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厉害的科幻电影,被洗脑注入记忆,生活在设计好的世界里。
通过记忆公司颠覆了一个帝国。
本以为影片结束主人公醒来发现自己还在记忆公司里,那影片技巧上应该更有意思。
不过从感观的角度,那永恒交错的运输工具,穿越地核的天梯都是脑洞大开的东西!
好久没看到如此炫酷的场面了,剧情有意思,一个弄一个,世界观再次被刷新,只要有机甲+炫酷的载具总能引起兴趣。
特效简直赞爆,剧情政治有点深并没有全面了解只知道个大概,但逻辑却处理的很好。
電影一般吧,雖然是暑假檔期,而且導演竭力營造宏大的未來世界,可是仍然欠缺暑假大片的氣勢,下午兩點劇院居然只有小貓三、四隻,有夠冷清了。
(隔壁的低俗喜劇快要爆滿,汗……)電影開始就是男主事業失意,升職機會居然被有後台的人奪去,男主郁悶呀、失意呀、厭世了呀(真是個出軌好原因),苦逼相被好友看見了,好友立馬開解他,喝完酒還語重心長叫男主回家:嫂子在家呢。
所以說男人要出軌,好友肯定第一個發現。
但是男主聽了笑一笑,出軌的心不加動容,依舊去了Rekall,這不正好遇上了掃黃嚴打,男主還沒爽上就被打斷,自然憤怒得很,一激動王八之氣一放,全場死光光。
男主就像被抓住偷情的男人,回家對着老婆乖乖認罪了。
老婆笑嘻嘻的說沒事,子彈卻毫不猶疑的往男主腦門送,這就是女人呀,口裏一套心裏一套……男主急問為甚麼,老婆酷酷的說:就當是七年之癢唄。
男主一番打鬥後逃走,這不明擺着心虛嗎?電影中段好友勸男主回歸現實,我們先假設這真是一個夢,殺了女主就能回歸,但男主依然會選擇射殺好友,為甚麼?NND還提甚麼相處七年的老婆,甚麼千偏一律的工作,男人出軌就是脫離這些呀!!!你丫的哪壺不開提哪壺,男主當然射殺你呀……還有後段男主明明有重返舊日生活的機會,可他依然不願浪子回頭,為甚麼?因為要出軌的男人是銳不可擋的!!!最後當然是崩了老婆,跟了小三,幸福快樂地生活了。
這是一個開於男人決心要出軌的故事,謝謝。
(有剧透,慎重观看) 首先,我先给整部片子定个性:如题,整部片子讲得就是一个屌丝男的湿梦。
接下来,我们通过回答4个问题来解释这个湿梦。
揭开剧本在心理学上的凭依。
keyword:奎德的自我否定。
1、奎德何故在梦中与老婆对立?
2、奎德何故站在联邦政府的对立面上?
3、奎德何故要杀死哈利?
4、反抗军领袖的设置,奎德的分身?
自我说服?
我还是坚持觉得整个故事是发生在Rekall设定的幻觉里的。
最开始Mike拔枪全场死光光的情节只是为了把主角带入情景。
之后的所有都是发生在主角内心的逼真梦境。
结尾没有点出,是为了突出主题“你是谁取决于你的内心”。
两个细节暗示着这一点:1、男主最后被抢救半梦半醒之前,脑中回响的一句话是在Rekall注射前Mike最后对他说的话。
这是真实世界里最后一句话,所以他才会记得这么深刻。
2、还有一个细节当时记得,现在忘了...汗另外:从始至终我一直把凯特贝金赛尔在片中当成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看的...
大多数对科幻片的翻拍和装修没什么区别,虽粉饰一新,但是结构和空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让人刚开始新鲜,但是久了便觉无味,甚至会让人怀念老装修。
《全面回忆》便是这种片子,虽然刷新了世界,但是刻板的故事本身却仍旧索然无味,科幻只是件外衣而已,从头到尾不断的打斗让人看得疲惫,看到头这也无非是一个科幻版的谍影重重,除了CG打造的半汉化科幻世界让人眼前一亮,也基本上找不出什么出彩的地方,这部科幻片基本没有什么风格可言,东拼西凑又一板一眼,靠武力打出了一副酣畅淋漓的流水帐。
影片最让人惊艳的地方便是在于对科幻城市的刻画了,这简直是一个汉化失败的银翼杀手之城啊!
