政治正确,让人无法反驳的立场中,逐渐标签化,逐渐市场化了,我深刻赞同吴京老师所说的强大的国家男演员代表的是国家的意识。
我也的确痛恨那些歪门邪道做作的娘娘腔主宰时代的舞台,可是,我想请求您,能不接像今天这样的烂片吗。
我并不认为一个电影投入多少的资金,投入多少钱做特效请演员就是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给予观众们的答卷,或者是给予那段历史的答卷,在不传达出什么道理和感情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至少尊重历史,了解历史,并尽量的还原它呢,而不是占着好的题材,想着怎么去赚钱,赚更多的钱,难道您当初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就是为了资本吗,您扪心自问,您年少时对未来就是如此简单的憧憬吗?
基本上从头打到尾,武戏比第一部多,文戏比较少。
美国鬼子不讲武德,不仅丢炸弹,还丢燃烧弹。
双方武器存在代际差,美国装备好,志愿军只能拼精神。
为了完全吃掉陆战一师,阻止其撤退,第七穿插连和九连奉命破坏水门桥。
修一次,炸一次,如此往复三次。
虽然最后美国人用飞机直接远程运送钢筋修补桥梁,是一个创举,陆战一师得以撤退,但我军藉此战役打出了军威,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军队点卯,当伍万里(易烊千玺)报出七连只剩自己时,那种孤单令人动容。
钢七连由四道风游击队收编而来。
57年连史,5000名士兵,三次集体一等功,在漫长的连史中有1104人为国捐躯。
钢七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号码:雷公17,梅生135,伍百里161,伍千里162,余从戎221,平河280,牛腾云404,孟烦了600,伍万里677,高城4733,史今4811,伍六一4900,成才4944,许三多4956,马小帅5000。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一群有着纯洁信念的人,英雄永远值得尊敬。
回归电影本身,没有了林超贤,徐克真的有些玩不转,剧本薄弱没有深度也没有灵性,甚至侮辱了编剧兰晓龙。
个人认为第一部《长津湖》没有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出兵,第二部《水门桥》往大的方面还是没讲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赢,小的方面也没有展现出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七连精神我不懂,可是我知道七连的每一个兵都因为这六个字而坚持。
但是《长津湖》剧组比我更不懂,这种感觉很操蛋!
为什么出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唇亡齿寒这样简单的道理连我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人都知道,偏偏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参军的理由是不想让哥哥看不起?
什么是七连精神?
用高成的话来回答“你懂七连吗,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里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支离破碎的连旗。
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没声音,他们只是埋好战友,包着伤口,跟自己说又活下来了,还得打下去…” 七连就是个人,就站在这,他比这房子还高,比那树还高。
伤痕累累,可从来就没倒,所以他是钢,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前几天看了一部美国人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动画片,片中美国鬼子蜷缩在战壕里,火光下满脸惊恐,志愿军战士如同恶魔般从黑暗中冲出来。
很多人觉得这是在丑化我们的战士,可我觉得这样的表现很好,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但是在敌人的眼中,是让他们恐惧到骨髓的嗜血恶魔。
整个大厅就我们两个人,漆黑一片,仿佛我们正和七连的战士一起并肩作战于阴影之中!
谁说站在光里的人就一定是英雄!
十月份看完上部的时候,我给打了五星但是没有写长评——上部的主题比较大,上到决策层,下到连队士兵,主线又是一场大战役;影片中一些地方未必尽如人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跟后来口碑爆炸的《能文能武李延年》相比,好多地方的确需要改进。
不过当时之所以打五星,是因为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早就应该出现这样一部现象级大片来进行演绎了,它尽可能兼顾各个方面,而且全都做到了不错的水平,这完全就值五颗星呀!
——所以能有那样的票房也是毫不意外的事。
那时候已经知道下部叫做水门桥,说实话我对此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按照史实,我军试图通过炸毁水门桥截断敌人退路的战略意图其实并没有实现,所以这样失败的作战任务要怎么放在电影里体现?
后续定档之后听说下部的导演成了徐老怪一个人,我的担心不免加剧:老怪这货本事是有的,但他这辈子不按牌理出牌的时候奇多,万一再弄成个智取威虎山样式的四不像怎么办?!
