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超就考个雅思,就是一个语言合格了而已,等于说语言能听懂,就能进欧洲前十?
而且,为什么就一定要出国,好像不出国这辈子就活不好了,这是要告诉我点什么?
红艳她妈五十几岁可以随便一个人贷款买房,有没有收入证明不用管,年龄也不用管?
再说一个,这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可以辞掉工作在家照顾父母,又要宣扬些什么?
孝顺就是要辞掉工作?
还是说趁年轻多赚点钱,然后辞职,以后自己干个养老院才叫孝顺?
伟贞可以一直不上班,一直有钱,一直占着房子。
老大家才是真正的家庭生活,每天为了生活奔波,为了那点钱数着过日子。
但是这个剧怎么演都好像是嘲笑老大家,这些编剧永远用不同的方式嘲讽最普通的人,普通人就一定是卑微,算计的嘴脸?
小姨就不用说了,Siri,小度,小爱同学都比她台词有感情,每个有她的镜头,只要看她读台词,我就想按一下Siri,叫一声小度。
一个字,什么东西!
继《小敏家》之后,伊北的《熟年》又被拍成了电视剧,两部剧作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然而却起到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小敏家》的故事主线不错,讲述了三母女的离异家庭,然而部分情节有过于狗血之嫌,主角刘小敏的陈卓隐婚隐离怀孕流产就不多说了,刘小捷的故事线更是有显得鸡飞狗跳,编剧剔除了这部分内容,将剧情打磨得更加生活化,用平淡而近真实代替了夸张的大起大落,对再婚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然而同样对原著大幅改编的《熟年》,却并未起到相应的效果。
《熟年》是伊北个人极其珍视的一部作品,在影视改编之前,作者本人就已经改过一版。
《熟年》初版于2013年,因认定为自己早年笔力不逮,作者赶在影视化之前,又在2020年重新创作了新版。
在文艺作品快餐化的当下,作者会对一部旧作全盘改写,足见这个故事在他心中的份量。
《熟年》这个故事的主题,新版封面上的寄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你身上全部的负累,既是你的网,也是你可以倚靠的墙。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何与生活和解,这便是《熟年》所要阐明的中心。
而改写后的故事,也的确将这个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故事中的倪家三兄妹,无论是老二倪伟强家代表的中产人士,还是老大倪伟民家代表的小市民阶级,亦或老三倪伟贞代表的大龄未婚女性,都陷在各自的“熟年”困局里。
原著中,倪伟强身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看似拥有他人艳羡的人生,却感到精神压抑想跳离这一切,和女学生玩婚外情,甚至玩起了消失,都鲜明地反映了成功人士背后的精神空虚。
妻子张春梅在杂志社升职失败,家里老公撂挑子,孩子也不省心,正是当代典型的中年困局。
老大倪伟民一家,则是为了一个“钱”字蝇营狗苟,攒了大半辈子的钱,却不够为儿子买一套房,这又是另一种平民的悲苦。
老三倪伟贞身为大龄未婚女,看似活得最为自在,最终也被年龄的焦灼无情打倒,选择成为了一名单亲妈妈。
同时,患上阿兹海默症的倪老太太,又将三家人悲苦串联在了一起,此外,还有倪伟贞的“婆母”正阳娘,刘红艳的母亲庆芬,多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堆积一堂,造成了剧情的大爆发。
然而在改编的电视剧中,编剧却舍弃了原著的诸多矛盾。
倪伟强和周琴的婚外情不见了,甚至倪伟强本人直接下线好多集,编剧给了他一个外出骑行历练的借口。
儿子倪斯楠一样的荒废学业,电视剧中是为了搞音乐,原著中则是和网恋奔现,甚至年纪轻轻便有了孩子。
同样为了算计借精生子,原著中的倪伟贞选择的是年上男杜正阳,电视剧中则是和年下男何志超,如此一来,她便不用聪明反被聪明误,遭遇正阳骤逝后“婆母”的养老难题。
对于原著中的伤痕累累血淋淋的现实,电视剧已经做了过多的粉饰与美化,然而那份“熟年”的沉重感,也就相应减弱了不少。
我忽然想起一部叫做《完美风暴》的国外电影,讲述一艘渔船前往百慕大三角打渔,最后遭遇风暴全军覆没的故事,这部影片中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也没有人定胜天的完美结局,但它却是一部完美的电影,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的影视作品似乎还难得做到这一点。
不知道为啥就爱看这个家长里短,但是真的有时候很生气。
倪家除了大哥都挺自私的,哪怕二哥真的有抑郁症,还是想给他一脚。
还有倪思楠,说向着他妈,他爸走了没几天就说什么要自由巴拉巴拉,这不是往她心口戳吗。
伟贞完完全全想独立,也不跟孩子爸爸商量,能理解但是办的有点绝吧。。
倪俊这个妈宝!