那一闪一闪的霓虹灯和逼仄密集的房屋和水道上的破败建筑充满东方元素,虽然是一副破败黑色之气,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对两个世界对立的挖掘轻描淡写,一切可以扩展的元素全部服务于此片的动作戏份,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虽逞一时之爽快,但是过后去的也快,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非常的平面,缺乏挖掘和敲打,一副标准化的嘴脸,打斗戏再精彩也弥补不了其他方面缺失带来的平庸无力,相比于八十年代的原作,上升了画面没有上升故事,便让天平倾斜拉,这只能让这翻拍片在综合素质上逊于原作。
其实故事简单并不是问题,能把简单的故事讲的好听才是大学问,这点卡梅隆大神便做的极好,伦怀斯曼显然不知道什么叫文武搭配,过于重视动作戏份削弱了其他的部分,这一路打下来虽酣畅淋漓但是难以让人记住,酷的没有个性。
影片联邦和殖民地之间的很多设置经不起推敲,剧情关于回忆元素的设置也实在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不如两房太太的互掐互抓有意思,自从来了《盗梦空间》,大多数关于回忆的片子都要跪了,真真假假,孰是孰非,大房二房都融为一团浓浓的拳脚,从头舒展到尾,一句话也不多,一句话也不少,一切都在流水线的案板上鲜艳着。
原版的CULT味在这部片子中也荡然无存,虽重新灌予朋克之黑暗风格,但是朋克的也相当没有个性,纯粹停留在视觉刺激,并未深入这部片子的骨髓,相对于《银翼杀手》那种从外到内烂到骨子里的朋克之气,《全面回忆》的朋克只单单停留在视觉阶段。
其实原作的很多细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新片在这方面真的很无趣,科幻片发散奇幻的细节在这部片子鲜见。
就连经典的三奶女都带上了胸罩。
说点其他的,其实好莱坞一直非常喜欢翻拍科幻片,因为科幻片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幻片中的科幻图景设置是一套可以无限更新的外衣,本身来说,科幻片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卖点便是视觉奇观,从电影艺术早期梅里爱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片开始,科幻片便主要是以视觉奇观(装饰性很强的戏剧化电影)为主要卖点,这是主流的一种科幻片路线,从《月球旅行记》到《大都会》再延续到现在的很多传统科幻片,都是把故事构架在一个虚拟但是细部纹理又非常细腻的世界中,这是一个全新的不存在的世界,这是一件科幻做的外衣,科幻片外衣下,往往包裹的是动作、惊悚、冒险、爱情等类型片,这种片子亦如《阿凡达》、《机械公敌》、《星球大战》、《银翼杀手》等等,从广义上来说,没有任何科幻片是单纯的科幻片,科幻更像是一层外衣,其里面包裹的都是基于现实的戏剧。
但还有另外一种非传统的科幻片,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k星异客》《盗梦空间》等等,根据他们的思想构架和内容的比重,这些片子又可以细分成另外类型的科幻片,除了单纯的以科幻+类型来区别之外,这些片子理应存在更好的归类方式,笔者才疏学浅,搜罗之后未见这种归纳分类,但是这确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分类方式,因为从这些归类中我们能看到不同时代的人类象想力所关注对象的改变和重组,还有对科幻真正的一种思考。
《全面回忆》很有诚意的照顾了大部分的观众,制作精良,画面火爆,但从内到外都是一股流水标准之气,虽有猛力,却没有精神上的一股激情,比起几十年之前的原作,它也显然输了精气神。
原版其实是个哲学问题,即什么才是真实?
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你所笃信的,乃至于你的整个记忆,你的人生,你的观念,是真实的么?