——还好还好,今天看完之后终于放下了心,以上两个令我担心的问题都解决得不错。
首先,离开整个战争起因,以及大战役目标的宏大叙事之后,把故事主线集中在炸桥这样的具体战斗任务上,整体故事性和连贯度顿时提高;三次炸桥,两详一略,既有战前商议的群策群力,也有分头行动各自为战的紧张激烈。
而且……环境塑造太逼真了,坐在电影院里两个多小时面对那样刀片似的狂风暴雪,真感觉全身几乎都要冻僵了。
和上部开战之初相比,此时每个人几乎都是面目皆非的,有的满脸是伤,有的面色青白,有的头裹绷带,所有人身上都捆着一切可以拿来御寒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外面又毫无例外地裹着一层冰雪;太真了……手脚的冻疮和皲裂的嘴,指导员梅生满眼血丝,看得人心里一阵一阵发紧。
文戏部分依然不多,且基本没有了上部那些轻松的说笑,基本都是严肃或温情的。
连部召开连排级会议,指导员专门提到党员的人数;所有人望向祖国的方向,一个一个坚定说出“新中国万岁”的口号,千里、万里兄弟的最后诀别……这样催泪的地方着实不少。
不过我个人掉眼泪最多的地方是在全连拼上性命第三次炸桥之后,美军很快修桥那里,太难过了,刚刚眼睁睁看着许多那么好的人粉身碎骨死在这里,可是转眼桥就被他们修好了。
那些重型运输机、直升机、先进的建材和机械化,完全都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想象不到的东西。
看到这种情节实在太令人心疼,三野九兵团,那是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啊!
因为我们穷、我们武器差、我们各方面装备不如人;那些百炼成钢的优秀战士们就这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很多人甚至尸骨无存。
伍千里,梅生,余从戎、谈子为、平河……每个人的从生到死都刻画得令观众印象深刻,最后看到万里和他哥哥坐成一排冻僵在那里的时候,我真是心都抽紧了一下——难道一个都没有活下来么?!
还好,七连终究如历史上那样,留下了仅存的火种,结尾呼应全片开头再次火车站各连报人数的时候,果然又一轮戳爆泪点,我周围响起一片啜泣声。
总之,本片拍成这样我个人非常满意,希望它展现的东西基本都展现到了,剧情精彩画面震撼人物生动,我不能苟同某些人所说的“这是抗美神剧”的说法,因为没有神剧是这么真实、这么“狼狈”、这么惨痛,又这么激动人心的。
末了补充一句:吴师傅拿手枪站在桥上对着周围美军那一笑帅炸啦!
我宣布今后我从一名路好正式进化为京粉,吴师傅加油,明年贺岁档流浪地球2再接再厉哈!!
总体来说,目前7.2分的评分还是合理的。
像很多观影者一样,会觉得影片的前半部分拍的一般,中间一度让我觉得6.8分就够了。
所喜的是后面的部分把评分拉回来了。
首先想谈的是这部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在看过《杀死比尔》后,我个人对稍微具象化的暴力还算比较有接受力的。
让我意外的是这次对很多人物离开时的拍摄都很 直接具体 ,这在以往电影的大规模灾难群像中是没有的(虽然中途有被吓到)。
但是在处理上还是不太成熟,让人第一感受是恐怖而不是壮烈。
其次是人物形象。
我觉得今年来,《八佰》是人物塑造很成功的,许多人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部电影人物塑造上最大的缺憾是,人物相同点太多了。
并非说相同不好,都是一样的爱国,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的不同体现,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并不鲜明,这也是让这部电影看完后,却没有什么长期记忆点的重要原因。
有好几个人,我在看到最后都没有很分的清他们到底是谁谁谁干了什么事情。
但是千玺的伍万里可能因为浓墨重彩描写,还是比较突出的。
最让我难过的是电影的配乐。
尤其是煽情的时候,有种说不清的不合时宜。
在配乐的乐器上似乎也没有选好。
虽然说悲壮的调调总体上听起来差不多,但是整体上一段音乐没有很强的重点感,连带着剧情发展的重点,也不明显。
剧情有高潮,但是高潮部分也不是一直高高高高,也应该是抑扬顿挫的。
这也是后面打戏略显杂乱的原因之一。
最后想说的是剧情。
1.几个煽情点安排得不合时宜,普遍太长 2.伍万里把伍千里从被压的地方救出来的时候,太慢了,战场上不应该有丝毫迟疑,尤其是为了战友的悲伤,这都不是时候。