凭什么娶到红艳这么好的媳妇儿,别的不说红艳在努力学卖保险,爸爸在送外卖,妈妈为了赚钱去春梅那儿骗人,倪俊呢?
到点下班,红艳让他考公务员他还发脾气,啃老啃的心安理得的。
发疯,凭什么红艳身体不好可能不能怀孕,说对倪俊只有愧疚,还要低三下四说想办法解决?!
娶媳妇就为了生孩子是吧?!!
二琥喊出离婚的时候,在我看来是很震惊的。
中学的时候爸妈吵架,每次给我妈的建议都是离婚。
不是气话只是真诚的觉得,这段关系如果不让人开心,那不如分开。
妈妈总会说为了我,不可能离婚,我就会觉得是我的错吗?
之前站在红艳的角度看,一直觉得二琥是一个恶婆婆,自私又势利的掌权者,这一刻突然明白,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被世俗教条的女人,一个要在有限的条件下照顾好一家,让家人过得好过得体面的女人而已。
如果有的选,谁又想蝇营狗苟。
本来觉得二琥因为这点事就闹离婚会不会太小题大做,毕竟大哥这么“老实”,看来她还是比我更了解男人啊。
也是,如果不是看她年轻可怜,怎么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帮她,反复帮她。
真的想帮,也就是点到为止。
春梅和二哥,基于爱情的婚姻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幸福和长久。
大哥大嫂给出的结论是,所以要经营,春梅他们又说婚姻是家,感觉婚姻好难啊。。
对于一个懒人来说,可以随意躺平的才是家。。
打三星,还行吧的意思,玄幻现实剧,这个剧也就宋丹丹那对大哥大嫂还有大哥大嫂的儿子,人物性格比较丰满,比较立体。
其他的就算了吧,丹丹姐演的这个角色既市侩又强势但有的时候还善解人意,其实丹丹姐这个角色的性格符合这个小市民的家庭,如果让这个爸爸来做主,还不如丹丹姐这个角色来做主,虽然丹丹姐出演这个角色有些不讨喜,但却很现实。
除了丹丹姐这个角色一家之外,其他的都不能看。
老二他们家,我看弹幕上有说原著是已经出轨的,不管原著是什么样的,我只看电视剧,离婚不离家,离婚之后二嫂还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就二嫂有的时候拎不清的性格真的是够了,离婚不离家到任何时候吃亏的永远是女性,要我说孩子也18岁了,既然不是你的原因离婚对吧?
咱不说多贪图人家的财产,咱就说该多少分多少,即使房子部分要现金呀,出去自己买个小房远离这些是是非非不挺好的吗?
这可倒好,离婚不离家还得照顾那个老年痴呆的老太太有了什么问题还找你那你还出这保姆费,照顾老太太,要我说就是吃饱了撑的这个二嫂,没地方花钱了,我看弹幕说这才是好儿媳,咋的,为了一句好儿媳自己牺牲啊,好儿媳笔任何一句话都有荣誉感吗?
咋的,好儿媳就得为了丈夫家奉献一生啊?
我看弹幕上还有说不照顾婆婆的不是好儿媳,那儿媳妇儿婆婆又没养又没生的,凭啥都是儿媳妇照顾婆婆?