面对不同的解读,怎么样才能确定你所谓的真实?
类似的问题,不妨对照《Animatrix》黑客帝国动画版里的一个故事:Kid Story。
里面的Kid,坚信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是个幻觉,每天都都在迷惑和痛苦中辗转反侧突然间情节就像激流一样变得停不下来,Neo的启示、特工的追查、逃亡,乃至最后的大结局。
他绝然的选择相信Neo,相信另一个自由的世界,纵身一跃!
片中的结局,是他清醒了过来,在“真实”的世界里。
但是片尾的另一幕,却充满了亦真亦幻的哲学问责-在他原本世界里,他的“葬礼”上,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孩子总想从这个世界逃离,于是总觉得有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其实不是的也就是说,完全的反转也是可能的,所谓现实世界不真实,另有真实世界,不过是个幻觉。
这个令人汗毛直竖的问题,在原作里面,也摆在了阿诺德的面前。
原作科幻小说篇幅似乎不长(尚未拜读),但是似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个责问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核心问题了。
人类心智,没有办法去验证类似于“缸中之脑”一类的猜测,也就等于从逻辑上彻底断绝了对这个世界真实性作出判断的可能性。
怎么办,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原作给出了一个近乎于宗教般的回答什么是真实,基于你的选择。
你选择相信什么,什么就是真实的!
于是一个类似于小市民YY人生般的故事,一下子升华了!
从真真假假的疑问起始,到你个人的抉择为终点,在平凡中突然间醍醐灌顶一样的给出了天启。
不愧是CyberPunk的祖师爷。
所谓GIS、Matrix不过是后来小字辈了。
原作中,阿诺德的身份,三重间谍的三次逆转,是故事的表象。
本相则没有标准答案。
你可以对故事作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而且两者都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一个就是故事的主线,所谓小市民的人生是编造的,火星历险是真实的;另一个则相反,小市民的苦闷人生是真实的,火星历险不过是Recall公司的产品。
这个核心Idea在本作中被完整保留,但有趣的是,结局却和原作反转了-原作结局暗示火星历险的真实性,但是本作最后几个镜头,却暗示历险的虚假!
这也是本作仅有的几个亮点了。
其他的梗,都讲述的过于仓促,因而缺乏力度。
为什么说原作的讲述更完整呢。
关于你选择什么,什么就是真实这个理念,其实无所不在。
无论是阿诺德特工身份的多次逆转(到底选择哪个身份?
),还是变异人的站队(选择变异人弱势群体一边艰苦奋斗,还是站到强势一边跟着喝汤?
),乃至于最后变异人头目临死都要嘱咐阿诺德,听从你的心,你的人生“只”基于你的“现在”选择,而不基于你以前是谁、做过什么?
不禁令人想起《Serenity》里面牧师的临终,也是一样的对船长吼:管你相信什么没所谓,你至少给我信一种啊!
宗教在西方文明中,实在是深入骨髓班的存在啊,连个科幻小说,转来转去,都TMD的转角处突然碰到上帝。
相比之下,本作的叙事实在仓促,搞来搞去,变成因为爱而抉择的故事了-你没看错,本作其实可以总结成“二女争夫”(汗)。
吐槽的解读如下:各位苦闷的男淫,即使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的美女老婆,也无法把你从枯燥无聊的生活中解救出来了吗?
你的春梦没胆子向老婆坦白是吗?
没关系,去Recall公司罢,心想事成,你的所有梦想,即使限制级的,也一定可以帮你实现。
现场操作、无效退款,不必担心自己不够帅、不够坚挺,YY的世界里这都不是问题;不必担心象起点网文一样烂尾挖坑,保质保量,一切YY,尽在Recall、Recall、Recall于是,在有S特征的凯特.周芷若.贝金塞的温柔乡里面,觉得自己抬不起头的男主,具备M特征的科林.张无忌.法瑞尔,不顾一切,跳进了婚外恋的深渊之中(对,这个深渊比地球直径还深)。
另一个S女王(但是可以偶尔客串M假扮清纯),杰西卡.赵敏.贝尔,和凯特.周.贝金塞,上演了二女争夫血溅华堂的瑰丽篇章,二(母)虎相争必有一伤,且看鹿(夫)死谁手,请关注新版《Tocal Recall》PS,结尾反派BOSS身为总理居然相当能打,至少黑带一个啊,是要cosplay什么普经VS杰森波恩之类的吗?