应该是一边挖一边悲伤而不是直接停手了 3.伍千里的神奇离开有点…就是…而且突然的定格真的有点跳戏 4.结尾的锦旗那段没有解释清楚我不能说上部好还是这部好,因为我基本忘记了上部的内容了。
总体上,它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看。
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普通观影者,我们需要提高对电影的要求。
希望稍微的苛刻和严厉能带来制片人更认真严肃的态度。
我们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从来都是高质量的。
我们的电影,还应该更好看。
粗剪据说有六个小时,而且看元宵节剧组宣传的时候是有水门桥的戏份的,所以可以肯定《长津湖》之后有续集。
希望《水门桥》能吸取《长津湖》的批评和教训,距离春节档还有四个月,精雕细琢一下。
三炸水门桥的故事足够震撼人心,不知道为什么在《长津湖》里面却没有一点信息。
这种宣发策略不好,要是能再片尾有个彩蛋啥的,相信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也对《水门桥》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向人民英雄致敬!
第一部长津湖还没看,我是从水门桥开始看的,一开始的装备对比就戳中泪点。
今年37岁,经历过物质匮乏到加入世贸生活好起来的过程。
中美也有过蜜月期,前些年怕中美关系弄差,反应朝鲜战争的片子很少,还不如我们小时候能看个上甘岭。
想起从小受的朝鲜战争教育都是在课本上,而且篇幅很小,现在终于搬上荧幕了,希望以后多拍些这样的片子,我们是有素材的,顾及别国太多,反而没拍出来。
希望以后多拍拍抗美援朝、中印战争、中越自卫反击战,给我们这代人和年轻人上上课。
我虽然不是当兵的出身,但中国人的热血还是有的,如果过几年收复台湾,同时和美日,五眼联盟对上而缺兵源的话,召唤我就行,虽然不再年轻,但是跑跑腿,当当后勤,战场上送送弹药补给还是可以的,我还能发挥点余热。
我和爱人也沟通过,到时孩子也大了,国家只要帮助我爱人养父母就行,就让更年轻的孩子们活着建设属于他们的未来!
建成更加强大的国家!
如果说《长津湖》只是雷叔牺牲的时候让我泪崩,《长津湖之水门桥》则是每一位战士牺牲的时候都忍不住泪崩,昨晚看的,搞得我现在眼睛都是肿的。
战争的残忍并不是近身肉搏打得有多惨就有多残忍,而是敌我力量的悬殊,就你的武器装备物资完全没办法跟人家比,甚至连体格都比不上人家。
人家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我们那时别说空军,连飞机都没有。
人家用战斗力扫射轰炸你时你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
像我奶奶以前说的,抗日的时候人家用飞机大炮轰炸你,你只能用小米加步枪“嘟嘟嘟,嘟嘟嘟”。
如今中国的崛起跟“和平”来之不易,真是无数先烈用自己的肉体去堵枪口堵大炮换来的,所以才显得贪官尤为可耻。
你贪可以,毕竟人性就是自私的,没办法要求每个人都伟大。
但你要知道为何而贪,像《战长沙》的薛君山那样,他贪的本质就是为了让自己跟家人过得更好,他贪的时候又不失做人的善良跟忠烈,他是会认认真真去做事的,所以没人会指责他的贪,反而能理解。
我看过一个贪官的真实阐述,说他贪到最后已经不知为何而贪了,因为他贪了十几亿还是几十亿根本没办法花,他本身就衣食无忧,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贪那么多钱要干嘛,导致自己惶恐而空虚,就十分讽刺了。
他贪的每一分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老百姓为了每月最低几千的生存而挣扎,贪官却望着自己贪来的几十亿不知如何处理而陷入迷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人会理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其实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
这里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
本来是不打算看水门桥的,最后还是陪着爸妈去看了看。
