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业片。
不过让我大哭大笑。
不知道为什么会为里面的爱情感动至此,看一次哭一次——其实我看电影是很少看第二遍的。
至今还能很清楚的记得应采儿用古怪的音调对着架梯子爬上窗的古天乐唱:为何你搞风又搞雨……
邵氏时代的武侠编剧不太需要学医,因为江湖上的事,传奇多,科学少,姜大卫一刀砍掉手臂,抓拔草按住了伤口就完事儿。
所以独臂的使刀,盲眼的使暗器,瘸腿的就使怪里怪气的拐剑,大家没什么不方便。
张彻和倪匡晚年有精进,无非也就是使劲搞残,像《残缺》那样儿的,不再满足一两个残疾侠客,直接来一批。
但这只是程度上的增长,量变没有引发质变。
什么是质:让我弥补你残缺。
搞残到底还是搞基的需要,张彻搞了一辈子基,早不停留在光膀子肉体上磨蹭,人家是精神层面的“合体才完整”。
后来大片场死掉,市场繁荣百花齐放,然后是类型片的兴起。
其中时装爱情片这一枝需要大批量的医病患者来做主角,香港编剧才普遍注意起学医来。
但是80年代的香港爱情片普遍比较积极乐观,也符合经济起飞的大时代背景,爱情片不太搞绝症苦恋那一套,多是阳光明朗。
无论是新艺城那一批(徐克、杜琪峰都是此中高手),或者张同祖、王晶什么的,都是嘻嘻哈哈多,凄凄惨惨少。
王胖子甚至创风气先,整出个“沟女片”的亚类型片种。
即便是愤世嫉俗像麦当雄,一碰爱情喜剧也是《公子多情》那样的大陆小子励志记。
总得来说,香港人吃阶级制造冲突那一套,什么穷小子励志记、灰姑娘变公主才是主料,病患都是增添趣味的小佐料,平胸长短脚,或者失个忆什么的无伤大雅。
就算是打绝症牌,服务中产的UFO弄起《抢钱夫妻》也是温情脉脉,袁咏仪在《新不了情》里死得赚尽眼泪,完事儿还是要去王晶的片里被笑飞机场。
港人真是乐天派,做人呐,开心最紧要。
失忆仔古天乐在《失忆界女王》里大喊,我们终于有个大团圆的结局啦。
自嘲归自嘲,娱乐精神最紧要。
所以韩国人学港片,除了警匪黑帮,最像样的就是没皮没脸、没心没肺的爱情喜剧,前半部欢喜冤家让港粉亲切到内牛满面,然而一到后半部,绝症五花十八样,才让人意识到,要论“死了都要爱”,港人就弱爆了。
嗯,没提到本片。
好吧,我只有一句话。
蛋炒饭导演马楚成但凡能花点心思,出来的戏还是份量实惠的,尤其是擅长的爱情喜剧,开篇儿的rap示爱,表白又搞古搞怪,都是小情侣看到腻,单身仔看到哭,叔伯大妈看到吐的基本水准。
那几年古天乐没往脸上注射太多奇怪东西,所以看到他能轻松地做出笑的表情,很惊奇。
至于应采儿,只怪我看太多次柔道龙虎榜了,原来她从来都不是我想象那个样子。
阿当’s cake,其实拥有这样一个小店,拥有一段朴实的情感,人生已堪称无怨无悔。
古天乐的戏剧天分展露无疑,应采儿的声音再甜美点就好了。
印象比较深的台词有,阿当说他觉得女性身怀六甲穿着孕妇装的样子最美。。。
每看一部电影的过程当中,心里都有一杆秤。
比如这部《我的失忆男友》,我的评价一直在两颗星和三颗星之间摇摆不定。
前半部分的搞笑十分平庸,完全是在胡闹,两颗星。
接着,古天乐的选择性失忆症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我在想,患上这种病症就永远不用担心日后的爱情生活会乏味单调毫无新鲜感,因为你每天都会发现恋人像刚烤出来的面包一样是全新的,三星。
然后分分合合。
最后,古天乐睡着了,导演居然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应采儿自言自语,大煽其情。
尤其是应采儿在台上演戏穿帮、深情倾诉的时候,我听得浑身肉麻,冷汗直冒,翻身坐起。
然后,台下如主旋律一般掌声雷动,我终于被彻底麻翻,倒在枕头上。
很久没看过这么肉麻的电影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麻,两颗星。
电影里唯一有趣的是刘以达。
在周星驰渐渐歇菜的后搞笑时代,当年追随周星驰的一帮小混混们,现在随便拽出一个都已经能独当一面,自成风格。
我喜欢开始应采儿扮天使骑着单车追巴士,头上戴着茉莉花环,还有那句“我一腿踢死你啊!