来谈谈现实世界的他 现实的他就是一个屌丝很普通 但他显然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 无论是物质条件 工作 还有他妻子 也许他很爱他妻子 但显然他妻子整日忙于工作 ( 早上急忙走了 晚上回来就很累 直接睡了)早就对妻子有怨言了 他所生活的世界很单调 每天除了工作 就是新闻上出现的那些政治斗争 其实他早就希望自己能是一个特工 而非屌丝 这样长时间的压力和心理暗示有可能让他总是做梦 梦中自己是有美女相伴的超级特工(我也不觉得杰西卡贝尔美)所以终于有一天他就去了recall 想做全这个梦刚开始看那会儿觉得是科幻温情片,看到后面变成枪战拯救世界片,女一跟女二还是看到女一第二次出现才分辨出来,外国女人长得真他妈的像没注意看都分不出来。
好吧其实我是嫉妒女一拥有男猪的大胸肌跟看起来很诱人的身材,这样讲会不会表现的太明显,总比跟纯爷们似的总是在自己在那拆电脑搬电脑修电脑神马的女人一点吧,嗯哪,就是好像看起来有那么点不矜持,矜持几毛钱一斤?
不值钱嘛,是吧,怪不得嫁不出去哈哈哈。
电影剧情说的是奎德终于在市郊的一处地下室见到了家长,老头子很开明,表示既然女儿不嫌弃你已婚,我也不好反对。
但是你好歹要有套房啊。
奎德说我有啊,老头说那也叫房?
怎么也要有个联体排屋,好让我去颐养天年吧?
奎德说,你放心,我现在的岳父超级有钱,是搞房地产的,等我干掉他们父女俩,我要踏着七色彩云来娶你的女儿。
《全面回忆》作为一部翻拍片,很自然的要将其与老版(这里采用《宇宙威龙》这个译名,避免造成混淆)进行横向对比,其实结果乃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也并非二者之间的质量差距,实际上乃是一个大时代环境和先入为主造成的。
单说这部《全面回忆》,起码动作场面和性感辣妹是非常不错的,作为大银幕消遣之作,蛮值票价。
个人认为科幻电影是最不适合翻拍的,除非新版你能有自己的新东西,否则老版中的一套科学理论和特效印象在当时很新鲜,但到了现在早已被时间冲淡。
就拿《宇宙威龙》来说,在当年可以算的上是超级大手笔电影,简单粗暴的动作和火星大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即便放到现在也好不过时。
但老版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科幻元素,菲利普·K·迪克的记忆植入设定,全息幻影,植入式追踪器,自动出租车,片中勾勒了一幅虽然先进,但乏味阴暗的未来图景,地球上生活的段落是受到《银翼杀手》的影响而描绘的未来世界,典型的极客风格;而在火星上那个先进与野蛮同在、繁华与罪恶同行的火星社会象征着人类的阴暗面。
而一些小细节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三个乳房的女人、反抗军首领怪异的头颅、火星大气层出现前阿诺突出的眼球,还有那个假脑袋从阿诺头上分离时的视觉效果更是在无数科幻电影专题片中都出现过。
可以说《宇宙威龙》在当年算是非常轰动,假如没有次年的《终结者2》,这部电影影响力会更久远一些,而保罗·范霍文的重口味和讽刺精神居功至伟。
而到了《全面回忆》中,故事还是原来的故事,极客风格依然强烈,在特效更新的基础上各种科幻元素相当于升级,但即便如此,那些元素也早就被嚼烂了,未来派大都市、潮湿阴暗的殖民地、磁悬浮汽车,假ID全息头盔、植入追踪器(虽然功能有扩展,成为手掌电话,但不得不这个设定不咋地),要多不新鲜有多不新鲜。