看完片头的一瞬间突然感觉拍水门桥的意义似乎可以在这一段片头里完全体现了,换句话说,水门桥只看个片头也就够了,如果这一点当时在看第一部的时候就能悟出来就好了。
看着银幕上一幕幕闪过导演、主演、出品、制片、监制,那种中国式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态度便不言而喻,它一定程度上映照的也是那段历史里中国军人的精神与态度。
它企图想要达到的教育意义在如此用力的阵容里也显露无疑,我们确实感受到了。
想到这里,电影的内容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不想评判它好坏与否,因为它从来就不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的,所以从电影的角度去评判在我看来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只是想到之前有看过一则消息说2020年之后已经有四五十部主旋律电影提上日程,不免有些失落和担心,当诸如此类的电影被当做指标、任务、方向、趋势之后,被消费的不只是普通观众的情怀,也有行业资源,到最后普通观众和有关从业者的热情和精力会不会消耗殆尽,很难说的。
在我看来这种担心其实已经逐渐应验了,只不过是时间和程度问题。
不过还是希望即使在目前这种环境下,依然能有好的电影出现,无论是不是近几年所谓的主旋律。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有可以把天平两端摆正的作品出现,那就真的竖大拇指。
这就像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大家都往一个方向写的时候,但总有人或角度刁钻,或文采过人,或不囿于所谓的命题。
同时也希望那些主旋律之外仍能得到不错资源的,以及海外市场的作品可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毕竟公平竞争才能体现出格局和自信。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长津湖》的续集,讲述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炸毁水门桥的故事。
七连战士们作战时不畏死,不畏艰。
伍千里作为七连连长有着优秀的战略头脑,在弟弟伍万里面前又很是幽默。
美军南撤途中的必经之路是水门桥,只有炸了水门桥,才能切断美军的归路。
在水管中保护战友,用身躯压住手榴弹的战士;在身上绑炸药,义无反顾的冲进坦克底部的平河;身上伤痕累累,在最后一刻不惜代价,咬着孩子照片葬身火海的梅生,他们用生命践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
“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12月的朝鲜已是风雪交加,战士们的血染红了雪地。
历史上抗美援朝比影片还要更加艰难。
宋时轮带领的第9兵团第9军最初接到的命令,是前往沈阳以及辽阳待命。
11月9日,当载着第9兵团战士的火车开进山海关,军委总部人员却突然上车,对第9兵团发布了紧急军令,要求他们立即赶赴朝鲜支援。
第九军团有近15万人,就算工人们不吃不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十几万件的棉衣,第9兵团拿到的防寒物资十分有限。
在第9兵团前往朝鲜时,边防战士以及官兵们,都褪下身上的棉衣,扔给第9兵团的战士们,但他们捐赠的这几百件棉衣,只是杯水车薪!
影片中还有略微不足,片头的镜头有些眼花缭乱,没有凸显出战术的优秀,对于战争场面的刻画还不够真实。
当时的美军是不可战胜的神话,早已完成工业革命的美国,有着最先进的枪支,坦克,而志愿军的装备落后,重武器不足,面对美军的轰炸,无法还击。
此时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国家不断的加强装备制造,研发武器。
未等到电影的彩蛋,出门看,山河无恙,万里无翳,万物欣荣这便是最好的彩蛋。
先辈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49th HK討論後和身邊的人一致認為重女輕男的種族是一種虛構或者是幻象。最後站上屋頂的小曼證明了即使正義被小範圍伸張,大環境還是不會改變。什麼時候女性的墮胎自主權可以被正視?什麼時候女性墮胎不再算是一種污穢之事?