二哥那么混账,我看弹幕上也没有几个说二哥的。
再说说王鸥演的老三,以下我只说角色,不说演员,我看弹幕上有说原著,嗯,老三隐婚就是为了霸占老房子,不管是原著啥样的,我只看电视剧呈现的,那老三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结婚生孩子,你要说是未经世事,找一个小点儿的,可能比如说30岁出头,找一个20岁出头的结婚还能理解,但你已经35了,已经不是30出头的问题了,这马上快到40岁了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这个时候还看不清对方男人的本质,那你纯粹是给自己找罪受,如果是为了借个种,完全可以一开始就是摊牌的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拉倒,而且就老三这边还上演玛丽苏,情节真的是够够的。
这部电视剧也就老大夫妻二人和他们的孩子夫妻二人演的故事比较立体,其他的都是扯淡
主要演员演得都挺好,挖的主题也挺深刻,把当下吸眼球的素材都融合进去了。
妈宝男,抑郁症,中年(父母)危机,买房忧虑等等都是编剧想告诉别人的。
最烦千篇一律的插曲和闪回,拉时长也太明显了。
所以好演员未必拍好戏,演员挑剧本其实是个雷,导演太能影响剧的好坏了。
看看这稀碎的剪片,替几个老演员可叹!
老三倪偉貞這條線收得有點出乎意料,一開始都以為何母是一位不近人情的「母老虎」,沒想到得知何誌超結婚後,立馬就接受了這個兒媳,這樣看來,也不知道何美蓮當初那麽鬧騰究竟是為了啥!
老二這條線,稍稍有點反常識,倪偉強得抑郁癥之後離婚,這個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的是為什麽倪偉強抑郁癥康復之後,會和前妻張春梅這麽甜。
中年夫妻回憶甜蜜往事,這份恩愛秀得觀眾有點猝不及防,這種糖以前在屏幕上也沒有吃過,所以觀眾自然會覺得有些新奇的成分。
但這種稍稍有點違背現實社會婚姻邏輯的情感故事,就算編劇和導演努力摻雜了太多糖,最終都很難落到實地,很難在現實社會上投射出影子。
畢竟,在現實社會中,到了倪偉強和張春梅這個年齡段,當兒子都已經成年,經歷了近20年的風風雨雨,就算年輕時在甜蜜的愛情,到了他們這個歲數,愛情都已經在歲月中慢慢酵成了親情。
回憶惋惜的甜蜜畫面可以,但還能笑得這麽甜,仿佛確定關系還在昨日一般,確實對現實社會架空得太多太多。
不過,老二和老三兩個家庭加起來焦慮,也抵擋不過老大一家的焦慮。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估計擱老大家里,怕不是有一座藏經閣!
二琥的典型市儈思想、任勞任怨退休送外賣的倪偉民,依托父母的啃老媽寶倪俊,和為什麽受傷總是我的劉紅艷,以及她那動不動就體弱多病的單親媽媽。
擱別家,可能解決住房有問題,生孩子是問題,養老有問題,工作有問題。
擱這一家,通通都是問題,就連倪偉民買個混飩都能被二琥誤會出軌,一家人都在等著抱孫子的問題,結果這節骨眼兒二琥和倪偉民還要鬧離婚。
劉紅艷為什麽懷不上孩子,二琥難道真的不知道嗎?
如果不是二琥故意讓劉紅艷坐三蹦子去看期房,劉紅艷也不會流產,導致不容易懷孕。
倪偉民一家都已經這個樣子了,編劇還在添油加醋,如果說這不是在販賣焦慮,誰信呀?