”真的是好特别...其实我并不想评价这部电影,因为是我初中时和初恋在我家一起看的 我只想说它至今我难忘,其实电影很简单,可是当时的我陶醉在恋爱的记忆中,看电影时那份喜悦也从来没褪去。
每当我想他我都会看这部电影,去寻找那份充满灿烂光景的青春年华,在傍晚的阳光下一起散步,吃冰激凌,逛音像店,买影碟,一起在家里看,一起感同身受,还学着里面男女主角的声音唱“你为何搞风搞雨...”乐此不疲。
这样的感觉我知道这辈子不会再有了。
昨晚和初中的死党在街上散步 我们彼此回忆着初中的生活,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那份封存已久的喜悦,回家又看了一遍,有些东西真的可以让我们将记忆复刻到其中。
以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很想试一下这种茉莉花味的饼干究竟是怎样的。
现在自己学会了烘焙,更是义无反顾。
这么想吃,大概是受了电影的感动吧,到真正品尝的那一刻或许只是觉得不过如此。
但是当时的那份心情是不会改变的,我依然想制出那种完美的带茉莉花味的饼干……
太喜欢应采儿 ,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樣 ,給我感覺一種很單純的美 ,這片子好老暸 ,就算后來被拍成美國版的但是還是喜歡這部 ,覺得它總能給我一種堅持去相信愛情的力量 ,一次一次 ,絕望的時候 就會拿齣來看看 ,感覺那純真的愛情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隻是我都被太多的現實因素遮住暸雙眼 .而現實中的愛情又充斥着太多的因素 讓那原本純真的愛情變的汚躁不堪 , 那些用感情來做手段而在女孩身上玩免費健身運動的男人也不在少數 .隻是一次又一次的 ,妳會開始髮覺 到底是什么改變暸那原本單純的愛情呢 ? 為何越愛越像玩遊戲暸呢 ?這個問題 仁者見仁 也許應該聽聽那心跳的聲音 ,去尋那愛情原本的痕蹟 .
不知道这是应采儿量身订做的电影完全释放了她的乐天性格,她的本色表演甚至盖住了在电影界已经算前辈的古天乐。
电影开片的时候,头带茉莉花圈,身背白色翅膀,却狠命骑脚踏车追赶公车的她真的像个美丽的天使;后来阿当住院的时候,她把自己的感情毫不掩饰地投入到舞台剧的表演上,那梨花带雨的样子也表演地真挚感人。
忽然就喜欢上了这个叫叮当的女孩子,因为她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作前女友的替代品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拥有的魄力,“作替身又如何,只要你最后爱得人是我!
”
高中至今都一直喜欢的电影,百看不厌的那一类里,一定有这一部。
那以后,每当与前及前前或者未来男友争吵,都曾也都会想起那个叫丁叮的女孩有点大着石头歇斯底里的说我一腿踢死你。
这样的时候,总觉得电影与现实的差距,那种争吵总会换来好结局与现实中争吵总指向不好结局是完全不同的。
身边越来越多的young lady而不再有girl,于是也不再相信拿到最不受男生喜欢金银铜铁奖的女生会真的代表着与众不同还代表着可爱。
也不会相信在狂补爱情小说才补来的爱情观会跌跌撞撞的在某男身上得以实现。
但尽管这样,依然不影响我如此热爱这部片,情节设置多少有点无厘头。
我总在想,我是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情节呢,那个为爱而失忆的男主角虽然是古天乐但蹩脚的配音已经让他大打折扣,那么我想,其实我喜欢的是丁叮吧,她话说不清楚,哭起来像是嚎啕也不似一般女生梨花带雨,电影说她可爱,可是假如身边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打喷嚏喷你一脸顶着大花脸追公车,我猜多半不会有人爱她。
可是怎么在片中就那么可爱,你吃面我喝汤,彻底失忆的阿当依然保持习惯一口气喝完面汤,当时莫名的感动我无法说得清楚,现在明白,让我感动的就是那个习惯,可以留给别人的东西珍贵的是记忆,而更加致命的却是习惯。
假如以表现手法来分,这样的电影大概是有点浪漫主义,我偏要说它现实。
阿当的记事本,我想这世上没有失忆的男人,也多半都是需要一本的。
最近突然爱上了豆瓣,在这个谁也不知道的圈子里,我想要找回温暖过我很多年的美好回忆,今天,从这里开始。
第一次和哥哥在一起看这部片子,时年才读初中,当时为了逞强,强忍眼泪愣是没有哭,伴随着成长,印象深刻。
最后一次重温这部片是研究生阶段了,然而对于烂熟于心的台词,对于今日望去有点花痴有点白目有点大众的桥段却仍然大泪滂沱,在寝室哭哭笑笑。
不知道是记忆承载了它还是它承载了我的成长。
然而有一点我深信,这部片影响了我的爱情观,从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应采儿,第一次深究古天乐的黑皮肤,第一次喜欢上了女生并不清脆甜美的声音,第一次因为应采儿而更喜欢陈小春,更深深的觉得爱情就该简简单单。
爱的本意应该是蕴含着包容的,很难去形容爱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但是爱情中,应该有丁叮生日从山谷回来带着面具不抱怨的隐忍;也应该有“你是喜欢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你是喜欢先穿衣服还是先穿裤子?