天堂就在母亲脚下
还可以啊
张吉安目前创作序列中文本厚度最饱满的一次,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女性互助,无差别批判了大马的三大族裔。片中的女性无一例外地典型又丰富饱满,「母系」米南加保族看似女性乌托邦,实则只是女本位父权制,性别观念固化后同样决绝残忍;诞下又抛弃「双性婴」后痛哭流涕的印度母亲,转身竟能载歌载舞地庆祝婚礼;那些弱信仰的华人,面对一地鸡毛的女性困境,试图寻求神灵庇佑,却发现只是利用她们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心深处那点点希望,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她们展开的报复与反抗,勇敢、伟大又辛酸。当弃婴收留站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能暂时安心,却又受到保守观念冲击。本是好事怎么就不能维持下去呢?本该互帮互助,为什么要摧毁善良呢?振聋发聩的提问化作痛哭流涕,叩问着凡世间每个人的心。#6th HIIFF 35 博纳三亚大悦城 20241210
TIFF37 马来社会的弃婴收容背景及在此基础上女性议题和大马社会的多元呈现令人眼前一亮,但缺乏剧情走向的连贯性导致不时会进入到脱戏状态。
(7/10)#HKIFF49 導演對伊斯蘭教的內容很了解 他本人好像是佛教徒 影片中用了很多宗教元素 比如蝸牛 通過他的講解可以了解很多這種宗教中的故事 以及母系宗族 完全重女輕男的部落 影片故事圍繞一個能夠幫助因為意外無法扶養小孩的母親的放置嬰兒的窗口 超過三十秒便無法反悔 來這裡的有被親戚強姦生下孩子的十四五歲女孩也有一聽說女孩懷孕就消失不見不負責任 導演說這種窗口是真實存在的社會情況 爭議很大 但有些不解女主在這裡做義工只為尋找自己曾經放在這裡的孩子 這種行為按道理來說不被允許 但院長反而會幫她尋找
张吉安导演延续了从南巫开始的超现实镜头。“蜗牛”寓意着性,戴胜鸟寓意着新事物,大悲咒花车、夜空中在屋顶上行走的人……简简单单,荒唐不已,充满张力[强][强][强]摇篮凡世
亚洲式恐怖
#HK BroadwayFilm Center# 43. 3.6
音乐最佳 还是符号法 为善良的男导演加分 看完登 再看这个解气
我還以為能有點新意,空洞又故作高深,浪費我2h,能不能有點好電影!!!
对于堕胎与弃婴的伦理问题,在看影片之前我大概会完全是一种支持进步价值的判断,对保守嗤之以鼻。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迟疑了,甚至不太有答案,很想问导演是否也是如此。导演在影片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悬置了这样的价值判断,而让角色真实的困境与抉择浮现出来,影片没有站在保守的宗教或事现代进步价值的任何一方,只是用对于角色的体认去呈现这个故事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堕胎或是弃婴,影片既在结尾解构了一种传统,但同时也去呈现进步的现代人始终无法回应传统里那古老的拷问,生命与母亲的关系从何时起开始发生?人如何面对一个由完全的创伤所带来的生命?我们断然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就像婴儿岛的存续一样,它是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一个不完美的、勉强的方案,我们终究要诚实地去拥抱命运中那荒谬、不合理的痛苦与熹微却珍贵的喜悦。
能看到映后谈真是太好了。想说有些人真的不懂马来西亚也不懂马来西亚复杂的种族之美,好了今天不要再生气了,已经被败坏的穆斯林秩序气过一遍了:)
在hkiff
看第二次发现了更多第一次没有留意的细节,但是还是没有改变不喜欢这部的感觉( )比上一部五月雪更易懂更明了一点的剧情,但是在这之下又塞了很多民俗、宗教之类的元素,以及听了映后感觉导演加入的这些元素及混搭组合让这部的表达非常个人化。看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能是对于性侵犯的处理过于正能量和理想化了吧。
他悬置了这样的价值判断,而让角色真实的困境与抉择浮现出来,影片没有站在保守的宗教或事现代进步价值的任何一方
支持张吉安导演
hkiff2025*没看睡着是我对电影的尊重,大量长镜头做意义不明的动作和大量慢镜头可以媲美,顶多看懂一个丽心以身入局帮小曼捣破神棍老窝,但是其他呢,丽心男朋友跑了、弃婴过、找回儿子了,好,最后见不到,完了还给你来点舞蹈不知道攞景定赠兴,还有碟子舞那一段,我都怀疑把廖子妤整不明白了,太抽象了,导演最后q&a提及马来西亚、穆斯林、伊斯兰教、佛教的东西试图放进电影里面只让我觉得无力回天,救不了电影,尤其是这么多元素放一起,放可以,单独看也可以,但放一起拍成电影,我也真不知道最后表达什么意思
感觉马来是个没有安全套的国家
新知+1,困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