只有那个“坠道”的设定尚算有点新意,也就不再讨论有关物理定理了。
要知道,《宇宙威龙》的科幻元素虽然有着《银翼杀手》的模板,但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原创,让观众前所未见的。
因此《全面回忆》作为一部翻拍片,经过这么多年的科幻电影轰炸,在科幻元素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甚至那个三奶妹,《宇宙威龙》里存在着大量变异人,三奶妹混在其中算是一种极品,而《全面回忆》通篇没有什么变异人,却突然蹦出这么一位,致敬老版之外乃是非常突兀。
对于故事情节,虽然都有菲利普·K·迪克的原著小说摆在那,但《全面回忆》只是对老版的一次翻拍,跟原著没什么关系,而《宇宙威龙》也是基本上算是独立于原著之外的,原著是一部小品类的短篇小说,只有十几页,喜剧味道很浓,而结尾更是让男主角换上了假记忆,非常讽刺。
所以说,《全面回忆》也是在《宇宙威龙》的基础上进行更新的,也没有优势。
而本片真正具有优势的只能是动作场面和妹子方面了,作为一部科幻片,大场面和从头打到尾的动作,让本片成为近期最适合在大银幕观看的电影。
一直对导演雷·怀斯曼的动作场景驾驭能力比较有信心,这货是好莱坞比较会拍动作片的导演,《黑夜传说》两部,《虎胆龙威4》这些片最起码动作场面非常不错。
创新精神尚且谈不上,但怀斯曼不像买拷贝那般聒噪,其动作风格有板有眼,紧张十足,因此《全面回忆》至少能做到养眼的程度,无论是场面还是妹子。
1.5亿的投资相当烧钱,影片呈现出CG时代的特效魅力,宏大的未来都市景象超越老版中以模型为主的建筑,科技感极强的未来交通工具和武器装备,为本片塑造更为广阔的动作戏舞台,“车震”戏、电梯戏、“坠道”戏张力十足,而且比较特别的一点,这些动作场面在特效CG的背景能呈现出不错的质感,搭配男女主角如“伯恩上身”一般的身手,雷·怀斯曼完成了一份不错的动作答卷。
而且作为好莱坞仅次于保罗·安德森的“二号媳妇迷”,怀斯曼当然要体现自己媳妇的神威了,比起《宇宙威龙》中莎朗·斯通身份曝光后不久就让施瓦辛格KO,凯特·贝金赛尔的角色一直纠缠到最后,甚至压过了大BOSS,烟熏妆性感风骚,身手不凡,演技可靠。
相比之下,杰西卡·贝尔的角色就比较逊色。
奇怪的是,凯特·贝金赛尔和杰西卡·贝尔这二位“差不多”的女性难免会造成视觉误差,看电影时就发现很多观众分不清两个女主角,尤其是在两人电梯里王八拳大战的时候。
而对于主角柯林·法莱尔来说,目前的定位有些尴尬,他在商业片领域中没什么挑大梁的角色,原本他是柯南伯格《大都市》的原定主角,却为了拍《全面回忆》而推了后者,结果二者在加拿大的片场相邻,弄得法莱尔好不尴尬。
而事实证明,《全面回忆》为柯林·法莱尔带来的,就是成功让他取代马克·瓦尔伯格成为好莱坞新一代苦瓜脸。
《全面回忆》在国内的票房应该不会差的,毕竟起码视觉效果达标,至于情节和新鲜指数,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
应该说,哥伦比亚公司这个立项选题就有问题,没什么新货的情况下,明摆的就是为了卖画面票。
而喜欢大场面、密集动作的观众不妨去电影院欣赏下这部科幻猛片。
施瓦辛格基本给美国典型动作片定了一个基调。
肌肉男、冷调女、公路追逐、直升飞机爆炸、定时炸弹、黑乎乎的街道里巷战、电梯一开门砰砰砰扫射、一男一女一直跑一直跑、“啊我是在做梦吗?