你是爱我多一点呢还是爱别的女人多一点的?
”的可爱与怀疑。
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灵碰撞,爱更是滴滴点点的相处之道。
在这个很多人在高楼群立的一角感慨生之并不容易的城市里,我希望我的爱情,永远能有这样单纯与不计较;隐忍与爱慕持之以恒的画面。
拯救地球第一步是让人类灭绝!蜂巢敲瓜血溅当场以后我喜笑颜开,露出了婴儿般的笑容。配乐和aesthetics都太好了!
继韦斯安德森后又拉黑一位导演
Emma和Jesse演得都挺好,但片子本身太乏善可陈。最后一段没台词的sequence反而更有力量。在The Grove QA倒是轻松愉快。
yorgos你还是那么抽象🙏爱解读的人能有思考的空间,爱看点幽默的人也能笑一下蒜了,哈哈。
没有Cloverfield lane好看,但说实话看完下来没啥惊喜也没啥很反感的地方…演技还是看着过瘾的,有些地方小幽默也抓得不错吧结局里那群人的造型让人一言难尽……但最后那一段的死相还是很有意思的
#lff25 如果说兰斯莫斯早年还算是在搞艺术 他现在只能说是在搞抽象搞地狱 一边迎合媚俗观众的刻奇品味名利双收 一边折磨演员折磨正常观众满足自己作为导演的权利欲 不是gala真的血亏 以后不会再给这个老登的电影花一分钱
非常戏谑地解构拥有绝对权力的上层对底层的压迫剥削和强行灌注的各种逻辑,配乐吓了我一跳又一跳,看完有种mental health被污染的感觉。。
#BIFF2025 釜山最期待的一部,Cinematheque厅满人,我在二楼最后一排,声音效果不错,这是我的第一印象,Jerskin Fendrix配乐惊艳,几次起了鸡皮疙瘩,这是Yorgos Lanthimos和Emma Stone的又一次合作(第五次?),后者在片中剃光头出演,Lanthimos延续他的黑色幽默和古怪的表达,但对于熟悉的观众来说这次显得过于保守,结局轻易预测,可能很大原因是这部电影是改编剧本,Emma Stone在最后有一段类似Al Pacino在《魔鬼代言人》中的独白,应该是点睛之笔,却被表演地毫无能量,这俩人的组合是不是该歇逼了,另外由于没有英文字幕,只能靠听力,后面还有几分钟的外星语言内容我不得知,我的观后感并不是电影真实的水平,等发行后我会再看一遍
平淡的故事,因为影像的表达变得超有冲击力。像李佳琦卖货的时候不断按铃铛。对的,就是这种感觉。一个彩色的油画铃铛。
的确没到前几部类型片的程度,但也够刺激,结尾可预测却依然让我笑出声,石头姐真的拼
从各种角度看都是一部“太兰斯莫斯”的电影了,所以理所应当拍得游刃有余。听说改编自韩国原著,不过看的时候我更想到弗莱德金2006年的《千疮百孔》,同样的阴谋论腌入味,同样的锡纸糊墙,同样的惨烈结局。特别喜欢兰斯莫斯这套字体和视觉设计,赶紧抄起来。
我觉得比poorthings好看;emma姐你真走火入魔了
脑子都是看完编号17浪费一晚上生命的记忆 于是又这样浪费一晚上生命 连愚蠢的点都一模一样 马勒风bgm硬凹那些尴尬的极左阴谋论情节我真是笑哭了
Lanthimos你拍这种片出来到底恶心谁呢😅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你都必须承认emma stone的表演一直在进化。
为啥翻译成拯救地球??虽然Bugonia也挺莫名其妙的……今年第二好看,第一是Weapons凶器。前面剧情紧凑悬疑,后面还是有点拖拉,结尾有点恶搞了。虽然是万圣节档期的,但是算不上恐怖片,惊悚片都算不上,悬疑有一点,主要还是荒诞幽默讽刺吧。
音乐很好,结尾的奇观很精彩,中间真的够疯,以及拍的美国乡下太真实了吧!看得我太代入了!Plemons长得太像疯子了。emma感觉很享受在电影里被虐。感觉没事就需要一场这样的mindfuck
弗如《龙虾》。 2.5现在难道是grain over texture了?
Lanthimos真的太聪明了 拍了一部左派和右派看了都拍手叫好 到最后都觉得自己赢了的片子 牛逼!
还是很fun的