當代00後已經開始流行「四不策略」,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這還不都是社會焦慮給慣的。
大結局,倪偉民所經歷的這個比較有爭議的「精神出軌」劇情(其實我個人這還算不上精神出軌喔),都顯得有點不真實了,這也導致倪偉民這個從頭到尾都是觀眾感極好的人物,第一次出現了一些分歧。
至於《熟年》的大結局,最終是走向了一個非常和諧,非常大圓滿的一個歸宿。
倪俊考上了編製,紅艷解決了生育的難題,張春梅和倪偉強破鏡重圓,吳二琥和倪偉民重歸於好,何誌超和倪偉貞也終於達成了婚姻和事業上的共識。
大結局確實很完美,但卻給我整得有一點無語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這個《熟年》的大結局其實整體走的是一個給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的美好結局。
這和整部劇前期的劇情風格是背道而馳的,當然劇情這樣設定本身是合理的,也會給人一種歷盡千帆,終於上岸的感覺。
但這種生活劇看完就很容易讓觀眾去對比一些我們如今當下的生活,生活不會像電視劇一樣,讓你經歷一些挫折後,一定能迎來美好的生活。
真實的生活,可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遠經歷不完的磨難,永遠看不到的明天。
比起《熟年》大結局最後描述的「生活的希望」,再重新看我們自己的生活的時候,其實尤其作為一個中年人或是即將步入中年的人,這其間的落差感是很大的。
房貸,婚姻,子嗣傳承等等,都像一座大山,壓在每個成年人的心頭。
現實和電視劇不一樣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家庭可以依靠。
而那些沒有家庭可以依靠的中年人,或許他們的落差感,就會更加強烈一些。
《在雨中》这首老歌是1984年的,原唱是刘家昌和尤雅。
《大宅门》这部老电视剧是2001年的,讲的是同仁堂往事。
我想起它们,都是因为郝蕾主演的《熟年》。
《在雨中》是男女声对唱,歌词写透了熟年。
(女) 在雨中 我送过你(男) 在夜里 我吻过你(女) 在春天 我拥有你(男) 在冬季 我离开你(女) 有相聚 也有分离(男) 人生本是一段戏(女) 有欢笑 也有哭泣(合) 不知谁能 谁能躲得过去(合)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只有默默的承受这一切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三代同堂,算是小宅门。
大宅门里的道理,宅门再小也一样,也免不了冷暖分崩。
《熟年》中的故事,在《大宅门》里都不算事儿。
为啥呢?
时代不同,现在女性的地位,涨了。
《熟年》里的二儿媳张春梅,是有名、有姓、有工作、有五险一金的。
《大宅门》里的二奶奶,白文氏,那个观众记得她原来姓“文”?
所以,您要是真想学宅斗,要看《大宅门》。
看《熟年》,您只能看到两个字:放手。
该放手时就放手。
爹娘自有爹娘运,儿孙自有儿孙福。
兄弟姐妹之间别讲道理,谁认真谁就输了。
摸着别人的石头,咱们也可以过河。
无论是《大宅门》的二奶奶,还是《熟年》里的二儿媳,她俩的本事都不是宅斗,而是搞事业。
发展才是硬道理。
白家老号,垮了,宅斗能要人命。
白家老号,重新起来了,宅斗就是八卦闲情。
张春梅比二奶奶更幸运,二奶奶只能搞人才培养,自己丈夫不行,就培养儿子。
张春梅可以直接上一线,自己奋斗。
不用啃老,不用看丈夫脸色,不用指望儿子出息孝顺。
So,35+的兄弟姐妹们,金九银十,打起精神,干起来吧。
这部剧的核心,其实就是两个字,自私!
不管是一开始的老二,还是那个老三,老大一个人供他们读书,成才,结果两个人发达了,丝毫没想着大哥,尤其是十二集当中,那个老三伟贞的一番话,更是让我恶心到了,说不能让老大一家好过,这人难道就不要一点脸嘛,首先自己一个人三十多岁住母亲大房子里,老大还负担起了你读书成才,结果你现在翻脸不认人,来这么一句?
要点脸好嘛!!!
家庭剧,讲的是家长里短,这没错,但这部剧一个个道貌岸然,自私装无私,就很恶心,吐了!
弹幕里说,“都十五分钟没看见二琥了,想她。
”二琥欢腾,叨叨个没完,事儿多,但是奇怪地不惹人讨厌。
我看同名原著的时候就在想,谁能出演这二琥?
一看,宋丹丹老师。
她演戏真好看,就跟在你眼前似的,就跟住你楼下似的,就跟你婶子大娘似的,那么鲜活,看她泡脚我都能看十分钟。
听她说台词,过瘾,都不用看字幕,每个字儿、每一丝情绪都送你耳朵里。
她那眼神那姿态,出演二琥感觉手拿把掐,要脾气有脾气,要心计有心计,可二琥也不光是为自己打算呐,老公脾气懦点,儿子单纯佛系,家里她不操心谁操心,两口子都是普通小市民,儿子更普通,她不计谋谁计谋,这里里外外的。
就是有一点:宋丹丹保养得有点太好了,那皮肤状态,那身形,实在不像穷抠搜的人。
张国强也演得到位,那倪伟民,在家里头排行老大,却不是老妈最爱的,想孝顺老妈,自身条件够呛。
老二老三都比他“成功”,尤其老二,是大教授。
老二要离婚,他不理解,想劝劝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俩人已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了。
张国强老师演得真好啊,那半窝囊半倔强、老实但不完全服气的样儿,精准!