”、“放手你先走”“要走一起走”、boss一边说“哈哈哈”一边拍手从幕后走出、第一个被打死的是黑人、坏女一是boss的情人并且打不死、boss一脱衣服就是一级杀手、一打开电视就是你想看的新闻但是一群人拿着枪到处扫射也不上新闻……在80年代,你拍部动作片好意思没以上镜头吗?
要是没以上镜头,那不是60年代动作片吗?
同样的,都21世纪了,你拍动作片好意思全用以上镜头吗?
那不成了80年代动作片吗?
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不满就是陈腔滥调。
《盗梦空间》都出了,还好意思用“是梦是醒”的桥段吗?
蝙蝠侠和劳拉早打到亚洲了,还好意思用唐人街巷战充数吗?
(前面评论者都提到唐人街风格的问题,不觉得这也是动作片的一种陈腔滥调吗?
英雄住在唐人街里,打开窗子就能往下跳。
)这部电影就是80年代动作场景大串联。
但是唯独没有经典式动作片必须有的感情铺垫。
作为一个动作片主人公,你可以是各种性格,但是必须让动作片主流观众——15至35岁男性,认同你的道德观。
得让观影者认为,如果他们在场也会做同样的事,英雄的暴力行为才能合理化。
这部片子里没有那些虚套,什么正义邪恶啊,老子就是来打架的。
从头到尾,观众不会有任何感情压力,对主人公没有感情寄托,对坏人不会恨之入骨,对女主没有保护欲望,对男主没有英雄崇拜。
这可能会是本片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不过我觉得还好。
看A片也不用认识女优才带感啊,这片子明显是动作A片,拖着看重点就行了。
多加一星,为了未来城市的设计。
虽然整个氛围仍然是《银翼杀手》以后动作片的陈腔滥调,不过地球穿梭车、双面高速公路、电梯网还挺好看的。
关于下面对于“陈腔滥调”的意见,引用《飓风营救2》下面的一个评论(那部电影就属于不值得写评论的):有些东西是值得重复的,有些东西一重复就乏味了。
比如救少女、拯救一个村庄后默默离开、被打趴下后学艺归来……重复了几亿遍都没人抗议,因为这些情节都和英雄主义息息相关, 无论看几次都能激发肾上腺素。
但是一些东西如打电话的时候被绑架、“我们以前就相爱啊快爱我吧”,有说服力吗?
你是他,你真的愿意和女一组队吗?
你没有期待大翻转吗?
感情薄弱到很像一个阴谋啊有没有?
动作片不讲剧情也有个极限,007的剧情一向很弱,仍然让观众认同主角的立场,央视武侠都能做到这一点,这要求不难啊。
还有,为什么你喜欢的电影我不喜欢,我就必须喜欢文艺片呢?
为什么不干脆说我叛国呢?
或者打成反革命吧。
“凡是不同意我的人都是背叛祖国并且追捧文艺片。
”——你的签名就这样写吧。
《全面回忆》:风格翻新,动作为王!
(凯特·贝金赛尔太抢戏了!