刘奕君和郝蕾,谁能理解他们两口子要离婚呢?
我和二琥倪老大两口子一样,无法理解,大教授,配杂志社副总编辑,人到中年,想出逃,精神苦闷?
是不是好日子过多了,还是抑郁了?
这是世俗的日子已经太美满了就想折腾了?
——补充一句,刘奕君扮演事业告一段落、谁都不爱、想寻找突然的自我的中年男子真是绝了!
那一脸的颓丧、叛逆啊!
要说剧情不抓人的部分,就是老三(王鸥 饰)闹的那姐弟恋了,我都是跳着看的。
没办法,爱情,在家庭伦理面前,那精彩度根本没法跟后者比。
不明白为什么没照着原著,原著里的老三……算了不说了。
老三那姐弟恋对象的小姨更是看着闹心。
我算是看透了,家庭伦理是永远的热点,养老顾小、丈夫老婆,养儿子娶媳妇,生孩子赚票子,你多了他少了,你坏了他好了,按下葫芦浮起瓢,谁跟你齐心、谁什么时候给捅娄子。
老天爷再冷不防给你出个难题,来玩咱们普通人。
没完没了。
想看看别人家是怎么过的,发现别人也是一样的,鸡飞狗跳。
看来大家都一样,瞎TM过吧……可也不能太瞎,要往下过就得不停地应对,不停地想辙,既不能都由着对方,也不能不由着对方。
这个尺寸拿捏,想想都头大。
得应对老天给你的,得追求自己渴望的,得稳定、稳重、稳当;也得随机应变、与时俱进。
难吗?
真难。
能放一边置之不理吗?
不能。
如果人生是一场大型游戏,那这场游戏,它没有退出键……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场游戏里过得还挺闲、挺轻松挺岁月静好,那一定是有其他人替你负重前行……西方也有家庭伦理剧,跟咱们一比,他们的苦恼跟闹着玩似的。
不过他们也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认为,“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but if you try sometime,you might find you get what you need.”有点我们“尽人事、听天命”“知足常乐”的意思。
但是,咱们不能光知足,人得往前奔,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信你问二琥,她肯定同意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话。
别看没多少家产,也得懂得守;别看没多少资本,也得懂得攻;别看没多少人力物力,也得懂得调配、统筹。
最重要还有关系,都说至亲至疏夫妻,是,在一起20年了,基本上是一点私念没有地投入这个家,相夫教子、自己的事业,都处理得顺当;婆婆妯娌大姑子,都亲都敬都疼,而且人家不但有这个心,还有这个能力!
这样的老婆不好找!
还想怎么着啊!
可是他要逃,他说他总是被她控制,他说他窒息!
这要是下属、同事甚至朋友,你还能说他一顿、开解开解、处理掉这个事儿,但是他不行;他是亲人。
20年,利益感情命运前程,都揉成一团了,烂在一锅里了,如何分得清?
即使法律上能分手,那么多的一起经历的过去,那么多的共同度过的时间,能消失吗?
家庭事物处理起来为啥麻烦?
就因为每个人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每个人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而且角色多,一会儿是母亲一会儿是儿媳妇、一会儿是妻子一会儿是嫂子的。
过日子容易吗?
不容易啊!
你看二琥成天操心的,不就是因为难吗?
二琥还老觉得自己家条件差、小叔子家条件好——得,小叔子家比自己家还一团乱麻!
合着这过得好的人也有不少心焦!
但是在老太太面前可不能说自己家还不错,得让老太太惦念着、心疼着咱们家点儿。
作为一个爱追剧的老图书编辑,我之前就看过《熟年》原著小说,现在剧上演,我就重新看了一遍。
优质的家庭伦理类型小说不好写,沉的下去上得来,细节扎实,本子缜密,故事讲得要尊重观众生命,又得让观众能从中看到生活面貌——而结构精巧、叙述精彩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用一句大家经常说的话,“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做到这一点,不是简单的事儿。
不知道这是第几回夸伊北的东西了,身边的人估计好些人都听我推荐过。
他写家庭生活何以精彩,多半源于对时代、对时代里的人把握太精准,他太懂。
所以才能将故事写得又锋利、又有分寸;切口小、内涵却大。
所以写得热热闹闹,却不俗;写得事情典型有代表性,又具体且个性化。
是属于咱们中国式当代家庭的典型。
时代太快了,再能干的人也有困惑,再睿智的人也有迷茫啊。
可是,这里是家,能怎么着呢?