)文/列文 ——影评删节版刊登于北京青年报凡是影迷都应该知道,本片翻拍自1990年施瓦辛格主演的《宇宙威龙》,之所以没有沿用“新宇宙威龙”这样的片名,而是改用“全面回忆”这个比较生硬直白的中文翻译,一方面是因为老版从地球到火星的故事背景,在新版中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宇宙”一词就无从提起。
另一方面男主角从钢铁硬汉施瓦辛格,变成了介于硬汉和文艺男气质之间的柯林·法瑞尔,自然也就“威龙”不起来了。
虽然目前的片名在娱乐性上明显没有老版片名劲爆,但影片的整体娱乐水准和视听效果却远胜老版,科幻世界的构建更炫目更真实,动作场面更多更大更有创意,节奏感更强。
在整个剧情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单凭焕然一新的动作戏就足以让人产生“跟老版相比完全是两部影片”的感觉。
本片相对于老版以及菲利普·K·迪克科幻短篇原著最大的不同,在于完全剔除了任何有关火星的内容,把故事完全放在地球讲述。
也许是随着“机遇号”、“勇气号”以及更多的火星车登陆火星,这个星球的科幻感逐渐消退;也许是跟火星有关的科幻作品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大家已经严重审美疲劳了,所以有关火星的科幻故事逐渐在大银幕失宠,年初的《异星战场》就在美国遭遇票房惨败,本片也向火星说了再见,选择翻新科幻设定,将未来地球的两块可居住区“联邦”和“殖民地”设计在地球的上下两端,中间则是受到核战争污染的无人区,联邦和殖民地通过至上而下打通地核的“坠道”连接。
也就是说,假设中国和美国整好分处地球两端的话,未来的人类乘坐类似地铁的交通工具,从中国上车穿过地球内部,从另一头钻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美国了。
不少人看完影片之后,对这一科幻设定并不十分理解,搞不明白联邦和殖民地的方位,所以这里特别解释一下。
此外,剧情框架跟老版基本一致,都是男主角持续受到被追杀的噩梦影响,于是想通过Rekall机器寻回记忆,结果却在现实世界中遭遇连串追杀,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全是虚构的,老婆也是假的,真实身份是一名顶级特工,掌握着事关联邦政府军同殖民地反抗军较量成败的大秘密……如果把剧情元素一一对照,仔细分析的话,你会发现本片跟老版的剧情居然大部分雷同,只是变换了场景和道具罢了,而观影过程中却并未感觉到如此相似,反而感觉本片跟老版相比是一部焕然一新的影片,这就要归功于导演伦·怀斯曼在风格和动作上全面翻新、打造别开生面的视听体验的功劳了。
老版影片属于典型的小众cult科幻片风格,充斥着各种另类、诡异、血腥的重口味元素,令大家记忆犹新的三乳女、从鼻子里拔出追踪器、长在人身上形似小怪物的反抗军首领以及在火星地表双眼暴突的画面,都是影片cult风格的典型代表。
而本片则属于标准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cult风格一扫而空,重口味完全屏蔽,即便是向老版致敬的三乳女也戴上了胸罩,从而呈现出一种炫酷、宏大而又真实的未来感。
联邦的“上层建筑”是机器连接的高楼大厦和纵横交错的磁悬浮高速路,联邦的“底层社会”则是脏乱差的草根民众,而殖民地则跟目前的地球科技水准类似,发达程度远逊于联邦,从而体现出未来社会的社会阶层差异以及联邦对殖民地的压迫控制,整部影片无处不在东方文化元素也成为影片引人注目的一大特点。
动作戏更是新版相对于老版的绝对优势所在,老版中施瓦辛格傻大憨粗的打法不会给人留下丝毫印象,而新版中每一场动作戏明显都经过精心设计,务求做到动作有新意、镜头够悦目、节奏很刺激,高速凌厉张力强的动作戏风格跟《谍影重重》系列很像,从开场20分钟之后,影片就进入到几乎毫不停歇的连场动作戏中,动作戏所占比重之大甚至已经成为剧情的一部分,成为观众最感新鲜刺激、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就是让观众产生新版完全不同于老版的根本原因所在。
无论是Rekall公司里男主角瞬间干翻一小队警察那个忽远忽近、流畅无比的长镜头,还是男主角遭遇老婆追杀,在平民区穿房越脊的逃亡戏,还是磁悬浮高速路上的飚速追逐以及其后电梯井中的生死穿梭,直到最后的坠道大战、失重射击,影片在动作场面上的亮点可谓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从而带给观众绝佳的视听刺激和娱乐体验。