喘口气,继续,迎难而上吧。
麻烦的时候是真麻烦,可温馨的时候,也不是假温馨啊。
极其割裂不舒适,三条线各有各的问题,硬凑到一块问题更大。
三妹那一对,目前看来是大龄版伤痛言情文学线,三年前一个普通的校园采访,俩人竟然还记得彼此,长得一点都不年下的年下男从无脑直怼突然变成暖心舔狗,特地给尴尬对质的女神和女神前男友送上两杯酒,一杯叫什么惩罚,一杯叫释怀(……我……),二哥二嫂那一对就是暴躁drama鸡血plus版中年夫妇,不是不能理解中年人的崩溃脱轨、四面楚歌,可电视剧没有铺陈任何合理的成因,单拎出来一个暴躁跳脚的中年海绵宝宝,一个操持一切却不被领情的完美主妇,和一条真是莫名其妙、处处不合情理的怨偶线:大学老师、课题负责人、孝顺的儿子,说消失就消失,还非得选择在老母亲生日、全家团聚的日子里,消失就消失吧,还留下手机(你是没有手机就寸步难行的现代人吗?
),老婆毫无障碍地打开手机,收到一条明白送上门的聊天记录,找到一个灯红酒绿的摩托车俱乐部,在一众搔首弄姿的年轻人里,咱们的刘奕君老师蹲在一旁修摩托,见到老婆找来立刻开始发火,手里的小扳手挥地梆梆响(道具不能换个大点的吗,场景着实有点好笑),夫妻俩没吵上两句,电话响了,怎么老公还有另外一部手机的吗?
这……哎 再心疼一次刘奕君和郝蕾大哥大嫂那一对借鉴了国产剧婆媳剧的经典套路,简直集鸡飞狗跳之大成三集看得我头昏,瘫倒,低头,沉默顺便说一句,这部剧的选角真的是我见过最普的,如果后期老师手下留情,我愿称刘奕君老师为本剧男角色的颜值担当,其实普没有问题,关键是普到丑的地步,又毫不鲜活,哎
不错。刘蓓和严屹宽演的有张力。
一顆星給曇華林,一顆星給湖美,一顆星給嚴帥哥,一顆星給光穀,一顆星給熱乾麵。本來以為是武漢愛情故事,最後發現尼瑪狗血得一逼啊!!!!!除了這五顆星,其餘都是狗血和坑爹!!!!!
春天来到昙华林,
挺好看的,刘蓓在里面也挺好看的,以前都是看她的喜剧,这次对她的演技有了新的认识,可惜现在不怎么能看到她演戏了。
最喜欢爱看喜羊羊的顺子
有三个大儿子(其中两个是收养的)的昙华林棋牌室女老板
高中附近拍的,走了三年的街道——昙华林。
情节比较磨叽,但是,还是坚持看完了。最后一集比较感慨!
无意间搜到的,剧情有点出乎意料,喜欢刘蓓
为推动剧情发展,演员个个强行降智真的好么
刘蓓保养的挺好的,感觉和十几年前红色康乃馨相比也没啥变化。其实这部剧还是挺吸引我看下去的,平实质朴温馨当然也不乏狗血,杨青这这类型在二宽的剧里也算比较少见的返璞归真type。P.S,叶冰她爸要是开WB绝壁秒杀一众以陆琪为代表的不入流感情专家
跟着妈妈看,里面演画家的女演员太美了
看过
2013.2.5 中山电视台
这么少人关注的剧被我看到,真他妈啰嗦
哈哈哈发现一部无人问津的作品,女主演的挺好啊!剧里颜值还挺高
吃饭时陪家人看了一集,不喜欢。
整个剧情很是挺温暖的,最大败笔就是那个配乐声音比台词声音还大。我是忍着看完的
平民生活,剧情确实狗血了点,不过刘蓓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错。
完全不懂老爹老妈为什么会看这个狗血剧看得这么投入啊!一个不在家还要打电话过来交流当天晚上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