本片主演也在风格上跟老版划清界限,施瓦辛格一看上去就是个搏击高手,很难让人相信角色一开始的设定是个普通工人,而柯林·法瑞尔就看上去就比较平凡,眼神中有更多追寻真实自我的困惑和纠结,人性化和真实感明显胜出,但男主角气场比体格魁梧、勇猛无敌的施瓦辛格无疑弱一些。
导致男主角“雄风不再”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导演伦·怀斯曼强化了自家老婆凯特·贝金赛尔扮演的女反派的戏份。
相对于老版中莎朗·斯通扮演的同一角色,凯特·贝金赛尔依然美艳,但明显剔除了刻意卖弄性感的部分,大大强化了“悍女”的特点,身手完全不输柯林·法瑞尔,几乎是全片从头到尾对他追杀不停,从而展现出一种“致命的性感”的独特魅力和强大气场,成为片中最为耀眼的角色,自然衬得柯林·法瑞尔有些逊色了。
至于刚刚成为“贾斯汀夫人”的杰西卡·贝尔,较为壮硕的身材和偏男性化的脸型,让她也成为好莱坞“打女”中的一员,但缺乏足够的个人魅力导致一直在配角中打转,本片中也只是完成了配角的任务,在风头上完全输给凯特·贝金赛尔了。
实在是看不下去,只能删了
This will end in murder 一个无限循环 书里书外
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但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悬疑推理,有基于前沿科技的大脑洞猜想,也有基于科技应用而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探讨。另外:爱情(感情)是机械人生的一抹亮光。
第一眼被海报吸引了,虽然分很低但还是堵了一把一是存着侥幸二是觉得近年印度片子有一些还蛮有想法的。前一小段剧情真的是 进入太快叙述又太慢,只有光影和演员的表演再加上一两段人生困惑可以看看,到中部故事轮廓人物关系才大致出来…到最后结局其实老套到好猜了,但节奏和画面把握得还不错,双线叙事感觉收得还可以。整体观影感觉是越来越轻松的,前十五分钟没有放弃的话后面顺着看下去很容易~内容的话能感觉到想表达的东西但总感觉表现出来的太浅了…出来的效果有点像低预算暗光版印度楚门出走之后怎么做,只不过是以参与员工回忆录形式来记录的x
片头挺好看的,节奏不行,介绍人物和背景花了太多时间,给后面的冲突戏份留笔太少,eleph(只记得后面四位)的戏份纯属多余,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作家和三位实验者的对话交代出来,比如主控质问工程师怎么搞砸的,接着讨论eleph的意识和思维状态现状。剧本估计是先写结局再往前推的剧情,所以eleph的行为很刻意,如果主控只是勒令作家封口,他能怎么找到主控?枪杀作家后警方立即到场,出警能这么快吗,而且涉及机密,主控也不一定会被逮捕吧。不太明白医生和工程师为什么一直杵着不走,主控行为不可捉摸一直在威胁他们,他们不怕主控枪杀三人然后伪装现场吗,工程师的手枪也可以圆上三人冲突戕害的逻辑。点子不错,细节不行。
没想到是印度片 有点意思 值得鼓励
情节很不错,双线并行发展,结局有点扎心,有些时间线和情节有点乱。不过用对白拍悬疑片真是不容易,看的都快睡着了……
构思是好的,但太缺乏相关技术理论的调研支撑,虽然科学上的露怯可以用剧作法往上补,但电影技巧方面依然拉胯,导致整个片子很尴尬,看着很像跨专业学生青涩的学生作业。
剧情不说,最后作家警察医生教授四个人在房间里的对话戏感觉拍的还可以啊…
是我喜欢的调调,有《看不见的客人》的感觉,没想到是印度电影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
第一次看印度的英语片,很文艺。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整个形式很有意思,很小成本,但是故事讲的还行。
海报和名字挺吸引人,内容我很无奈。。有点失望,剧情拖对话奇怪
浪费时间看了一部漏洞百出的sb片,中途无趣到睡着,醒来坚持着看完= =
不喜欢这调调,没看懂
印度人说英语真的是。。。
印度电影拍得这么一般真是难得,其实题材还可以,只是表达的不到位
套了多少层?谁在讲谁的故事?这是梦还是真实?没有半点科幻场景的伪科幻电影。悬疑味还是够的,感觉还不错。
叙述创世界,无真幻,意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